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千斤顶底座的数控加工程序得到了优化,加工效率提升超过20%;工装夹具的重新设计,生产工程中的关键零件——阀体零件的深孔加工报废率也直线下降,大力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益。这是位于临安板桥镇的杭州天恒机械有限公司日前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原来,杭州天恒机械有限公司近年来一直受到人力成本高、产能低、技术革新能力弱、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等问题困扰。在了解到企业迫切的需求后,一支来自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友嘉智能制造学院由博士、骨干教师组成的企业技改服务队连续蹲点生产车间,多次主动上门开展技术帮扶。最终,他们从关键零部件数控加工工艺优化、冲压模具结构优化、工装夹具优化设计、刀具修复技术、核心零部件溢流阀功能衰减、板材成形新技术引入等6个方面对企业的生产、加工工艺进行技改,产品加工时间节约了20%,攻破了困扰企业困扰多年的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校企双方也缔结了合作协议,结成了长期合作伙伴。
“职业教育看浙江”全国主流媒体采访团走进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11月27日上午,“职业教育看浙江”全国主流媒体采访团走进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站,了解了该校在助力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过程中贡献的职教力量。
近年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与科技领军、专精特新企业等联合攻关,解决超长跨度扶梯、电梯智慧监管平台构建等技术难题15项,突破关联产业发展瓶颈。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学校在坚持立德树人,打造工匠摇篮的同时,始终把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摆在重要位置,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强化“载体建设”的体系化构建、高水平服务和高效能运行,积极融入地方政府重大建设任务、紧密结合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发展,依托校企合作的特色和优势,持续迭代升级,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科教融汇,积极构筑高质量技术服务体系,打造了一批支撑学校发展、引领行业转型、面向公共服务的技术技能服务平台。
培训一人,美满一户,共富一方
雷王鹏家住丽水莲都区老竹畲族镇新屋村,他的父亲因身患佝偻病,只能打些零工,母亲则在家务农,收入微薄,是村里的低保户,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小雷说,自他记事以来,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多吃点肉,最困难时,家里一两个月未见荤腥。
后来,小雷考入丽水职高电气专业,一度因家贫萌生退学打工养家的想法。幸运的是,就在2016年,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充分发挥技术资源优势,到丽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雷王鹏有幸入选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特种设备学院“宏志班”,免费学习电梯安装维修技术。学成通过考核,他成功入职杭州通力电梯公司,当年收入达8万元,全家人脱贫了!
2018年7月5日,温暖工程“星火计划”第一期电梯项目精准帮扶培训班结业
作为顶梁柱,撑起了一个家!雷王鹏难掩心中的喜悦满怀感恩写了一封信给省长。没想到,省长百忙之中,居然给他回了信,鼓励他奋发有为,认真工作,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看到雷王鹏小时候在老房子前的留影,看到一家人在新房子前的幸福微笑,新老房子鲜明的对照,深深感受到:技能改变人生,技能致富家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来自贵州天柱的杨武志,是精准扶贫第二期学员,他钻研技术,第二年年薪就超过了15万,他自信心满满:我开始飞跃了。目前,由于出色表现,他已经成为企业的班组长。
杭职院特种设备学院培养了300多名像雷王鹏、杨武志这样的孩子……培养的学生全部在国内十大电梯企业就业,起薪4000元,真正实现了“培养一个学生,改变一个家庭”的目标,也实现了项目的“初心”与“使命”--“技能改变命运” “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该项计划是自2018年5月开始,学校联手杭州市中华职教社、浙江省特科院开展的一项围绕技能型人才定向培养的精准扶贫项目,这项温暖工程项目被形象地称为“星火计划”,因为我们共同期待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那一天。
“职业教育看浙江”全国主流媒体采访团走进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站
“家庭是共同富裕建设的最小单元,让每一个家庭都能享有美好生活,是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杭职院副院长楼晓春看来,技能致富是职业院校打开通往共富之门的密钥,而特种设备学院从开设“宏志班”“励志班”到实施温暖工程“星火计划”,多年坚守就是希望通过“培训一人”实现“美满一户”,进而“带动一方”,让点点星火燎原成势,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除了“星火计划”之外,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国家战略,面向企业管理人员、学校专业带头人、退伍士兵、普通市民等社会各阶层人员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化、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建设“军才学院”“炎培研修学院”、国家级双师培育基地,打造了一批“社会服务品牌项目”。近年来,杭职院依托中西部人才培养联盟,开展中西部学生培养116名;接收组织中西部院校2名管理干部来校挂职;完成中西部183名教学管理人员或专业带头人来校交流;完成中西部58名交流生来校学习;完成退役军人510人的培训。学校获得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等9项市级以上培训基地资质。
助农新技术,培养新农人,建设新农村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兴旺、农民安定,则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如今,在奔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主战场依旧在农村。只有耕好“共富田”,人人才能同享“共富甜”。乡村产业振兴的背后离不开人才支撑。要想耕好“共富田”,“人才田”的培育必不可少。
在田间地头,有不少杭职人将乡土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热土,将实现人生目标同服务国家战略相结合。
杭职院教师赴丽水开展多花黄精种苗科技下乡活动
临岐镇有“百草临岐”之称,近年来重点扶持中药材黄精产业发展。“这个黄精种在山核桃林地中,既通风又遮阴,具备良好的野生生长环境,从叶子的轮廓和颜色上看得出来下面的根茎长势良好,你们可以放心培育。”在淳安县屏门乡圭川村的黄精种植基地,来自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生态健康学院饶君凤教授的一席开场白,仿佛给在场的农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为了精准帮助农户们解决中草药的种植问题,饶老师带着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钻进种植大棚,手把手地教农户们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农户亩产增收2650元以上。
杭职院的饶君凤教授与吕伟德教授从事中药材种植、科技开发等研究工作多年,多次下沉至淳安当地乡镇,指导学生调研黄精产业发展情况。结合“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两位教授再次带领学生团队深入临岐镇,围绕当地黄精产业的现实困惑与难题,提供解决思路与方法。
在与当地黄精产业相关人员交流会上,拥有500亩黄精种植基地的里口村种植大户刘小牛向两位教授反映了基地黄精产量不稳、质量下降的突出问题;吴峰村种植大户占勇根针对如何将多花黄精的种植规范化、生态化、高效化提出疑问;黄精精加工龙头企业“淳六味”总经理洪长江提出企业面临的多花黄精特色产品开发与销售的困惑。
吕教授针对种植问题给出“良种+良法”的解决思路,未来会选送优良品种,提供种子破眠快速育苗技术,帮扶当地构建多花黄精药材林下栽培生态群落模式,从源头上保证多花黄精药材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饶教授在研制改进多花黄精炮制加工产品上给出专业中药学建议,并现场牵线搭桥,为龙头企业引荐中小企业投资渠道,解决终端销售困境。
饶君凤教授与吕伟德教授的助农故事是杭职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除此之外,该校还积极开展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村各类成人学历教育等培训,农产品种植、农产品快检、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美丽庭院等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农户的专业技能水平,并助力乡村农户创新创业,积极引入企业资源,为农户创业和农村小微企业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充分发挥职教优势,山海党建结对帮扶,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持续为乡村企业和农户创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开放校园,服务市民,点亮精神生活
3D打印真是太有趣了!”杭州天地实验小学的杜宇晨同学是来杭职院参加青少年职业体验的五年级小学生,“快看,我设计的3D挂件好不好看?” 他拿着刚刚打印的3D作品与同学们分享,孩子们沉浸在3D打印的世界。
“三、二、一,走,注意挺胸收腹、目视前方,注意保持在一条线上。”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体育馆体操房内传来老师的教导声。60多岁的何阿姨和一帮同龄人,正跟着模特专业老师学形体动作。何阿姨是杭职院融善老年大学模特班的学员,退休了之后,总感觉很空闲,看到附近的老年大学招生就赶紧报了名。如今,她已经学了两年模特,不仅台步专业了不少,还认识了很多老年朋友,也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了”何阿姨说。
走进杭职院校园,一间间教室里不仅有“00后”的年轻人,还时常能看到“10后”的“小朋友”和“50后”“60后”的“爷爷奶奶”。他们都是杭职院的学生。
无论职业体验还是老年大学,都是学校聚焦杭州“宜居天堂”建设的“拼图”之一。“学校项目已布局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全生命周期,为构建终身教育贡献职教力量。”学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徐剑说。
杭职院学生赴淳安开展暑期实践为当地老人摄影
“杭州是一座幸福的城市,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我们有这样的责任和使命,开放更多的教育资源,量身定制更多的培训课程,满足居民的生活和职业所需。”杭职院校长徐时清形象地将这些称之为“分内事”。为了做好这些“分内事”,学校每年都投入专项经费加快各板块建设,继续以“校中校”模式助力杭州打造“宜居天堂”,打造丰富市民精神文化聚集地。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自2014年在全国首推“高职教育反哺基础教育”,以公益为基础,以“新”品位、“新”时尚、“新”元素、“新”观念、“新”文化、“新”视野、“新”角度、“新”媒体的全新理念,建设和打造以职业辅导、测试、实践体验、能力训练三位一体的全国首创的“青少年职业能力体验中心”。学校结合专业的特色,组织专业老师精心开发了多门青少年职业能力体验课程,课程涵盖了园艺、服装、动漫等多方面内容,引导青少年儿童从小培养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念,领悟工匠精神,激发职业理想,点燃职业梦想。为了让老年人共享家门口的美好教育,满足老年人群的学习需求,增强老年人晚年的幸福感,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探索职业院校开展终身教育新模式,建设“融善老年大学”,开设声乐、模特、国画、太极等60多个老年培训班,让老年人走进大学,丰富老年生活。
近五年来,学校整合63家行企校资源,共建青少年职业启蒙“杭州联盟”,建成38家职业启蒙基地,共建共享职业启蒙课程312门、精品课程71门,开展青少年职业体验,服务5.26万人次。与白杨、下沙等社区探索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使得融善老年大学成为区域的终身教育的中心。2020年融善老年大学接受省市专题小组的现场检查,建设经验得到社会与各界的高度评价,建设成果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共计开展培训超1.5万人次。学校获评杭州市研学基地、达利女装学院劳动实践基地、浙江省劳动实践基地暨学农基地、全国急救教育试点等荣誉,探索走出了一条高职教育服务市民精神生活的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