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10日电 如果已被诊断为癌症再去治疗,很多情况下可能为时已晚;但如果能通过细胞内指标的微小变化准确预知潜在病变,或许就能提前预防。这就是以山东师范大学校长唐波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计划项目《重大疾病相关的若干重要难检活性小分子细胞内纳米传感研究》的目标,也是山师大分析化学教学科研团队多年来致力于探索的事业。
早在十几年前,唐波团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高品质N、P、K复合肥依赖进口的问题,完成了38种重要农药、医药中间体的清洁生产;研制出的微流控芯片流体智能电动驱动控制仪已实现成果转让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他们一直走在学科领域的最前沿,为让分析化学更多地为实际生活服务而不断努力。
孜孜不怠 校长用“散步”时间给团队成员讲项目
说到师德师风,山师大分析化学教学科研团队中的每名老师都堪做“行走的标杆”,而能打造出这样的团队,就不得不说说他们的“领路人”唐波。
夜里的山师大千佛山校区校园静谧深幽,这种环境不光适合潜心搞科研,还是散步健身的绝佳场地。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为老师们所津津乐道,就是无论是加班还是锻炼,晚上在校园中没有碰到过“散步的唐校长”的,怕是不多了。
“只要晚上没有事儿,唐校长一般会到校园里散步,但这种散步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锻炼,而是他工作的另一种方式。”团队成员副教授张卫说。原来,唐波会把团队成员叫来跟他一起散步,每次一两个人,边散步边聊工作和科研课题,老师们笑称“这就像值日轮班一样”。“在校园内沿着最外围道路转一圈要20分钟,一般转4圈要一个半小时。”张卫说,散步过程中,校长还会不断打电话安排工作、探讨课题,这样一来时间就会更长了。
最近,张卫陪唐波“散步”的频率比较高,这跟他的课题进展有关。谁的工作或项目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或团队科研进程到了某个阶段,与此相关的成员“值班”次数就会多一些,即使是数九寒天气温零下,唐波也极少停止“散步”。“有些自己遇到的难题或想不通的节点,经常是校长一点拨我们就豁然开朗了,大家都很珍惜这种机会。”张卫说。以致于唐波在学校老师中得了个“最能散步的校长”的昵称,也从侧面感受到了他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不仅是“散步”,在团队成员眼中,科研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唐波都不会放过,在他那里“糊弄”不过去,这些问题总会不停地在他脑子里转。每名成员要发表的文章,唐波每篇都会给他们提修改意见,张卫的文章最多一次被改了6遍。“有时他想到一个问题,会马上给相关成员打电话,我们几乎都在夜里十一二点接过他的电话,他知道我们那时候通常不会休息。”张卫说。
有了“领路人”的垂范,团队成员中没有人为自己的辛苦付出感到委屈。团队23名成员中,有10余位女性,除了经常在学校待到半夜,有的老师因为家庭的具体情况,还不得不把孩子领到实验室。教授李平和教授李璐就经常带孩子到实验室,李平的孩子还上小学时,就在实验室的“专属”小书桌学习。这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景象:妈妈在这边与学生研讨课题,孩子在那边读书;妈妈在前面做实验,孩子在后面写作业……久而久之,一些项目和学生的事儿,孩子也耳濡目染了不少。“有一次夜里12点多下班,我从实验室出来就碰上了李平老师带着孩子也要走,这种情况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李璐说。正是这样的点点滴滴,造就了一支强大的队伍。在唐波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忘我地投身教学与科研,承担了化学院及相关学院每年共950人次的分析化学相关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团队教师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注重教材建设,主编的《分析化学》系列教材被全国10余所师范大学使用。团队成员更是各级评优“大户”,荣誉证书拿了一摞摞,这是对他们优良师德师风的最好诠释。
呕心沥血18载 为重大疾病早期准确预警提供可能性
在当今医学较发达的时代,类似肿瘤等重大疾病仍让人闻之色变。如果能在发病前就通过细胞内指标的微小变化准确预知潜在病变,或许能起到提前预防的作用。以这种预防作用为目标的项目,正是以唐波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计划项目,全称为《重大疾病相关的若干重要难检活性小分子细胞内纳米传感研究》。
“身体健康是每个人最大的财富,保证身体健康一方面是要在生病之后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则是在未出现明显疾病症状前,早发现、早治疗。要实现对重大疾病的早期诊疗,就要让细胞及活体组织内的多种重要生命相关物质能够成像监测,能看到相关物质的变化。”唐波这样描述这一课题的研究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团队从2000年就开始相关研究,众多科研人员已苦心钻研了18年之久。
作为山师大“新科”青年长江学者,化学院副院长李娜教授与这一项目极其有缘。她读书期间的研究方向,与来到山师大从教后进行的新型纳米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可视化成像研究关联甚少,但是进入唐波教授团队后,对该研究方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于是毅然走上了这一研究之路。
来到山师大以后,李娜几乎每天都会“泡”在实验室里,怀孕期间也是如此。“只有和学生在一起研究项目,我才会忘了妊娠反应的痛苦。”而孩子刚满月,她又回到了实验室。
在这一团队中,李娜这样的“个例”其实很“普遍”,每名成员的事迹和成果都可圈可点。近年来,团队进一步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合作,用所研发的技术来筛选治疗重大疾病的新药。在未来的2-3年里,将筛选出3-4种新药帮助人类更好地战胜疾病。 团队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唐波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团队研制开发了“磷矿粉直接法生产N、P、K硫基或氯基三元复合肥新工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上世纪末高品质N、P、K复合肥依赖进口的问题,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他们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研究开发出“光生态”新型棚膜,减少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研制出的微流控芯片流体智能电动驱动控制仪,已实现成果转让并应用于实际生产……每一项震撼人心的科研成果,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会生产和国民健康。
新人没科研经费怎么办?校长把自己的经费给他们用
团队的成功固然离不开个人的光芒,但能取得如今的成绩,山师大分析化学教学科研团队靠的不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而是群策群力,是发自内心地支持和维护集体荣誉,将集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我们的团队‘老中青’都有,传帮带是传统,新博士一来工作,都会先对自己此前的工作进行汇报,唐校长会据此来点评他们适合往哪个方向发展。”唐波的首批博士生徐克花教授,是团队中最年长的成员,她对团队一路走来的历程很有发言权。“唐校长对科研前沿总有很精准的把握,经他提点,新人以后申请课题做项目,就可以在自己擅长的这个方向进行。”徐克花说,如果没有“名师指路”,全靠“自己顿悟”,可能会走不少弯路。
除了给新人指路,新教师入校工作后,总会被分入一个正在进行的项目团队,而不是让他们自己摸索。新人没有自己的项目,也没有科研经费怎么办?李璐说,唐校长会让新人用他的科研经费去做,让他的学生去协助他们,这种无私的举动不但感动着新人,也让团队的“老人”为之动容。
有唐波作主心骨,团队老师们也都拧成一股绳,为团队发展同心聚力。“我们的团队让每个人都觉得付出是值得的,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自己取得的成绩能被人看到,自身价值能得以体现,很有成就感,不怕才能会被埋没。”徐克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