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学习困难门诊迎来一波“就诊热”,许多家长带孩子来“治”学习困难。主治医生提醒: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多,不能仅凭学习成绩来评判孩子是否学习困难。她透露,前来就诊的患儿中,大约1/3是因为家长的焦虑情绪而来,其中不乏一些非常聪明的高分孩子。
最近两年,“学习困难”这一话题持续受到关注。每逢寒暑假,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等地医院相关门诊甚至“一号难求”。学习困难也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吗?这让很多网友感到些许新奇。
其实,从医学的角度来诊疗学习困难,早就不是一件新鲜事。国内在20世纪80-90年代就已经开始系列研究。而近年来“学习困难”或是“学习障碍”门诊的开设,意味着医学诊疗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积极关注,折射出中国社会对学习一事的重视。但很多时候,一些家长心目中的“学习困难”与医生所说的“学习困难”,或许并不是一回事。
诚如媒体报道中的张医生所言,学习困难综合征,它就像是一个大篓子,装着很多问题。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有能力考满分,但只考了95分就很焦虑,为什么不能发挥到100分?一旦孩子的日常学习表现、学习成绩与自己的期望不符合,家长就担心孩子是不是存在学习困难,是不是变笨了、变懒了?假期还给孩子额外规划学习任务、报辅导班,追求所谓的“弯道超车”,只会引起亲子关系的紧张、对峙。而家长长期的情绪焦虑,则很容易激发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甚至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使本来没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变得有困难。
真正的“学习困难”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如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会表现为“不愿学”,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如自闭症会表现为“不能学”,有自闭、读写障碍、智力障碍等状况。这些都属于“学习困难”的潜在群体。尤其要注意外在环境造成的“适应障碍”和“焦虑抑郁”等状况,此刻“学习困难”的症状表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身体有病要治病,很多时候也需要家长一起接受治疗。
显然,作为感性认知的“学习困难”和可医学诊治的“学习困难”是两个概念。如果是多动症或是自闭症导致的“学习困难”,自然要寻医问药,首先保障身体健康。而因为环境压力或是竞争压力导致的“学习困难”,也只有通过适当的药物和心理干预,才能将其“偏离标准”的行为纳入正轨。但如果以提高学习成绩为目的去看门诊,恐怕是某些“鸡娃”心切家长们的一厢情愿,这种焦虑心态,到头来只会给孩子增加更多的“学习困难”。
最后要说一句,相比于“学习困难”门诊,或许开一个“教育困难”门诊更为迫切。只有普通人和“人上人”的区别,却无“个性”和“活法”上的差异,这种一味追逐功利的教育,才是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