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专题 > 专题稿件库  

让阳光洒向乡村每个角落 浙江经贸职院打造“阳光空间”助力乡村振兴

2023-11-24 16:12:00 来源: 浙江教育报 赵博雅

  今年8月,常山县球川镇三溪村迎来了一支科技服务队。队员们走进蔬菜大棚,采集土壤样品、评估蔬菜生长情况、讲解管理注意事项,为村里的蔬菜丰收保驾护航。这支服务队来自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为球川镇多个村提供过科技服务。这次,团队不仅为三溪村带来了农业新技术,还与村委签订了共建“阳光空间”服务协议书,打通了学校为三溪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阳光空间”是浙江经贸职院为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的综合服务平台。本着“落实中央政策阳光,普惠百千村社居民”的宗旨,学校自2019年启动了“阳光空间”的建设,并以此为载体整合校内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走深、走实。从创建之初的志愿服务、科技培训、技术服务,到后续的党建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学校借助“阳光空间”不断提升科产教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如今,“阳光空间”村社服务点已在全省建立了103个,推进技术服务61项,开展人员培训超3000人次,成为浙江经贸职院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共同富裕工作成果的缩影。

  发挥专业优势,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东坑村位于常山县球川镇北部,自然环境优美,却因地处山区资源匮乏,经济发展一度十分落后,是省级重点贫困村。2019年,浙江经贸职院与东坑村开展了结对帮扶,多次派出科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寻找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为帮助东坑村尽快振兴产业,专家们选择了适合村内种植的食用菌和香椿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帮助村子整合了180余万元帮扶资金,建成了东坑古道农业特色产业园。有了专家的指导,园区的菌菇、香椿第一年就喜获丰收,为村集体增加了10多万元的收入。

  面对村内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红色资源,人文旅游学院的专业教师开始设想让生态菌菇产业和民宿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他们的指导下,东坑村争取到了政策资金200余万元,用于实施“常山县美丽乡村实施村”“东坑文化长廊”“古道改造建设工程”等项目,推动村庄的景区建设。绿水青山间,村民们化身导游和服务员,为游客带来了良好的游玩体验。2020年,东坑村成为全镇第一个浙江省AAA级景区村。

  2019年至2021年,学校指导东坑村争取、实施的项目超过10个,累积资金逾400万元,推动了村庄食用菌、香椿、民宿、光伏等产业协调发展。2022年,东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1.7万元。村子富起来了,环境更美了,东坑文化、科教等内涵发展的动力也被激活了。

  2021年8月,“阳光空间”示范村在东坑村文化礼堂挂牌,标志着学校与东坑村共建社会服务平台、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2年,学校的“文化赋能空心村走上共富路”“科教融合帮扶东坑村打造乡村振兴之路上的最美古道”案例,先后成功入选教育部、省教育厅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成为学校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工作的标志性成果。

  整合多方资源,探索涉农服务新路径

  每年春节前夕,浙江经贸职院都会举办几场校园年货节。抢购柑橘、香菇、木耳、土鸡等特产的热闹场面,不仅为学校增添了不少年味,也帮助学校对口帮扶地区的农民把一年的辛劳换成了沉甸甸的收获。

  “学校不仅通过对口帮扶扶持产业,还积极帮助农产品寻找销路。”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严勇杰说,“为解决农产品的变现问题,学校与多家单位共建了供销系统优质农产品联盟等平台,通过举办社区、校园展销会和年货节等推动农产品的产销对接。”

  广阔的销售平台不仅拓宽了农民的增收路径,也成为学校实践育人的新课堂。相关负责人介绍:“丰富的实践活动吸引了各专业的学生踊跃加入。在这里,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职业能力也获得了不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国情民情,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培育乡村振兴新生代主力军,学校还成立了大学生农创客培育基地,带动师生发挥专业所长,助力农民真正实现增收。农创客基地对内了解师生及周边社区居民的农产品需求,对外依托供销系统农产品销售网络,衔接质优价实的供应商,目前已成功组织了51期“大学校园展销会”“社区团购”“农产品直播带货”等活动。多次参与活动的学生杨怡说:“实践活动帮助他们熟悉整个营销流程,包括怎么结算,如何清点库存。能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农民们实现增收,特别有成就感。”

  2023年1月,位于学校北门的“杭州市钱塘新区农产品品牌馆”正式开业,这标志着学校进一步发挥专业、人才、场地等优势,结合钱塘区政府政策、资金优势,整合杭州市供销社经营渠道优势,推进“阳光空间”服务实现升级。随着“阳光空间”服务点在省内各区县的不断落地,学校科教帮扶的足迹也遍及文成、平阳、松阳、江山、淳安等全省10多个加快发展县(市、区)。

  线上线下协同,打造涉农培训专业品牌

  “农产品直播带货一学就会”“手机开微信网店卖农产品一学就会”“农产品品牌建设”是近年来深受农民喜爱的课程,这些以往需要在培训现场才能听到的课,如今只需在“阳光空间”农民智慧培训手机平台轻轻点击,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农民们不仅能更便捷、快速获取农业资讯,还可以通过微信群、钉钉群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0多年前,浙江经贸职院就开创了“农民点餐、学院送餐”的培训服务模式,通过开出个性化学习菜单为农民提供定制化的精准培训服务。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拓展出“培训+”科技、“培训+”生产实践等新型服务模式,并依托学校的社会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师生暑期服务、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开发等,全方位助推乡村脱贫和产业振兴。如今,为了让更多偏远乡村得到优质服务,让更多农民和涉农企业负责人参与学习,学校不仅把培训开到田间地头,还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打造高品质在线精品课程,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扩大服务规模,极大地提升了服务成效。

  2022年,基于“阳光空间”网上云服务平台,继续教育学院与人文旅游学院针对村(社区)干部在公文写作方面存在的“写不出、写不好”问题,启动了“村(社区)干部公务写作能力提升”课程开发。还计划依托国家“双高”电子商务专业,开发“农产品电子商务技能提升”课程,助力解决村(社区)“农产品难卖”问题。

  截至目前,学校已累计培训以乡村振兴急需人才为主的实用人才10万余人次,先后10多次荣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行业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突出贡献奖等省级以上荣誉。学校的特色培训及专题服务已成为高校涉农培训的专业品牌,发展出100多个特色培训菜单,形成了生产服务—质量检测—营销推广—品牌建设全产业链菜单服务体系。

  深化文化赋能,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今年暑假,东坑村再次迎来了浙江经贸职院的师生。为进一步提升该村知名度,推动村庄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次,师生们请来了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的网红主持人入村拍摄宣传片。同时,学校还派出了一支会展专业团队对村庄展馆进行设计,让村里延续了300年的“修路文化”和“乐善传统”被更多人知晓,帮助该村提升文化吸引力。

  从初始的科技培训、技术服务,志愿服务,到后续不断拓展的乡村课堂、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浙江经贸职院的“阳光空间”在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持续丰富着他们的精神世界。“现在村里打牌、搓麻将的人少了,踏实干活、学习的人多了,口角纠纷也少了!”提起这两年村里的变化,村民廖端辉很有感触。在他看来,“阳光空间”不仅给村子带来了产业兴旺,还为村民带来了精气神儿。

  每到暑假,浙江经贸职院的志愿者都会走进对口帮扶的村庄,在与农民共享丰收喜悦的同时,还积极协助村子筹备乡村文化节,进一步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7月,学校的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一行7人来到了安吉县溪龙乡新丰村开展服务。通过深入村庄考察,发挥专业技能,挖掘村庄乡土文化,团队师生为该村策划了茶韵文化节、溪畔音乐节、水稻嘉年华、鱼游天下节等贯穿全年的专题活动,得到了村委负责人的高度赞赏。

  针对一些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志愿者们还在村委的配合下多次开展支教活动,通过开设音乐课、开展作业辅导、讲故事等活动带动留守儿童体验学习的乐趣。志愿者还与孩子们建立了“一对一”的结对关系,计划在未来的日子里更有针对性、持续性地陪伴他们成长。

  “在帮扶的过程中,受益的不只是农民,不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这是一场双赢。”多次带队参与帮扶活动的教师姚水琼说,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推动了学校的课程建设,提升了第二课堂的实效性,部分活动还被孵化为省级服务项目。“亲身感受山区群众生活之不易,大学生服务‘三农’的使命感变得更强了。”


标签: 编辑: 吴俏婧
相关新闻

“阳光空间”是浙江经贸职院为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的综合服务平台。本着“落实中央政策阳光,普惠百千村社居民”的宗旨,学校自2019年启动了“阳光空间”的建设,并以此为载体整合校内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走深、走实。从创建之初的志愿服务、科技培训、技术服务,到后续的党建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学校借助“阳光空间”不断提升科产教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如今,“阳光空间”村社服务点已在全省建立了103个,推进技术服务61项,开展人员培训超3000人次,成为浙江经贸职院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共同富裕工作成果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