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杭州亚运会将在10月8日落下帷幕,200多天的辛苦付出终于化作圆满。赛时的工作任务虽然紧张匆忙甚至让人目不暇接,但是与“小青荷”们共同奋斗留下的点滴记忆和绵绵感动仍然在心中久久回荡。
宝贵的人生际遇
能够在家门口经历一场盛大的亚运会已经是非常幸运,而能够作为工作人员亲身融入到这项“国之大事、省之要事”的筹办工作中,参与并见证了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志愿者管理工作,与来自浙江大学的600多名“小青荷”共同度过宝贵的亚运时光,更是一段不可复制的人生经历。
从志愿者队伍组建到一系列培训测试演练再到最后的正式上岗运行,求是“小青荷”们分布在主媒体中心16个业务领域提供高质量的志愿服务,共同在国际舞台上以微笑为名片、以服务为桥梁,尽情展现青春风采、书写奋斗注脚,以主人翁的姿态共享亚运盛会的荣光。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却是友谊、成长以及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更是一段注定与众不同并且值得久久回味的集体回忆。
亚运没有小角色
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是集众智、汇群力的结果,每个人都是这个庞大系统中的一颗“螺丝钉”,看似普通却又不可或缺。
志愿者的岗位有所不同、职责有所不同,但让我深受感动的是,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无论是迎来送往还是默默值守,即便是简单的机械性重复工作,同学们都能以负责任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
更难能可贵的是,大家还会活学活用,创新性地将自身特长和专业所学结合到日常工作之中,通过画板报、手绘地图等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便利。
例如,场馆志愿者有数百人,如何确保平稳高效运行是必须破解的重要命题。志愿者往返交通、上岗换岗、物资配备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影响全局的关键“变量”。
为此,志愿者通过设计在线编辑表单、建立电子台账等智能化手段,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奋斗才会赢得尊重
对于主媒体中心的志愿者而言,大家面临着场馆运行时间长、驻地与场馆距离远等诸多现实挑战,早起晚归成为工作的常态。
然而,志愿者们却无怨无悔,有些志愿者在轮休期间主动放弃休息时间继续充当“外援”履行岗位职责,有些志愿者争做最晚一班岗确保所有志愿者都平安返回驻地……他们在扎实培训和反复演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语言优势和跨文化能力,带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工作责任感,为中外来宾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让世界透过青年志愿者感受到中国自信友善、开放包容的大国风范,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气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无悔誓言,更是赢得了中外媒体和转播机构的广泛赞誉。
立德树人的“新蓝海”
与一般的志愿服务场景有所不同,重大国际性赛会为青年文化交流汇聚创设了崭新的实践场和舆论场,也由此打造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空间情境。
亚运会期间我们迎来了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点,为面向志愿者开展集体活动铸就了宝贵契机。依托亚运会的独特社会背景和舆论环境,我们充分利用志愿者的闲暇时间,创建富有交互性和浸润感的仪式情境,设计一系列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如中秋节游园会、庆祝国庆节青春报告会等,有机地将亚运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等元素嵌入其中,讲好亚运“大思政课”,点燃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为激励志愿者履职奉献、展现风采注入强大的精神动能。
虽然,亚运会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是亚运记忆中的那些拼搏与感动将始终是我继续前行的精神滋养,亚运会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今后工作生活中值得深入挖掘的资源富矿,在“后亚运时代”讲好亚运故事、讲好浙江故事更是我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