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综合  

新时代高职高水平发展的生动映现

2019-09-16 14:39:25 来源: 中国教育报 黄学文 王丽英

  2019年技能大赛获奖

  大国工匠进校园

  ■落实“职教20条” 开启职教新时代

  一所学校兴起与持久兴盛的“秘诀”,就在于对初心与使命的认真践行、对特色与水平的不断淬炼。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一以贯之的奋斗历程充分印证了这一发展逻辑,学校事业风生水起逐浪高,不仅被誉为“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更为新时代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方向发展提供了经验与示范。

  站位与道路:

  不忘初心方能大步前行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1999年举办高职教育,是国家教育部门批准的安徽省首批高职院校。

  2010年,学校凭借出色的办学成绩与人才培养质量被评选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事业发展由此进入加速通道,先后入选“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和“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被问及学校近年来大步前行的发展“秘诀”时,学校党委书记亓四华态度鲜明地表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是学校党建工作的总要求,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本站位和实践指向,这让我们心定、脚稳、眼里有目标,走路自然快了起来。”

  透过这朴素的原则,一幅以“守初心、担使命”为发展之魂,“淬特色、提水平”为发展之道,两者相互滋养、互为支撑的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蓝图跃然而出。

  学校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并将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引导、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使得党心民心空前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学校领导班子秉纲张目,思路清晰,秉持“紧跟高职改革趋势,服务国家战略大势,扩大自身发展优势”的改革思路,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基本建设为支撑,以强化管理为保障,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淬炼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学校事业呈现出完整的发展逻辑与路径,逐步成长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力量,各项指标均呈领跑之姿。

  学生录取分数线、第一志愿报考率、报到率多年来均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毕业生双证率、满意度、就业率均在97%以上。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全部。

  学校的办学成绩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等8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

  2018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上,学校名列第29位。

  定力与远见:

  深化类型定能大有作为

  作为我国首创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高就业率”与“低社会认可度”之间的矛盾,及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始终困扰其间。

  如何发展,考验远见,更考验定力。

  对此,孙敬华校长坦言:“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党和国家的引导与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学校自己得沉下心来,深入研究类型教育的本质要求、内在规律和阶段特征,让更多青年习得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才能真正成为广大考生和家长的‘优质选项’。”

  学校明确树立了“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全面对接区域内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地方发展紧缺人才产业,并按照“系统设计,强化引领,协同发展”的思路推进专业群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优势专业群为龙头,其他专业群协同发展的生态布局。宽通道的产教联动、集约化的资源协调,使得学校的专业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截至目前,学校12大类58个招生专业中,国家精品(重点建设、试点)专业21个,省级精品(特色、示范)专业30个。

  与此同时,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双师素质”对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按照“培养与培训结合,引人与引技结合”的思路,推出了3项计划和一项机制。“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侧重引进和培养有影响力的专业(群)带头人;“教师企业任职和拜师计划”侧重于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企业任职,拜大师为师;“人才共育共享计划”侧重于组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评价和绩效分配机制”则力求通过教师师德量化考核等,让教师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现如今,学校对教师的精心培育已结出丰硕成果,拥有专兼职教师900余人,高级职称近300人,“双师”型教师占比97%。其中,国家教学团队1个,国家教学名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国家创业培训师等近10人;省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专业带头人等46人。

  优秀的师资有力地促进教学资源的丰富,学校共建成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智慧课堂等140多门;开发混合式教学课程568门,居安徽省高职院校之首;入选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15门;主编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82部;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

  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教学成果特、一、二、三等奖共78项,并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得奖项459项,名列“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高职排行榜”第14位。

  此外,学校还极富远见地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机遇,率先投入信息化建设,是国家教育部门“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校、中央电教馆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安徽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增强,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个,安徽省教学能力大赛一、二、三等奖18个。

  共建与共享:

  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共赢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这里不仅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坐拥丰富的科教产资源,使得学校在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学校积极构建便捷灵活、协同配合的政校行企合作发展体系,并按照“合作共赢、协同育人、共建共享”的原则,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学校高度重视机制的协调作用,通过设置企业参与办学的利益驱动与合理回报机制,与合肥京东方、水安集团、海螺集团等行业领先企业携手探索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建设了3个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工程创新中心及10个产业学院,50个企业工作室(实验实训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等,为学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师培养培训和企业员工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校先后获得“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学校”等称号。

  现如今,学校共建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20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518个,不仅拥有安徽省高职院校中仅有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还拥有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1个、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习实训基地3个,及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等21个;并成功打造出富鸿华承服装设计与工艺产学研基地、中兴通讯ICT创新基地等8个嵌入式“校中厂”“厂中校”。

  学校通过专业群建设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三纵五横一中心”人才培养模式、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531”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等,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可示范可借鉴的中国范式;共同研制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纺织技术等10个骨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规范,国际可复制;校企通过共享设备、管理、技术等,建成省级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0门和“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立体化特色教材140部以上,已实现国际国内共享;校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呈现形式,使数字教学资源与纸质教材有机融合。

  2017年,学校被评为教育部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

  此外,学校牵头组建的“合肥高教基地现代职业教育集团”,不仅为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就业创业等提供专业指导,还积极促进校企合作共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等4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与人生:

  德技辉映成就出彩人生

  对于人才培养,孙敬华校长坚定地认为:“德与技形成辉映,才能成就出彩人生。”

  在此理念推动下,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方针,全力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大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积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学分制改革,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改革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将科技创新、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等纳入学生评价考核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作用,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大力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刀真枪”的劳动技能训练场所;通过“劳模进校园”“安职讲坛”等活动,宣传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分享优秀毕业校友奋斗历程,培育学生“劳动光荣”的劳动意识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作为国内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始终保持“走在前列”的精神状态,积极申报教育部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试点专业数全国之冠;率先举办“四年一贯制”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

  2018年,学校再次率全国之先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按照“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重的原则,遴选20个专业开展试点,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积极对接国家学分银行,搭建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技能培训的复合通道。学校还主动牵头或参与制定“服装制版师”“化学总控工”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试点。

  此外,学校还是全省首家引进国际劳工组织SIYB创业培训项目的高校。

  学校特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注重顶层设计前瞻化并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实施归口管理。历经10多年的探索实施,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分阶段实施、循序渐进式的“12341”双创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将“职业规划与创业体验”列入必修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创办企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达19人,其中,国家级别创新创业培训师1名、国家级别创业咨询师1名、创新创业培训讲师17名,合肥市创业志愿团专家8名,省级网络创业培训师2名。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开展创业培训的师资培训业务,形成了国家级别创业培训师、创业培训讲师、创业咨询师的创业教育和培训团队。

  近年来,学校创新创业培训累计超过45000人,毕业生创业率达4.1%,成功创业近1000人,直接带动就业4600多人。

  学校被国家人社部门批准为省级创业培训服务机构,被安徽省人社部门授予创业模拟实训基地、SYB师资班培训基地、创业模拟实训师资培训基地。建成安徽省首家“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学校”和安徽省首批“省级创业学院”,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合肥市示范创业孵化基地”“合肥市优秀创业培训机构”等称号。

  人文与风尚:

  传承创新建设文化校园

  “大学生活,本质上是内心生活、精神文化生活。象征进步的光荣榜、赏心悦目的风景、与辅导员的一次倾情交谈,都有意无意地承载有文化育人的功能,值得我们用心经营。”孙敬华校长如是说。

  学校创新提出“人文扬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文化育人思路,并系统推出“五大文化工程”,为学校的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学校坚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着力开展“学校理念凝练工程”,先后凝练了“课堂小企业,理实交融;企业大课堂,德技兼修”等18条办学理念,有力地引领学校改革发展。

  学校坚持以制度文化为保障,全面实施“制度文化创新工程”,构建了决策、执行、监督有机结合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全面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学校坚持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拓展工程”,创新推出“四课堂”素质教育,并创建了“立德树人馆”,开发了“人生历练与品格育成”等50多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艺术素质等选修课程,被省内外高职院校广泛借鉴。

  学校高度重视形象建设,着力推进“文化品牌建设工程”,成功打造出校园文化科技艺术节、红色文化、社团文化等15个文化品牌。

  学校坚持以环境文化为阵地,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创建工程”,积极构建文明、和谐、平安校园, 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先后连续五届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单位”和首届“安徽省文明校园”称号。

  2017年,学校获评为安徽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以此为契机,学校进一步全面系统规划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之道。

  一方面,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增强师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学校大力激扬“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以“十大育人”工程为基础,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协同、“实践课程”与“网络课程”相协同、“教师德育”与“教师育德”相协同、“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相协同,实现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相互融合,协同发力,共同发挥育人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将安徽民间服饰文化融入服装制作与设计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聘请凤阳花鼓灯等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遗传承人担任兼职教师或专业带头人;成立安徽非遗“池州傩戏”大师工作室等,改造传统工艺和技艺100项,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端手工艺品产业。

  使命与价值:

  服务社会实现自我升华

  2018年,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入选了两个全国“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是其中之一。

  对于这项荣誉,校长孙敬华颇为看重,他表示:“服务社会是高校与生俱来的使命,也是学校的价值体现,更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

  学校现建有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各级各类大师工作室9个,科研实力雄厚,且人才优势明显。近年来,学校接连获得国际发明专利、国家发明专利等省级以上各类教科研项目211项、各类专利560多项,荣获安徽省首届优秀专利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化学与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的王世亮教授研发的专利产品植入剂已实现量产,年销售额1.5亿元以上;鲍俊瑶大师工作室“隔声板”专利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被应用于国家电力系统。

  培训服务方面,学校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年均开展各类高质量的职业培训30000人次。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等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紧缺人才培训等;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广泛开展职工、复员军人继续教育及老年大学等终身学习服务;坚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面向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帮助开发乡村特色产业项目;不断加强脱贫攻坚服务力度,年均吸纳贫困地区学生500人以上,并通过各类主题培训助力乡村脱贫。

  此外,学校还与合肥市新站高新区合作,建成全省首批“政校合作,资源共享”的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承办了多期安徽省青春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和园区学生心理辅导。校内NGO组织——海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被合肥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评为“2016年度合肥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作为安徽省高职教育分会长,学校以强烈的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牵头组建了“安徽省示范院校合作委员会(A联盟)”,与省内24所省级以上示范院校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高职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并持续开展对口支援和扶持新疆皮山县安徽中等职业学校、金寨职业学校等8所中高职学校。

  回望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画卷,澎湃的活力与无限的潜力令人感叹,这所卓越且越富特色的高职院校足以安放每一个有志青年的梦想与荣光。

  面对未来,孙敬华校长自信且坚定地表示:“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秉持初心,牢记使命,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进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努力当好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排头兵,用高水平发展实现新跨越。”

  

标签:学校;安徽省;合肥市;初心;技能大赛 编辑: 隋雪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