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中小学  

实验材料不足,何不自己动手?

小学科学探究如何“找米下炊”

2019-06-05 09:38:1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离不开物质材料的支持。精心设计、巧妙选择、充分准备实验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难懂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动手能力。选择学生身边易获取、成本低的材料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首选。但是究竟该如何选择生活中的科学实验材料呢?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实验材料

  选择实验材料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其一,选择实验材料要有科学性。所谓材料的科学性,是指要根据本节课的实验要求来准备本课的实验材料。如在学习《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自由准备材料,学生准备的材料很多,如铁片、木片、大头针、玻璃片等。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带的材料进行分类,学生很快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类是形状、大小相同的物体,但有的上浮,有的下沉,如铁片、木片等;第二类是形状、大小明显不同的物体,但都是下沉(或上浮),如大头针很小,玻璃片很大;第三类是大小、轻重明显不同的物体,浮沉情况却不同,如大头针很小却下沉,木块很大却上浮。精心准备的实验材料在实验中很直观地揭示了自然现象的规律,有利于建立起正确的概念,概括出科学的结论。

  其二,选择实验材料要有普遍性。准备的实验材料要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不仅要有吸引力,还要易于取材,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材料为宜。如上《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在制作土电话时,要选择一次性杯子和棉线;又如《制作计时工具》一课,教材中选择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胶带、沙子;上《我的风向仪》一课时,用果冻盒和橡皮泥来制作风向仪的底座,这些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

  其三,选择实验材料要有趣味性。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实验材料要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如教学《我们的小车》一课时,学生带来了各种型号、各种功能的小车,还有绳子、夹子、垫圈、纸做的挡板、手表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发现将两张课桌中间拉开一条缝隙,将绳子放下去,小车就掉不到桌子下面了。还有的小组发现桌子边缘不光滑会影响小车的速度,就给桌边贴上透明胶带。整个探究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乐在其中。

  多让学生动手准备实验材料

  我们常会听到一些科学课的教师抱怨:“我们的教学条件太差了,缺这少那的,简直就没法上课!”的确,小学科学课的内容涉及的科学领域广泛,即使有一个完备的实验室也难以满足要求。科学课所需要的材料只有通过多种途径来准备。

  途径一:采购配备科学实验室。科学实验室里仪器、材料一般是按照一定的要求配备的,酒精灯、烧杯、水槽、斜面、滑轮及滑轮组、矿石标本,盐酸等基本的仪器和实验材料应该配备到位。

  途径二:教师在平时生活中为学生准备。科学教学所研究的对象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贴近生活的。有些材料可以自制,如三棱镜、“潜水艇”等。有些材料可以用代用品,有些材料可以在平时收集积累。如铁钉、易拉罐、鸡蛋壳等。如做“小灯泡亮了”和“金属”实验需要小电珠,可实验室没有。我有一次在一个小摊上发现这种小电珠,就把店里仅有的两盒都买回去,这些年一直供实验使用。

  途径三:让学生自己参与准备。科学课教学中观察实验研究的对象,大多是学生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各种各样的材料。如学习“叶”,就让学生到校园、田野采集各种各样的叶子;学习“铜、铁、铝”,就让学生观察学校、家里日常用的铜、铁、铝制的物品,收集一些废铜、铁、铝;学习“昆虫”,就让学生到学校、家的周围观察虫子,捉一些虫子。为了给花苗浇水,在没有水桶的情况下,学生想到了喝水的杯子和饮料瓶。

  让学生参与材料的准备好处多多,既能减轻教师准备材料的工作负担,解决材料不足的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理念。

  需要强调的是:课内实验应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贴近大自然。学生课内进行的观察实验所认识的东西,毕竟不是自然状态下的物体,学生还是在间接地认识大自然。因而,把课内进行的观察实验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又能弥补观察实验材料的不足;既能丰富学生的活动空间,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谢万秀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湾云湾光彩小学)

标签:学生;实验材料;材料;科学;选择 编辑: 卢一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