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综合  

工作坊 创新师生学习共同体探究路径

2019-07-25 08:53:3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李丹

  实践教学是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与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关系着师范生未来从教生涯的专业发展。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与《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分别指出,要强化教育实践环节,丰富创新教育实践的形式。针对传统师范生实践教学机械化、片段化、割裂化的痼疾,将以实际工作任务为研修主题的工作坊教学引入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衔接起教学、实习、专业竞赛、创新创业、科研项目、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不仅能融通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也能促进教、学、研、用一体化,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进行合作学习

  工作坊可以提高师范生实践学习的成效。传统形式的实践教学通常以整齐划一的方式要求师范生参与,以此实现统一的教学目标,对师范生的主动性激发不够,有时难以照顾到个体学习兴趣的差距。不仅如此,传统的实践教学通常由理论带动,根据理论学习的逻辑框架安排对应的实践练习。

  工作坊教学是在坊主的引导和支持下,师范生主动参与完成真实的教育实践任务或体验模拟实践场景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它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以合作学习为重点,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价值追求,旨在提升师范生应对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能有效突破专业课程分科学习的壁垒,统整各科学习内容,是传统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

  根据实践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坊活动,学用结合,不仅为师范生提供了实践、体悟和试误的机会,还创建了基于实践的反思与讨论平台,增进了师范生之间的合作,增强了他们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工作坊可以增进教学、科研与实践的融合。师范院校教师既肩负着培养师范生的教学任务,也承载着从事教育研究以及指导教育实践、解决实践难题的责任。但教师往往因为精力有限、孤军奋战而难以统筹安排教学、科研与实践三方面的工作,容易陷入头绪过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

  以工作坊为载体,进行实践教学改革,采取定期组织与自身教学内容相关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专题讨论或研发活动,有助于教师整合教学、科研与实践任务,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让教学为研究和实践服务,实践为教学与研究提供素材和验证机会,研究为教学与实践奠定理论基础并给予指导。

  具体而言,师生以完成共同的项目任务为载体,既有助于培育师范生专长,促进师范生在某领域内业务更加熟练,也有利于师范院校教师推进项目研究,收集实践素材,完成与一线合作的横向项目。同时,教师开展工作坊教学活动还能有效改善学校孤立文化和教师个人主义的问题,营造师生之间以及师师之间通力合作的氛围,使师范生成为教师工作的得力助手,在带领师范生共同研究、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师范生获得专业成长,并实现教学相长。

  创新师范院校与教育机构合作形式

  工作坊教学将教育一线面临的具体实践任务纳入工作坊实践任务清单,改“学完再做”的实践顺序为“边做边学”“在做中学”,实现与教育机构的全方位对接。这不仅可以克服师范生培养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脱节的普遍问题,还能改变注重技能训练、机械模仿的传统实践做法,建立起师范院校与教育机构的共赢互助关系,创新合作形式。

  在此过程中,处于一线的教育机构依师生的智力支持破解实践难题,而师范院校师生在与教育机构互动中进一步熟悉实践,实现学与做合一、知与行合一。此外,师范院校与教育机构的深度合作,可拓展师范生人才培养信息反馈渠道,既能推进师范院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培养更符合一线教育需要的人才,也能促使师范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分析、设计和动手操作去理解未来工作,提前准备,做好专业发展规划。

  构筑师范生工作坊教学的实现机制

  要充分发挥工作坊在师范生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就要组建体系化的特色工作坊。

  运用工作坊教学革新师范生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遵循问题导向、能力导向、创新导向的原则,建构起工作坊实践教学体系,组建任务各异、设计合理、富有特色的系列工作坊。这不仅要统筹安排,打破学科和年级的界限进行合理布局,确定各工作坊的教学目标、项目内容和场地需求,形成具体可行的工作坊教学基本框架和实施步骤,也要兼顾坊主教师的专业优势和研究兴趣,整合学生个体发展兴趣与专业发展需求,形成以特色工作坊为纽带的师生学习共同体,为师生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

  此外,深挖各工作坊活动之间的联系,按照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顺序,结合常规实践教学任务规划工作坊教学活动,形成从大一到大四有机整合的递进式工作坊教学体系,变“突击式”实践为“持续性”实践。同时,以工作坊为载体,贯穿起以专业课程、课外活动和见习、实习为代表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中的实践任务,让师范生浸润于全程实践。

  工作坊既可自上而下,由师范院校教师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申报组建并展开相关活动,也可自下而上,由兴趣爱好相同的师范生根据实践问题提出组建构想,学校招标选拔适合的教师担任坊主并组织活动。

  工作坊教学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完成阶段性任务或探究问题为演进线索,不断深入,通常沿着“自主学习—研讨设计—行动试误—验证完善—成果分享与展示”的思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系列活动。具体实践项目可包括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开发、实践调查、教育资料编撰、课题研究、创新创业项目、大型活动策划与组织等,实践活动涉及观摩、研讨、设计、沙龙、讲座、实验、模拟实践、案例分析、活动组织、说课评课、家长指导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实践项目计划可由坊主年初提交,经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执行。坊主教师在工作坊中主要扮演着思想引导者、技术支持者与合作伙伴的角色,需基于专业视角筛选并明确实践任务,引领工作坊成员共同完成,注重每位成员才能的施展。

  由于工作坊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和一般的实践训练,倘若简单套用现有的考核标准与督导方法,必将产生掣肘,影响工作坊价值的发挥。有鉴于此,建立全面而灵活的管评机制至关重要。

  一方面,可鼓励教师采取“过程+结果”有机结合的评价方式,即依托过程评价考核学生的参与度、工作态度、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将考勤、工作日志、活动报告、主动承担任务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也可以成果验收方式考评任务完成情况。这些成果不仅包含知识积累、能力提升、态度转变等体现学生成长的内隐性成果,也包含解题策略、产品开发与制作、方案设计、调查报告、实用案例、资源包收集等可供他人参考使用的外显性成果。教师可根据成果质量、问题解决深度以及各成员贡献度与成长度进行评分。

  另一方面,为保障工作坊教学有质量地开展,师范院校也需围绕工作坊申报组建、计划审核、过程实施、成果评价、学分转化等内容制定合理可行的管理制度,实施过程性指导,可通过检查工作坊实践教学计划、工作坊实践成果、工作坊简报、工作坊活动记录手册、工作坊年终总结等文本材料以及随机参与工作坊活动的方式进行有效监督,并给予充分支持,保证工作坊教学目的顺利实现。

  (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标签:工作坊;师范生;实践;教学;实践教学 编辑: 隋雪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