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9月11日讯(林辰辰 文/视频)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意见》中将“思想政治”课程设为高中阶段必修课,提出高中阶段重在引导学生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认同感基于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自信。随着思政课在中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应该怎么把理论为多的课程上到学生心里?开学初,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陈利民以“不忘初心少年梦,砥砺前行中国心”为主题给学生上了一堂课本外的思政课。
“离学校不远的良渚古城遗址今年申遗成功,中国文明的曙光在5000年前从这里升起。”陈利民认为,引领学生们坚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从“文化自信”开始。
从蜿蜒绵长的中华历史开头,沿着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时间线讲述中国故事,再到如今新闻里不太安静的夏天,陈利民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告诉大家要学会在社会大事小事中明辨是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日常学习生活。
今年开学军训时,杭师大附中安排学生们一起看《建国大业》,电影结束后天上正下着大雨,一名学生在日记里写下:“看着雨回想电影场景,心中不觉升起豪情万丈,冲进雨中吧!”。“虽然宿舍只在50米远外,但这样的少年豪情和心性让我感动。”陈利民表示,“爱国,可以存在于每一天的生活情境中。”
“不是单纯按照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校长通过近一段时间国家发生的大事让我们更加深刻了解到重要的国家政治制度、思想内容,不枯燥非常有趣。”上完课,高二十班学生徐一川感触颇多。
“高中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思想知识基础,但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稳固建立,更容易接受老师的价值观,思政老师的角色也就显得非常重要。”陈利民说。据悉,杭师大附中一直以思政课实践作为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暑假鼓励学生每天看10条时政新闻,开学初制作学科节小报,下载“学习强国”学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