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旁边有条河,便确定校园文化主题为“水文化”,学校里栽种了一些竹子,便确定为“竹文化”,看到教育方针里德育为首,便确定校园文化主题为“德文化”,这是在一次迎检现场交流会上所看到的情况。令人尴尬的一幕出现在了师生问卷环节。面对学校“主题鲜明”的水文化、竹文化,学生竟然回答不上来任何有关校园文化主题的内容,而教师甚至对学校的教风、学风、学校理念、办学方向等一概不知。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实际中不难发现,一些学校对校园文化重视不足,主题随意而定,耗费人力物力,投入资金,结果华而不实,得不到师生的认同。
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要能够深入人心,就要集思广益。静下心来解决实质问题。比如,德文化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校园文化主题,涉及师生道德领域,不仅渗透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更渗透在言语日常行为规范,渗透在日常的点点滴滴。德育文化最佳的体现就是引领示范,行动才是最好的教育力量。
作为一种无声的环境教育力量,校园文化一定要从细微处着眼,只有从日常点滴去发现,才能得到师生的认可。比如随手捡拾校园的纸屑,看似一个简单的举动,却体现出师生爱校的文明意识。爱也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文化主题,感恩、知恩图报、回报父母都是非常贴切的教育内容。
作为环境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必须要走出假、大、空的务虚怪圈。有些学校总认为校园文化主题一定要高,但是在教育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审视眼光不再局限于一些外在的成分,而是更多关注实质的进展。比如,一个很常见的放学站队,体现的是一所学校师生的整体风貌和师生的精气神,从这些细微的环节就可以感受到学校的气场。
无论是德文化抑或竹文化、水文化,都不能当作是学校的面子工程,只有将校园文化深入到育人的点点滴滴之中,让师生能够切实感知到,并从中得到启发和收获,才是有价值的文化建设。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