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5月10日讯(通讯员 官蓓)5月9日下午,在西湖大学云栖校区的报告厅,一场关于西湖的讲座吸引了西湖大学的教职员工及学者到场聆听。
讲座现场
西湖大学成立不久,五湖四海的学者齐聚杭州,西湖大学以西湖命名,而西湖是杭州的一张金名片,为了能让学者们更加了解、融入杭州,西湖大学邀请了曾担任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委书记、主任,现任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王水法为大家解读了西湖的前世今生。
王水法
西湖是什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在她的《走读西湖》中写道:人们会因为找不到最恰当的词语来描述西湖——而陷入幸福的彷徨。作为曾经西湖和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办公室主任的王水法,绝对具有发言权,他从西湖是一处世界遗产 、一座文化名湖、一个精神家园三个方面,诠释了西湖的历史、文化与秀美。
西湖作为杭州的精神家园,古有白居易“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现有杭州人 “三天不见西湖水,两眼汪汪淌泪水”。西湖对杭州的最大贡献,就是对城市人文精神的形成、演进与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西湖于杭州的意义是非凡的,它给杭州带来了什么,王水法给出了独到的6字见解:包容、坚守、知足。
西湖摄影:张圣东
西湖细流不拒,让我们学会了包容。西湖文化,雅俗兼容,既有西湖之秀美,更有钱江之浩瀚。这种包容与大气,来自古人的智慧,也体现了杭州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做人应该象水一样,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长处;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开你的孤独;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破你的安宁。”观众们用掌声表达了对讲座的认可。
西湖摄影:张圣东
西湖流淌不息,让我们学会了坚守。西湖从大海的母体中分离至今,已经“活”了两千多年。不论时空如何变化,她总是不忘初心,依然美丽。正是这样一种坚守与执着,影响着世世代代的杭州人。
西湖摄影:张圣东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纳百川而不拒,淌千年而不涸”的西湖文化,造就了杭州一大批著名的“浙商”企业家,他们坚信,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目光可以到达;目光到达不了的地方,梦想可以到达,只要有梦,就一定能梦想成真。
西湖波澜不惊,让我们学会了知足。 西湖之水始终是平缓无奇、波澜不惊。这种平静与包容,造就了杭州人那种“低调与知足”。尽管西湖也有水涨水落,但总会很快回归到恒定的水位。古人告诫我们,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就是杭州人“知足与不知足”的辩证法。
一个半小时的演讲,妙语不断,虽然短暂,但却精彩,王水法在讲述西湖故事的同时,也向大家分享了许多人生真理,幽默诙谐的表达方式,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也使在场的听众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