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小学书记王琪:
如何跟高中的孩子沟通交流 要成长的应该是家长
王老师的儿子今年上大三了,现在追着剧,再想想儿子高三那一年,非常有感触。
最近看《小欢喜》,王老师想起了自己跟儿子交流的一些事情:“我们儿子高三时,每周六中午回来,周日中午又赶回学校,交流的时间不多。我们想跟他谈谈心,有时候又不知道跟他聊什么,聊到后来总绕不过学习。孩子的成绩嘛,肯定是不稳定的,有时候是我们满意的,有时候是不满意的。有一次他没考好,我就随口问了一句:你课间有没有抓紧时间学习?没想到他连续反问我三个问题:你怎么知道我下课没在学习?你知不知道我刷了多少数学题?你知道别人在休息,我追着别人问题是什么感受?他说完眼泪就流出来了。”
“我当时愣了一下,问他为什么不跟父母交流?他说,告诉你们有什么用?徒增你们的烦恼,最后终究是要我自己面对的。”
大部分高三的孩子,就像是电视剧中的乔英子,一方面很懂事,一方面又想独立自主,脱离父母的管束。
“孩子们其实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不认为要把所有的想法都告诉父母。有时候我们也在反省,孩子小的时候很听话懂事的,长大以后突然变得难以说服。如何跟高中的孩子沟通交流,要成长的应该是家长。”
《小欢喜》里的妈妈们,也是很多大家讨论的话题。王琪说,高三一年,太考验家长了。电视剧里,刘静是很完美妈妈的形象,不过生活中像刘静这样的妈妈几乎没有,她对孩子永远都是那么耐心、不发脾气。但从另一个角度想想,她后来得乳腺癌,是不是也跟平时总这么憋着有关系?高三考验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家长,家长自己不调节好,很容易把身心都伤了。
小学语文老师沈利红:
好小孩是被温暖大的 坏小孩是被逼出来的
沈老师是上城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大学的专业是心理学,她经常会从心理学角度写一些文章发表在自己的公众号上,阐述一些教育问题。
最近,她连续两天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我是神老师”上推送了关于《小欢喜》的文章。
第一篇的题目是《好小孩是被温暖大的,坏小孩是被逼出来的》其中有段话是这样写的——
成绩差的孩子是怎么变成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坏孩子的?我想大概的历程是这样的:因为智力以及家庭教育环境的原因,这些孩子很小的时候在学习上就掉队了,他们想要学好,但是却学不好,于是被老师和家长频频打击,认定自己是一个很差的小孩。
一个很差的小孩应该怎样?
是继续发奋努力追求看不到的目标吗?
自然不是。
这些小孩不要面子的吗?
当然要啊!
于是,不要好就成了这些小孩挽回尊严的最后一招:我就不要好,你能奈我何呢?
这些小孩从成绩不好变成了厚脸皮,最后一步一步,逐渐真的变成了那种人品有问题的人。
其实这个过程中,成人有很多次可以介入和干预的机会。比如帮助这些孩子建立人生的目标或者阶段性的小目标,让他(她)知道生活中不止有学业这一个目标,学习不好的小孩一样有出路。比如告诉这些小孩,因为成绩不够好,所以可能就是要承受很多不公正的待遇,但这并不是自己成为坏孩子的借口,任何一个人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别人是无法主宰的。比如告诉这些小孩,我可以成为你最信任的那个人,我会一如既往地给予你勇气和力量,我会支持你追寻自己的目标,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其实写到这里,我真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会接触儿童的成年人,都带着这样一种温暖和爱走近任何一个儿童,告诉他们:你有自己的特点,你是一个很好的小孩。那么,他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做一个更好的小孩。
好小孩,都是被温暖大的,而坏小孩,都是被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