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4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彩燕 通讯员 陈雨沁)有家长戏称,自打生了娃,就开始了“九九八十一难”的打怪升级之路,没一样能省心的。前段时间一则“妈妈陪孩子写作业,气得心脏病发作”的新闻更是引起了网友们的花式吐槽。真是不陪孩子,母慈子孝,一陪孩子,鸡飞狗跳。
本学期即将进入期中,对很多家长来说,就快要进入“前方高能预警”状态了。培养和教育孩子本应该是一件十分快乐幸福的事,但为何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之困惑?困惑于如何陪伴孩子才是有效的?困惑于究竟该如何与孩子共渡美好童年?4月18日下午,围绕“有效陪伴 与孩子共成长”,专家学者、学校老师、社区、家长代表齐聚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展开分享讨论,并且试着智慧分享,找到答案。
据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校长崔建军介绍,日前学校在下城区教育局德育研究室的指导下,进行了区域层面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幼儿园、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和初中四个阶段,最困惑的前十项有共性,也有差异,“怎样奖惩对孩子最有效?怎样的陪伴才是有效的?孩子任性不听话,经常与家长对着干怎么办?要不要上课外辅导班?父母在家庭中该分别扮演什么角色?”无论哪个阶段都高居榜首。
在现场也听到了家长们的声音,从孩子出生到成年,为人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其实是有限的,在目送孩子渐行渐远的路上,陪伴孩子成长是家长的责任,可家长们也有太多困惑。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高亚兵教授做了《父母如何有效陪伴孩子》的专题讲座,她首先肯定了大家的观点与做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家庭教育,研究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最受益的莫过于每一个家庭和孩子。”在讲座中,高教授通过四个案例具体指导家长,告诉父母可以这样有效陪伴孩子:首先,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父母需要接纳孩子。接纳的方式有倾听、共情、沉默(不评价)。再者,积极关注,传递相信,相信孩子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创造机会调动孩子内在要改变的动力和内在的资源。只有相信才能看到,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传递相信),但是“夸”是有技巧的。还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父母陪伴要关注的点各有不同。如低年龄孩子的安全感、小学阶段的陪写作业、青春期孩子的分化与解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