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爱红 通讯员 姚雪)近期,第五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走进安徽高校行”采访团走进安徽建筑大学,多年来,该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后勤保障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因材施教 助力个性发展
该校一贯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共性培养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并通过制度保障、活动宣传等方式,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在个性化发展中满足自我需求、提升自我认识,实现自我价值。
在出台的《安徽建筑大学本科生奖学金评定管理办法》、《安徽建筑大学学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办法》等文件中,对综合素质拔尖、有某一方面特长的同学进行表彰,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鼓励和重视。
同时,为促进学风建设的开展,安徽建筑大学组建了一支由优秀学生组成的学风宣讲团,每月在各学院轮流开展“学在安建大”主题宣讲活动,通过广泛宣讲各类优秀学生的事迹,激励广大学生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学校积极搭建心育活动载体,让品牌活动成为学生个性完善,快乐成长的沃土。
关怀心理 促进健康成长
据介绍,每年5月25日,该校开展“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月活动,12月5日开展“要爱我”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月活动。在主题月活动中,通过组织心理情景剧大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兴趣,调整心态,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组织团体辅导和户外拓展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对大学生的心灵成长,性格的完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让学生的个性在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为更好地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该校于2004年3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承担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教学以及心理咨询的专门机构。中心以“善行于微,助人自助”为工作理念,坚持为广大学生提供专业规范的心理健康服务,并通过课程教学、普及宣传、个体和团体咨询、心理教育活动等途径,为全校师生营造“健康、关爱、和谐”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
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形成了特色的“三个结合,四级联动,五位一体”的“345”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模式,确立了面上教育与点上关注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心理互助与心理自助相结合的工作架构,建立了寝室、班级、学院、学校四级联动的危机预警机制,形成了宣传、教育、咨询、干预、互助五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构建了多元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除体制建设外,该校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活动,如组织开展“心成长”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手画我心”心理漫画比赛、“心视角”心理图片展、“微笑建大”心理摄影展、“心发现”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随影动”心理电影展播、“心灵加油站”朋辈心理辅导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实践活动,熟悉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打下扎实的基础。
完善后勤 解决后顾之忧
吃住行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学生在校舒适度与后勤保障工作密切相关。据了解,该校食堂按照标准化规范设计,自然采光良好,功能分区明显,整体布局协调,设施完善。该校在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和服务质量方面,加强对入校企业的日常监管和指导,督促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经营。各食堂始终坚持“服务师生、安全第一、微利经营”的理念,让学生得到更多实惠和周到的服务。
在“住”方面,该校学生公寓以六人间为主。公寓服务始终坚持秉承“心系学生、服务学生”的服务宗旨,营造积极向上的公寓文化的氛围,形成了“安全、贴心、文化、健康”的公寓服务特色。
另外,针对学生生活可能出现的日常需求和可能面对的问题,该校作出一系列的改进,体现人文关怀。如在每个公寓楼值班室常备有针线缝补包、五金工具盒、紧急医药箱等小型工具和物品,方便学生不时之需;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积极开展线上“优家园”APP应用,让报修更加便捷、维修更加快捷;针对不同民俗和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与留校学生“学做香囊、包粽子、讲评风俗”活动,春节挂灯笼、贴对联等活动,拉近彼此距离,增进情感交流;适时发布利于身体健康的提示提醒,如春季疾病传播、重要传染疾病防治、日常天气预报等。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体会“家”温暖。
学生是高校的主体人群,培养高素质全能型人才更是诸多高校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和目标。安徽建筑大学通过助力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完善后勤保障等措施,全方位落实学生工作,让学生成为培育优秀人才的优质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