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孙芙蓉,温州平阳人,教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韩国国立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教学论委员会理事。曾获评浙江省首届五星级青年教师。近年来积极开展在线课程建设和翻转教学研究,致力于慕课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发与实践。
我已经修了50门慕课,这门是我感觉最好的。”“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团队回复学生问题的速度快、频率高,激发我的参与积极性。”“通过这门课,我完成了校本课程的纲要设计。”……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这样的评论留言比比皆是,而所指向的,则是温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孙芙蓉所开设的慕课课程——《校本课程开发》。
近年来,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互联网+”计划为教育行业创新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慕课(MOOC)这种让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在线学习模式受到各大高校热捧。温州大学积极迎战“互联网+教学”浪潮。
这门面向师范生的专业课程一经搬到网上,短短时间选课人数已超5000人;选修课程的人群从在校学生到中小学老师再到大学学者不一而足;上课还打破了地域的藩篱,从温州到新疆再到意大利……这一切,都让孙芙蓉感受到了慕课的独特魅力。
与学校共同“成长”
与其说跟随着学校的迁移而迁移,倒不如说是由学校的陪伴而成长的。二十多年来,孙芙蓉的个人轨迹,牢牢地和温州大学“绑”在一起,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她个人也在其中收获颇丰。
1997年,刚从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孙芙蓉回到家乡温州平阳师范学校去任教,随后随着学校一起并入了当时的温州师范学院。“来到更好的发展空间,我也想更好地提升并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于是那一年,她去读了教育硕士。此后,随着温州师范学院和温州大学两校合并,孙芙蓉又去上海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也从中文转到了教育学,主修课程与教学论基本原理。
“本来只想当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的,教书育人是我的梦想,但没想到后来会走得这么远。”孙芙蓉说,在求学的过程中,学校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而她也是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发展的。
回到温大任教后,孙芙蓉历任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教学副院长、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当主任兼教务处副处长,再到如今的教育学院院长,承担《课程设计与评价》,《当代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理论》的课程教学,同时担任研究生导师,教育学学科负责人,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双肩挑”。
“教育学是宏观的,各门课程是微观的,而我解决中观层面的、跨学科的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比如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教学生怎么去‘开课’。”孙芙蓉说,一方是自己是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另一方面上的“课程”又是课程论的课,本身是研究“课程”的人去上“课程”的课,因此,她就对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行比较关注:如注重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密相连,注重“互联网+”时代课程本身形式的更新,同时会在做课程的时候把课程和研究相结合。
多年来,她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等各类10多项,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等SSCI、CSSCI期刊在内的国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研究成果获省厅级奖4次,其中学术专著《课堂生态研究》获浙江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基础理论研究类)二等奖。
在研究的同时,孙芙蓉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反馈到课堂上去实践,“比如发现课堂讨论的形式带来的效果比较好,后续在实践的过程中,就将这种形式保留下来。”孙芙蓉说,更多的时候她也在琢磨更多新的形式,将教学和科研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
孙芙蓉参加第十一次全国课程研讨会
对于孙芙蓉来说,温大教育学院是“生产教师的摇篮”,让这里走出去的师范生,具备完备的教师专业能力是每位教师必不可少的责任。“一般的师范生比较注重教学设计能力,但我觉得除了这个之外,学生应该具备相当地教学研究能力,这是它的头脑和灵魂所在。”孙芙蓉说,她所担任的课程,就是专门去提升学生的课程开发能力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能力,作为“两只手”成为专业教师的左膀右臂。同时,在课程开发的时候,还有两只“脚”,需要遵循规范性和创新性原则,这样才能站得住,立得牢。
“在基础课程改革中,课程是很重要一个方面,找一个小切口,比如学会开发一门校本课程,就掌握了课程开发的所有原理和技术,这些能力就能迁移到自己的本学科教学,最终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孙芙蓉说。
“让更多的人掌握课程开发的能力”
在温大,《课程设计与评价》这门课程已经开设了15年之久,而孙芙蓉从2007年就开始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这门课程在孙芙蓉手上从《课程论》到《课程设计与开发》再到《课程设计与评价》,每年都会有些“新鲜”的内容注入。
作为一个课程论的研究者,孙芙蓉坦言,自己也有潜藏已久教育情怀和理想。“大多数中小学老师他们不太会开发校本课程,不科学也不规范。而我有十多年的积累,如果把这门课程变成大家都喜欢、都能上的课程,让所有的中小学老师、师范生以及社会上的各界人士,都能规范地开发校本课程,从而提升他的课程能力,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她提到,开发出规范的课程,既研究理论,同时也要指导中小学的课程实践,是她想为中国教育做的贡献。而在这其中,“慕课就给我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和平台,帮我达到了自己原来的一个教育梦想。”
慕课解决的是人们的终身学习,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所有的学习者,在这里都可以享受同样的学习资源,这是大数据时代下,利用互联网+,推进优质的课程资源共享的最新方式。孙芙蓉在原有的《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基础上,用心地“堆料”,推出《校本课程开发》的慕课课程。
然而,把日常的课堂搬到慕课上,让孙芙蓉觉得“理想”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受众群体的改变,我要对课程进行重新打磨,提升课程品质,怎样选择最简明实用的理论,最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合适的案例等,让更多人能够理解、读懂它。”
在录制慕课时,孙芙蓉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创新。
为了让慕课视频尽可能和真实课堂相接近,孙芙蓉去学习了国外的光板视频录制技术,模拟上课的真实情境,在老师面对面的一笔一画之间,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课程的真实性,最大限度达到课程讲授真实感;同时,考虑到慕课的内容都是短视频,短暂地学习容易形成知识碎片化,为了让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孙芙蓉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带着‘交一份校本课程纲要’的任务去学习,在课程结束后上交作业。”利用开放型课程的碎片化学习时间,学习到了结构化的内容。
与此同时,考虑到慕课的受众群体众多,每个人的理解和想法都不一样,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疑问,孙芙蓉不仅在网络上在线答疑,“还特别推出了一种类似真人秀的课程沙龙的方式。——在课程之后设置‘你好,创课者’课程沙龙环节,把学员真人秀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她提到,她邀请了中小学教师,各年级师范学生共四人,让他们作为课程里的常驻学员,真实地经历慕课学习的过程,让他们基于视频学习提出真实的疑问,然后汇集成重点问题群,附在每集知识点之后。“一方面,这样做可以增加跟在线学员之间的亲密感和互动性,另一方面则是解决在线学员的真实困惑。”孙芙蓉说,“这种形式相当的新颖,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开发课程中的盲区扫除。”
在“你好,创课者”环节,孙芙蓉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地解答疑惑,还邀请了专家学者、中小学名师等场外嘉宾共20余人,对课程沙龙中与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同时,线上课程每天有人值班维护,老师们平均答疑200条以上,花了大量心思。“拍摄只用了20多天,但准备此次慕课前前后后又花了将近1年时间,而每次开课,我们团队5位教师都是轮流值日回答学员学习问题”孙芙蓉说。
全国慕课行 推广教育梦
“这两个月来,随着校本课程开发慕课行,走访了浙南闽北赣西以及新疆西藏等多地的高校和中小学,一路走来,一直在各个地方学习教育学科建设、交流,同时推广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探讨地方合作交流。尤其是三天的新疆之行,忙碌、感动、幸福,感谢……”结束了第一阶段的走访交流,孙芙蓉在自己的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作为纯公益性质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收获了许多人的簇拥。但同时,孙芙蓉也在想,如何将这些优质的课程资源推广到更多的地方。“我想让他们都能够接触到这么好的学习资源,就像平常看微信、读新闻头条,这样的学习习惯,大家都能自觉地、习惯地去学习慕课课程。除了让所有的学生能够掌握规范的课程开发能力的课程学习之外,更大的意义在于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孙芙蓉说,“我在试图找到这样一个小的切口,实现自己的教育梦。”
于是,一方面向学院内学生的推广,另一方面,孙芙蓉将这件事跟大学生的学生项目接轨,与学院工作坊制度相结合,成立“云·创课”工作坊,开通公众号,启动“云·创课 公益行”活动,带动学生志愿团队一起向外辐射,让学员成为慕课学习的宣传者。“带着学生一起出去走访,让他们自己去介绍内容、分享情感,不仅能在过程中锻炼他们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收获,与其研究的领域和论文方向更好地结合。”孙芙蓉说,此外,她还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互联网+”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益青春”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向更多的师范生、中小学校教师推广慕课这种学习方式和这门课程。
短短两个月里面,孙芙蓉走遍了十几所高校,金华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丽水学院、台州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库车阳明小学、阿克苏教育学院、援疆指挥部……她带着学生团队,一起走到了基础教育中小学,走到了大型的交流会议、课程论的年会,与诸多高校分享有关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
在新疆师范大学推广交流
在新疆,三天时间里,孙芙蓉走了乌鲁木齐、库车和阿克苏三地,秉承团队“分享慕课、共同创课、增加一种学习方式”的初心,开展一系列课程推广和公益宣传活动。温大慕课团队一次次走进高校、走进乡村、走到边疆。
同时,国侨办海外华文示范学校意大利中意学校校长郑影雪也辗转联系上孙芙蓉,希望把孙芙蓉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慕课《校本课程开发》向意大利华文老师推广。
从温州开始慢慢辐射到浙南闽北赣西,再到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再到海外意大利的华文学校,孙芙蓉的足迹,逐渐地在国内外蔓延开来。在孙芙蓉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两幅地图,慕课团队每次走过的地方,孙芙蓉都用精心设计的LOGO一一标记下来。“接下来是想走遍全国的每一个省,通过高校辐射到师范生、再到基础教育的中小学,与他们分享创课理念,号召慕课公益。”孙芙蓉笑着说,“应该我都能走遍的。”
孙芙蓉在新疆生本课堂节上与同学们分享《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
如今,在温大升博之际,教育学是升博的培育点之一,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学科其中的主要方向,也在努力地助力温州大学冲击博士点建设。“要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我也要让人知道温大有一部分人在做这个事情。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需要去推广,做学术也一样,做了事情要与大家分享,这样学科声誉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孙芙蓉说。
“做课程,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做研究,能够促进我们教育学科升博点建设;做学生的工作坊和志愿者行动,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孙芙蓉说,未来,她会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带到更多、更远的地方,因为,“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一件事情,而是一个大的‘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