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清市把推进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列为教育重点工作,通过“布局优先、资金优先、师资优先、帮扶优先、项目优先”等五大行动,加快补齐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短板,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布局优先。按照“科学评估、盘活资源、应撤必撤、积极稳妥”的原则,从严掌握小规模学校撤并,严格履行撤并程序,设置撤并过渡期,做好衔接工作。2018年,已对7个乡镇、12所乡村小规模学校进行校网调整。今年,继续对芙蓉镇小学良园校区、岭底学校初中部、中雁学校赤水垟校区等小规模教学点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校网布局,全面抬高底部。
二是资金优先。发挥财政教育经费的政策引导作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已划拨360万专项经费用于12所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特别是校园文化、功能教室、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学生体育活动场所以及食堂和宿舍、厕所等改造提升,并落实500万专项经费用于“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同时,通过实施农村任教津贴、农村生活补助金、特岗津贴等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目前小规模学校教师待遇每月比城镇学校教师平均高出800元。
三是师资优先。抓好编制保障。以班师比为主核定小规模学校编制,并尽力倾斜照顾,目前多所小规模学校,均核编14名(省定标准10名)。抓好改革保障。去年全面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综合销超编185人,腾出编制用于招聘新教师到小规模任教,补充新鲜血液。抓好培训保障。以50个工作室(站)为载体,引导名师开发培训微课程,孵化新名师和优秀骨干教师,各名师工作室按规定比例招收小规模学校教师参与,目前已累计招收小规模学校教室100余人;积极鼓励紧缺学科教师“走教”,着力解决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科结构性缺编等师资矛盾。
四是帮扶优先。自去年开始,在建设路小学和雁湖希望小学积极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试点工作。截至目前,两校已开展48次在线教研活动,活动参与师生达4000余人次;开展线下教研活动3次,活动参与师生达200余人次。典型经验被《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温州日报》刊登。今年,加大了工作力度,对学生数在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截止5月底,结对学校共达34所,今年已开展教师培训7次,80余人次参加,开展教研活动3次,50余人次参加,有效促进了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是项目优先。开展“小班化”项目实验。成立全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协作会,发挥小班优势,突出因材施教,深化作业改革,加强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努力形成乡村小规模学校育人特色。开展“集团化”办学试点。探索“名校+弱校”办学模式,实现管理一体化、规划一体化、教学一体化、评价一体化,推动共同进步、一起发展。如芙蓉镇中学与清江镇中学自联合办学以来,清江镇中学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新学生招生人数由过去的2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100余人,有效地改变了薄弱学校的面貌。开展“小而优”示范校创建。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倾斜、项目带动、专家引领、联片教研等多管齐下,提升办学内涵和教育质量,发挥示范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