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9日讯(记者 谈佳轶)柑橘、香菇、土鸡、湖羊……这热闹的特产抢购场面可不是在农贸市场,而是在校园里。
每年春节前夕,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都会举办几场校园年货节。其中,各色农特产品不少是来自于学校对口帮扶地区,是经过师生们一年的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结成的硕果。
学校举办“省级头雁”进校园暨2023年秋季校园农产品展销会
11月28日,“职业教育看浙江”2023年全国主流媒体浙江高职行大型融媒体行动走进浙江经贸学院,来自全国2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实地探访挖掘浙江经贸学院的教育改革实践。
“职业教育看浙江”2023年全国主流媒体浙江高职行走进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作为一所行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学校近年来通过省内各级供销社,为农民技能培训提供“菜单”,然后根据“点菜”要求,给农民送去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术,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早在2008年,《浙江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专题报道了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农民点菜、学院送餐”的社会服务模式,近年来,学校从培训组织与实施的角度创新发展“农民点菜、学院送餐”社会服务模式,不断丰富其内涵。“农民点菜、学院送餐”也已成为学校社会服务的品牌模式和金名片。
那么,如今上新版“农民点菜 学院送餐”究竟是怎么点,怎么送呢?
科教融合“做好菜” 服务乡村振兴 “点好菜”
为更好地培育乡村实用人才,学校发挥涉农专业优势,整合校内专业师资与校外高校、政府、行业、企业专家资源,组成了一支由80多名覆盖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品牌建设等领域的师资队伍。依托学校暑期社会服务、大学生社会实践等项目,专业师生到田间、地头调研需求,开发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项目菜单,为学校开展大规模、高质量乡村实用人才培训提供了支撑。
学校社会实践小分队赴常山开展社会服务
近年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加强与各级供销社、社属企业及涉农企业的合作。在今年的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学校与浙江省兴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兴合学院;与平湖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绍兴市上虞区供销合作总社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合作经济实践教学基地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发挥供销系统的行业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需求的校企深度合作新模式,致力于培养一支知农、爱农、信农、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
“为解决农产品的变现问题,学校与多家单位共建了供销系统优质农产品联盟等平台,通过举办社区、校园展销会和年货节等推动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严勇杰说,广阔的销售平台不仅拓宽了农民的增收路径,也成为学校实践育人的新课堂。
为了培育乡村振兴新生代主力军,学校还成立了大学生农创客培育基地,带动师生发挥专业所长,助力农民真正实现增收。农创客基地对内了解师生及周边社区居民的农产品需求,对外依托供销系统农产品销售网络,衔接质优价实的供应商,目前已成功组织了53期“高校校园展销会”“社区团购”“农产品直播带货”等活动。
多次参与活动的学生杨怡说:“实践活动帮助他们熟悉整个营销流程,包括怎么结算,如何清点库存。能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农民们实现增收,特别有成就感。”
今年1月,位于学校北门的“杭州市钱塘新区农产品品牌馆”正式开业,这标志着学校进一步发挥专业、人才、场地等优势,结合钱塘区政府政策、资金优势,整合杭州市供销社经营渠道优势,推动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服务形式更加多样了,菜单内容更加丰富了。
2021年11月,在浙江省供销社领导的支持下,全省供销系统共同富裕人才培训教育基地正式成立。经过两年的发展,签约加入全省供销系统共同富裕人才培训教育基地的市区县供销社达到了53家。依托基地供销社服务“三农”功能,学校的涉农服务范围扩展到了全省7个市53个区县,极大地方便了各地乡村振兴主体的点菜服务。截止目前,各基地开展各类科技服务11项,乡村实用人才培训超1000人次。
浙江经贸职院通过高校科教“菜单”服务乡村振兴、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方便乡村振兴主体“点好菜”。这也成为浙江经贸职院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共同富裕工作成果的缩影。
多元供给“送好餐” 示范引领乡村“用好餐”
今年8月,常山县球川镇三溪村就迎来了一支“特别”科技服务队。队员们走进蔬菜大棚,采集土壤样品、评估蔬菜生长情况、讲解管理注意事项,为村里的蔬菜丰收保驾护航。这支服务队来自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为球川镇多个村提供过科技服务。这次,团队不仅为三溪村带来了农业新技术,还与村委签订了共建“阳光空间”服务协议书,打通了学校为三溪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阳光空间”是浙江经贸职院为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的综合服务平台。本着“落实中央政策阳光,普惠百千村社居民”的宗旨,学校自2019年启动了“阳光空间”的建设,并以此为载体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动结对村——衢州市常山县东坑村的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2021年8月10日,校长陈德泉到东坑村举行“阳光空间”示范服务点授牌仪式
从创建之初的志愿服务、科技培训、技术服务,到后续的党建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学校借助“阳光空间”不断提升科产教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经过四年的帮扶,常山县东坑村的年经营性收入从最初仅房租300元收入,到100万余元跃升,实现从空心村到省AAA 级景区村,贫困村向共富村蜕变,成为学校“阳光空间”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
目前,“阳光空间”村社服务点已在全省建立了103个,推进技术服务61项,开展人员培训超3000人次。随着“阳光空间”服务点在省内各区县的不断落地,学校科教帮扶的足迹也遍及文成、平阳、松阳、江山、淳安等全省10多个加快发展县(市、区)。
为了让更多偏远乡村得到优质服务,让更多农民和涉农企业负责人参与学习,学校不仅把培训开到田间地头,还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打造高品质在线精品课程25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扩大服务规模,极大地提升了服务成效。
截至目前,学校已累计培训以乡村振兴急需人才为主的实用人才10万余人次,先后10多次荣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行业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突出贡献奖等省级以上荣誉。学校的特色培训及专题服务已成为高校涉农培训的专业品牌,发展出100多个特色培训菜单,形成了生产服务—质量检测—营销推广—品牌建设全产业链菜单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