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俄边境线上我国境内唯一一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黑河学院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展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以此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2008年至今,已派出23批次2063名师范生奔赴学校周边7个县(市、区)、农场的87所农村中小学开展顶岗支教。尤其是首创俄罗斯留学生顶岗支教,为本地区中小学俄语学生创设“双语课堂”的同时,实现了学用结合,提高了汉语应用能力。十多年来,黑河学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务求实效的边疆高校特色精准扶贫发展之路。
对接国家扶贫战略
黑龙江省基础教育发展相对于内地省份,无论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除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发展水平不高、难以接受继续教育已经成为制约本省教育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实施黑龙江省师范生农村实习支教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从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培养的质量、服务基础教育的战略高度出发,11年以来,黑河学院针对黑河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紧缺的现状,开展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主动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夯实支教管理工作
为做好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黑河学院学校领导带队深入黑河市农村中小学实地调研,适时成立组织机构,出台《黑河学院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选派驻县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加强实习工作管理。建立顶岗实习支教专题网,开辟专题论坛,搭建支教学生沟通交流平台。
11年来,学校共为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投入经费550多万元,保障了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顶岗实习支教期间每月为参加顶岗实习支教的学生提供350元的食宿(从2015年提高到500元)、通信补助,实习小组组长另行补贴通信费50元,保证信息沟通,报销往返路费。学校为驻县教师按满工作量发放岗位津贴,提供每月3300元的食宿、通信、交通补助,每月报销一次往返学校与所驻县之间的车票。另外,学校还免除“顶岗实习支教”学生半年住宿费用,根据学生住宿标准不同,每名学生获免金额300—400元不等,学校负责接送或者报销学生往返车费。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高等教育,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不仅仅是为了顶岗和支教,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师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基础教育培养适应教师职业需要的人才。对师范生而言,要加强实践能力,就必须强化实践环节。当前独立的、封闭的教师教育体系已经开始打破,需要构建一个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需要向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一体化方向推进。也就是说,教师的培养,必须和基础教育相结合,而不应再是传统的关门育人模式。
半年顶岗实习支教不单单增加了实习时间,更重要的是对师范教育教学工作的检验,能够持续推动教育思想、管理体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改革。学校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调整课程设置、强化教师技能训练等,并根据实习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有效应用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中。为保障顶岗支教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六、七学期使用相同的开课计划,学生顶岗实习支教期间免修部分学分。
彰显特色支教工作
2009年,学校根据黑河市农村中小学俄语师资短缺状况,在全国率先开展留学生支教。首批派出7名俄罗斯留学生赴黑河市爱辉区幸福乡中学顶岗实习支教,为学生创设“双语课堂”和真实俄语对话情境,锻炼了学生俄语听说能力,同时提升了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学校正积极总结留学生支教试点经验,继续选拔优秀的俄罗斯留学生赴黑河市其他地区开展顶岗实习支教工作。
院乡共建,服务农村,为了进一步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进程,学院以顶岗支教工作为契机,加强了与农村文化共建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农村文化大院的档次。黑河学院与张地营子乡政府积极探求共建方式,在全国高校中首创了以“共建农村文化基地、学院社会实践基地与艺术教育实践基地”为主要内容的院乡共建农村文化基地,帮助乡镇文化大院在艺术指导、演职人员能力培训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在农村艺术题材发掘、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同时,农村文化大院的深厚乡土气息、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优良的实习场所,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
历经11年,2000余名优秀师范学生深入黑河市所属爱辉区、孙吴县、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五大连池风景区、逊克县等七个县(市、区)和部分农场的87所农村中小学开展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有效缓解了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短缺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偏远地区农村教育水平,促进了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使学校学生了解市情、县(区)情,增进对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感情,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坚定了学生志愿服务基层的信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作者系黑河学院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