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高校  

医学实习生的“战疫”!浙江多所高校研究生留守各大医院一线

2023-01-09 14:25:24 来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郭亚男 金鑫俊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

  12月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挑战,医疗战线又一次站到了最前面。急剧增长的就诊量,碰上无可奈何的医务人员减员,一边是痛苦焦虑、急需救治的患者,一边是勇毅坚守、身心疲惫的医护。

  在“曙光前方”,医护再次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急先锋”。其中,面对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浙江多所高校医学研究生,与医务工作者一起,共同坚守阵地,始终奋战在患者最需要的地方,与时间赛跑,和病毒抗争,为生命开通了一条条绿色通道。

  宁大450余名研究生:

  放弃“返乡”,坚守各大医院一线

  近段时间来,宁波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急诊就诊人数明显上升,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和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也不例外,发热门诊、急诊、呼吸科、老年科、儿科等科室压力陡增,络绎不绝的病人和前来支援的医护人员形成两条永不止歇的流水线。

  为保证患者及时就医,有效应对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哪里需要医护人员就服从安排去哪里,想尽一切办法,一切为了治愈更多病痛。他们有的白班夜班连轴转,收病人、送病人、抢救病人全线揽下;有的连续数日24小时作战,累了就在值班房打个盹儿,饿了就随便塞几口,继续奋战;有的轻伤不下火线,吊着盐水、贴着退烧贴,仍小跑着穿梭在病人中,有的一转阴还没来得及照顾家里的病号就匆匆披上白大褂;没有感染、没有症状的,主动延长工作时间,坚持在岗在位;有症状的,调整好状态后也及时返回岗位继续工作。

一位急诊女医生看完当前的患者,一边叮嘱患者一边小跑着去看另一位患者

急诊医生休息间隙给自己输液

  在这场战“疫”中,还活跃着一群青春力量,面对医务人员“缺兵少将”的现状,他们毅然接过接力棒,坚守在实习岗位上,直面风险与挑战,以实际行动践行 “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

  他们就是来自宁波大学医学部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在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就诊压力下,医学部450余名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放弃“返乡”,积极响应组织号召,留守各大医院一线。他们或主动请缨希望跟随老师直接投入战斗,或积极协助医院临床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2020级研究生陈航,是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心胸外科的规培医生,是疫情政策调整以来第一批感染的医护人员。面对半个多病区都是发烧的病人,咳嗽声此起彼伏,陈航说,“不害怕是假的,但在与死神赛跑、与病魔抗争的紧要关头,这是涵养仁心仁术的生动教材,也是磨砺精神品质的宝贵契机。很感谢导师在我感染后,第一时间帮我争取到了退烧药,医院和学校的关怀让我觉得很温暖,我也想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2021级研究生苗琳琳,目前在宁波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皮肤外科规培。12月23日感染新冠病毒以来,她一直在医院隔离病房休养。“明天我就要返岗了,”她说,“我们科室‘阳’了一大片,人手紧张,所以好得差不多了就打算回去继续工作。”其实在前一天晚上,她和导师在都未彻底痊愈的情况下已经返岗给阳性患者做了一台手术。正式回到岗位上,她也希望自己有足够的精力应对工作:“交班查房,上手术台,帮助术后病人换药……”

  目前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宁波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规培的2022级研究生刘郅涵,是科室里为数不多的未感染“幸运儿”。他坦言,科室里人手非常紧缺,然而病情不等人,特别是一些不宜择期的手术,仍然要按计划进行,在岗人员的工作压力无形中就加大了。“继续做好防护,不被病毒感染”,对刘郅涵而言,这不单出自于对自身健康的考量,更是来自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感染的同伴留出休养的时间,为患者保留治病的通道。“之所以还没被感染,我有个‘秘诀’,临床上只干活,不喝水,不吃饭,不摘口罩,尽量延缓感染时间,少一个医护人员被感染就能多收治几个病人,让他们多一份安心”。

  2021级研究生李佳维是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规培医生,此前她已经申请返乡,元旦假期结束后又重新回到岗位。当问起原因时,她毫不犹豫地说:“我是自愿返岗的。当时我由于身体不适请假返乡,现在已基本康复了,眼下医院正需要人,而且也看到了学部呼吁大家回来坚守岗位的倡议书,所以就决定回来了。”和李佳维做出同样选择的同学并不在少数,医者的责任和担当,让他们克服恐惧,放弃与家人团聚与休息的机会,在最关键的时候逆行向前。

  回首过往,疫情三年中的医学生们和广大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在学校或医院,亦或社区、隔离方舱,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最美宁大学子”研究生流调小队作为校园疫情防控先锋力量,一年流调人数近5000名,日均工作12小时,为宁大师生安全保驾护航;2021年镇海疫情期间,20余名持有“医师职业资格证”的临床专硕研究生分赴各个校区,为广大师生提供免费医疗,有效弥补医疗缺位;全校全员核酸检测期间,200余名医学志愿者积极报名奔赴现场,担任专业辅助工作……他们尽吾所能、用吾所学、佑吾所及,在临床岗位上学习医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在前辈师长的言传身教中提高医学道德修养。

  据悉,宁波大学医学部现有在规培基地专硕学生629人,全部从事于临床一线工作。主要分布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阳明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义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宁波市第六医院等10个医院基地。

  浙中医大各学院研究生:

  不能退,就是我们的回答!

  “看到科室的老师们都在拼,我也要紧随其后,不能退!”吕菲同学是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22级内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也是浙江省人民医院的住培生。

  12月25日,由于医院人手严重不足、来院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刚刚“阳过”的吕菲同学顾不得休息,主动请缨,前往呼吸内科协助临床工作,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所在医疗组全力服务于三十多个病患,保障呼吸内科正常运行。

  孙可昕、唐胜蓝、陶颖慧、华媚琦、沈家豪、傅泽鑫、吴学文、罗丹、蓝松森、刘是奕、孙亿杨……我们无法一一列举,许许多多像吕菲那样的住培研究生,用实际诠释了医学生的誓言。

  除了医院,实验室里也时刻闪现研究生继续“奋战”的身影。高陈淑是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021级中药学的直博生,12月中旬出现身体不适,确诊阳性后,为了不影响科研进度,她拒绝了家人来校接她回家休养的建议,忍着高烧和病痛,独自搬进校内健康驿站,身材娇小瘦弱的她,扛住了奥密克戎的进攻,转阴后立即回到实验室,开始一场新的“战斗”。一句“不能退”,一声“我留下”,这就是研究生们对于这个时代和这份事业的回答。

  兰金剑,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22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本轮疫情爆发后,他挺身而出,主动放弃返乡机会选择留校,向“新冠”亮剑!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校内健康驿站建立后,他带头成立党员志愿者队,组织带领其他同学一起为隔离寝室的同学送餐、送药、送抗原、冲水卡;学校研考需要核酸检测志愿者,他又是第一个报名,顺利完成任务。

  同样挺身而出的还有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国庆,作为学院“资格最老”的博士,他也是抗疫”的路上的“大师兄”,他积极团结实验室同学,有效组织、领导师弟、师妹轮流值班,为在寝室有需要的同学送上了饭菜、药品等各类防疫物资,帮助实验室的研究生们共渡难关,一起坚守科研岗位。

  基础医学院专门成立了党员先锋队,他们热情饱满,服务周到,部分志愿者同学相继因为“中招”倒下,后续却有越来越多的同学接过接力棒,有些同学刚刚“阳康”就主动请缨要回到服务同学的行列中,令人十分动容。

  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外科,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2020级研究生、党员潘羽磊同样选择了坚守和战斗,他对老师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我们成为医生的那一刻起,注定了我们不仅是我们,我们是大家的我们。”

  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之前医院急诊日最高就诊量是300余人次,近段时间,日最高就诊量达680余人次;抢救室内只能容纳11张床,而高峰时,抢救室一天流转50余人次。

  从日落西沉到黎明破晓,从朝阳微露到暮夜星光,急诊人连续不停歇地救治患者,有的下夜班后继续奋战在医疗一线,白班医护人员也常常工作至晚上10点左右,饭都来不及吃,只求为战友多分担一些诊疗压力。

  没有人天生勇敢,但因为被需要,他们选择逆风向前。

  冲锋陷阵的白衣战士,坚守岗位的医学生,也只是一个个普通人,他们的付出,该被看见、被尊重、被感激。

标签:宁波大学;研究生;附属;医护人员;医学院;感染;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返乡;疫情 编辑: 吴俏婧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