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湾小学坚持“固本培元,生态发展”的办学理念,于1996年1月,建立了特殊教育领导小组和辅导网络,对特殊学生采取“单独编班和随班就读相结合”的形式,开办了一个辅读班,吸收中重度特殊学生入学。2003年学校办起了资源教室,2008年12月被评为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学校先后被评为杭州市示范性资源教室和浙江省示范性资源教室、萧山区特殊教育二级学校、萧山区特殊教育辅读班定点单位、萧山区随班就读推进学校、萧山区特殊教育先进集体、是萧山区“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特殊教育先进集体。
一、健全管理制度,确保资源教室长效运行。
我校在资源教室建设初成立了特殊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校特教工作,做好规范管理、组织协调、宣传发动、考核评估等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资源教室的管理制度,按照区特殊学生认定办法确定资源教室学生对象,学校将特教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每学期定期召开随班就读或资源教室专题会议。特殊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有总结。学校普特教育融合融洽,校内无歧视现象,每位老师心怀慈善,融爱心、耐心、恒心于一体。
二、优化团队结构,建设资源教师优秀队伍。
我校有首席资源教室、专兼职资源教师以及相关的班主任和兼职骨干教师组成,主要负责落实特殊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目前有首席资源教师何竹萍,毕业于浙江省特教学院,从事特殊教育11年,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同事和家长的高度赞扬,多次被评为基层先进,几次被派往华师大进修,首次全国教育康复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编著的康复从书《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手册》,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市、区获一、二等奖,2017年被评为杭州市新锐教师,2018年她与资助生的事迹被评为杭州市最美爱心故事。还有1名专职教师和15名兼职资源教师,共同为特殊学生提供教学和辅导,调整教材内容,与资源教师探讨教材教法,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为家长提供信息,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等。
三、整合学校资源,开展训练模式多元实践。
资源教室集中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目前我校有特殊教育教学区位于博雅楼的整个一楼,教学区功能教室齐全,主要有感统教室、资源教室、辅读教室、劳技教室、音乐教室等5间教室,分若干区域承担不同功能。各室按照示范性资源教室器材配置要求、按需配足配齐装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发挥每一个区域的作用,利用通过资源教师单独训练、与课任老师协同训练、把康复训练带回家、爱心伙伴协同帮教多种训练模式提高资源教室的绩效。实现资源教室已不只是特殊学生独有的天地,而是资源整合的中心点。
四、秉承四博课程,引领特殊教育课程建设。
构建“1234”特殊教育范式,对我校“四博”课程的具体实践,具体指“一个发展中心、两种上课形式、三大课程类型、四个目标指向”,一个发展中心是指一切以特殊儿童能力最大化发展为中心;两种上课形式是指针对特殊儿童个性需求开展的集体课和个训课;三大课程类型包括培智学校功能性课程、本校拓展性课程和个体补偿性课程;四个目标指向是指“博文”、“博逸”、“博雅”和“博观”四个发展领域。以“四博”课程为引领,以“资源教室的补救教学”带动“普特融合的拓展课程”为主要途径,探索构建我校特色的“1234”范式的融合拓展课程。
我校形成以“四博”为基点的开发原则,构建以“四博”为载体的操作机制,践行以“融合”为驱力的实施策略。依托“四博”课程体系下的融合拓展课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制定“贴近生活、回归主流”的教学内容入手,并充分挖掘教育内容中的“素质元”,帮助特殊儿童形成现代社会所需要技能的智力发展水平。
五、开展融合实践,推进特殊教育品牌特色。
(一)探索课程构建,使我校特殊教育课程达到一个新高度。
紧紧围绕“特教特办,普特融合,共同发展”的特教办学理念,秉承老学校的优良经验,发挥新学校的硬件优势,基于“四博”课程体系下,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特殊教育课程群。“1234”范式的特殊教育课程,开启了我校特殊儿童特殊教育的继续探索与深入实践,使我校特殊教育从“四会”全面步入“四博”时代。
(二)营造学校氛围,使我校特殊教育环境达到一个新层次。
学校特殊教育环境一流,有温暖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在安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学习。“阅读角”“生活电脑吧”“植物角”、“电脑吧”;有真实的生活场景,让他们能经历生活中的场景,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有适合的专业场景,让他们得到缺陷补偿,提升能力。“沙盘世界”“蒙氏区角”、“奥尔夫天地”、“梦之屋”、“动感城”; 今年我们将以校园内道路为基础,引入红绿灯、斑马线等,打造道路交通通行模拟系统,“快乐厨房”、“耕读园”“巧手工坊”。我们将继续打造专业化个性化的教学区块,以满足每一位特殊学生的多元发展。
(三)优化教师资源,使我校资源教师团队形成一个能量团。
利用首席资源教师参加杭州市新锐教师培训的契机,对兼职资源教师开展二级培训,促使他们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形成了“全员化”的主题培训,推进了“团队化”的业务路径,稳定了“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四)依据分层设计,使我校特殊学生教育获得一个融合圈。
通过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培养出“四博”学生,养成文明行为、打好文化基础、练就健康身心、学会生活本领。制定符合其自身发展的个性化教学目标,实现“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相结合,有意识促进其优势能力的最大化发展。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原则,遵循“学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学生能学会什么,就教什么;学生怎样能学会,就怎样教”的教育理论,同时结合“四会”教学目标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利用课堂教学和课余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得到满足。
学校先后有规划课题《1234范式初探——“四博”课程体系下的特殊教育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和专项课题《美好教育视域下培养特殊儿童正向行为习惯的时间研究》在区级立项,并获区一等奖市二等奖,其余有二十余篇论文分别在区级及以上获奖,记录的特殊教育案例(个案)区级及以上获奖三十人次。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积极探索新课程下特殊教育的有效途径,让特殊儿童也能享有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