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7月3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淑安 潘心怡 摄影 王志)你知道嵊州是“书圣”王羲之的归隐地,但未必在墨香濡染的古村练过书法;你可能吃过正宗的嵊州小笼包,但并不知道它闻名天下的秘诀;你也许会唱两句咿咿呀呀的越剧,但肯定不知如何用越剧唱古诗……
7月30日-31日期间,关于嵊州,你知道但未必了解的事情,浙江少年新闻学院的小记者们全都深入体验了遍。昨天,浙江少年新闻学院首届暑期班在浙江嵊州开班,来自全省各地近50名优秀小记者集结出发,共同踏上“走读浙江三大发现之行”。
浙江少年新闻学院首届暑期班在浙江嵊州开班 浙江在线记者王志摄
其中,“发现诗路之美”路线的小记者团将在四天三晚的行程中,走读浙江诗路上的精华点嵊州、新昌、天台,全程由浙江在线媒体导师带队,各地大咖导师悉心传授指导,全方位提升小记者的新闻素养和人际交往等综合素养,他们最终完成“浙江少年说”毕业汇报展演,多方位、多形式展现学习成果。
浙江嵊州,被誉为万年文化小黄山、千年剡溪唐诗路、百年越剧诞生地、中华书圣归隐处,也是浙江少年新闻学院暑期班“发现诗路之美”路线抵达的第一站。这2天1晚,小记者们发现了哪些嵊州诗路之美?
关键词:书法
王羲之金庭观和华堂古村
跟王羲之传人学书法精妙
今天,小记者们造访嵊州金庭观和华堂古村,在王羲之五十五代孙王德忠的指导下练习书法,并获得了王德忠的题字鼓励。
华堂古村,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归隐地,其二十六世孙王弘基始率族人聚居此地,已经历八百多年的繁衍发展。村内保留了大批明清时期格局与风貌基本完整的古建筑和历史街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王氏家族文化。
王羲之五十五代孙王德忠为小记者之行题字“感受诗路之美” 浙江在线记者王志摄
关键词:唐诗
感受剡中唐诗之精妙
了解“雪夜访戴”的含义
剡溪是唐代诗人游历浙东的交通枢纽。“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诗仙李白诗中的“剡”指的就是如今的嵊州,这里曾让李白不远千里“打卡”三次。李白、杜甫等诗人都在此留下无数经典诗篇,这里也成为唐诗的富矿。
据《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剡录》《嵊县志》等收录的唐诗作初步统计,其中咏剡(嵊州)唐诗 408首。小记者们在嵊州艇湖,了解“雪夜访戴”的含义,也感受了剡溪的唐诗文化和剡溪魅力。
小记者们跟着讲解员感受剡中唐诗文化 浙江在线记者王志摄
关键词:越剧
游览越剧小镇、越剧博物馆
用现代曲调学唱越剧
越剧,诞生于嵊州,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二大剧种”。在越剧博物馆,小记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越剧起源时期,演员们用过的道具和化妆用品,代替胭脂的是普通大红纸,代替眉笔的是煤油灯芯上的煤渣。
越剧小镇是浙江省第三批特色小镇,在这座融合戏剧、文化、旅游、影视、亲子等多个产业于一体的文旅小镇。在这里,流传着嵊州独有的“越韵古诗”。
何为“越韵古诗”?就是把国家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小学阶段(课内外)背诵的120首古诗词谱上了各个流派的越剧曲调,小记者在越剧艺术家的指导下,学唱了全国首创的越韵古诗,足足过了一把戏曲瘾。又前往女子越剧诞生地施家岙,听一曲娘家班越剧演唱。
小记者们在台下欣赏越剧表演 浙江在线记者王志摄
关键词:嵊州小笼包
一笼包子一座城
小笼包“老干妈”传授秘技
很多人说起嵊州,言必称这里的茶叶和越剧。但其实嵊州小吃更出名,豆腐包和炒年糕的“名头”最响亮。在本次行程里,小记者们不仅吃到了最原汁原味的嵊州小吃宴:小笼包、马蹄酥、小馄饨、春饼、羊骨头……还在嵊州90后创业者裘娜的指导下,亲手参与嵊州传统小笼包的制作。
嵊州人自古不分馒头与包子,在当地,人们习惯把小笼包叫做小笼馒头。1933年,由杭州知味观回嵊州的陈东升在市心街开出了第一家小笼馒头店,“嵊州小笼包”的时代由此开启。而今,由一笼小笼包所牵头发展的美食产业,正成为嵊州这座热气腾腾城市的新文化符号。
小记者们跟着老师学做嵊州小笼包 浙江在线记者王志摄
继嵊州诗路行之后,“发现诗路之美”路线的小记者团,还将走进新昌、天台,一起期待小记者们的精彩表现吧!
相关新闻:浙江少年新闻学院
浙由浙江省记协小记者工委、浙江在线新闻网站联合主办,每年寒、暑假开班,媒体导师制,旨在发挥主流媒体在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及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以活跃在校园里的小记者和对传媒感兴趣的中小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是依托浙江省主流媒体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平台,启蒙和培养未来新闻星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