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游戏精神,就是一个人自主地创造和愉悦地体验生命的能力、生存的价值和生活的幸福的积极精神。秉持游戏精神,游戏课程化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游戏等于学习,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游戏既是幼儿园教育的手段,也是幼儿园教育的目的。
我们知道,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这一共识写进了教育部的诸个文件中,并成为幼教界的共识。但在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幼儿园没有做到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只是一个限定在特定时间或特定空间里的局部活动。究其原因,与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着游戏和课程两个核心的传统有关。在这个传统中,游戏被解释为自然状态中的动物性行为,而课程则是传递学科知识体系的载体或渠道。这种“双核”现象,正是造成游戏与课程难以结合、游戏不可能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的结构性原因,也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学理原因。
游戏课程化的理念正是针对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双核”现象,提出要变双核为单核的目标。只有实现了这个“核变”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精神才能真正落实。游戏课程化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幼儿的游戏等于学习,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游戏既是幼儿园教育的手段,也是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幼儿园教育中的游戏,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这个观点是游戏课程化的理论核心。
围绕五大领域生发活动
游戏课程化过程中的生长点,是指围绕着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生发出来的教育活动。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而产生的新游戏,不是最初游戏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层面上的引申和提高。游戏链的不断延伸所组成的课程,与传统课程最本质的区别是让儿童在自己的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游戏的活动中发展能力、增加个体经验,处理交往中的问题,而不是像传统课程中根据学科知识的线性递进。杜威早就指出,“教育的最大毛病,是把学科看作是教育的中心”,“其改革的方法,只是把教育的中心搬一个家,从学科上面搬到儿童上面”。游戏课程化正是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在与他们自己有切身关系的游戏活动中进行支持和引导。因此,对于幼儿来说,游戏课程化正是他们适宜的课程模式。这一课程模式体现着课程目标中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即实现目标要重视过程,经历过程要有目标意识。
游戏课程化理论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就是幼儿学习的进程。幼儿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有主动性、有创造性的鲜活个体。游戏课程化把游戏既当作幼儿园教育的手段,又当作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实现了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从而实现了由双核变单核的“核变”过程。
打开幼儿教师新思路
游戏课程化为广大幼儿教师打开了新思路,赋予了新任务。幼儿教师的职责不是简单地上课、教学,而是观察儿童的游戏,关注他们游戏的兴趣和动机,成为有能力的游戏者,善于分析儿童游戏的过程和探究什么内容,及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引导,将更大文化范畴里的因素带进幼儿的游戏中,与他们已有的经验相结合,或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参与到儿童的游戏之中去提供材料、设想新情境和提供新细节,寻找出教育的生长点,与孩子们一道构建新游戏,而不是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按一个主题来上课,更不要把自己的绝大部分精力消耗在“磨课”上。游戏课程化要求我们幼儿教师有趣味、有爱心、有专业知识和观察技能、有创造性。也就是说,幼儿教师要有游戏精神。所谓游戏精神,就是一个人自主地创造和愉悦地体验生命的能力、生存的价值和生活的幸福的积极精神。这样,在这一点上,闻名遐迩的安吉游戏以及安吉幼教人,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以游戏课程治理小学化
游戏课程化也是治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有效途径。所谓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是在幼儿园教育中按小学生的学习进程来规范和要求幼儿的学习。个中原因十分复杂,与地区和家庭的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师资质量、家长诉求因素有关,与幼儿园学科教学的课程模式也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课程模式问题,那么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是很难根治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有显性和隐性的两类表现。显性的表现是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大量的读、写、算、的机械训练。隐性的表现是在幼儿园教学中强调统一教材、统一目标、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标准,全然不顾儿童发展的个别性。事实证明,显性的小学化倾向容易发现和遏制,而隐性的倾向难以解决。游戏课程化能从根本上杜绝大一统的僵化教育模式,把以传统的目标模式为主的学科教育转变为以过程模式为主的经验导向教育上来,从而达到根治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凡是践行游戏课程化的幼儿园都有一个深切的体会,游戏课程化是打破幼儿教育中现行僵化模式的好办法。教育部2018年7月《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等各种形式,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促进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践操作进行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究。”实践已经开始证明,游戏课程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责任心和创造性,培养思维和手脑并用、善于合作、热爱发现的新型人才。教育和知识,不能通过教师简单的教学方式来完成,应该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有引导的游戏中得以完成。这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成熟的有效途径。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游戏课程化有效地减轻了广大幼儿教师的文案杂务,要求教师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解读和分析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上,从而增加了职业的乐趣,减少了职业的倦怠感。
游戏课程化本质上是构建一种符合国情的幼教课程模式。幼儿教育要适应我国的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就迫切需要构建一个符合国情的课程模式。迄今为止的各种幼教模式都有它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指导思想,我们应该根据我国幼教实践的发展,不断调整和重构理论来指导幼教实践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在国家层面的领导和推进下,我国幼儿教育取得一系列重大改进,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心。幼教界越来越关注游戏,关注探索游戏与课程的关系,这为推进游戏课程化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从目前践行游戏课程化的各地幼儿园的经验来看,游戏课程化是能够实现的,也是有益的。我们经常说的所谓真游戏,就是指达到游戏手段与目的统一的游戏。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