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7日讯(通讯员 刘苏蒙 柯溢能 浙江在线记者 王湛)日前,浙江大学微信号发文,着重介绍了2017-2018年度竺可桢奖学金(简称“竺奖”)其中的一名获奖者董一言。
竺奖被誉为浙大学子的“最高荣誉”,于1986年为纪念竺可桢校长而设立。每年名额不多,获奖者多是学霸中的学霸。
董一言是2016级的直博生,今年才27岁。年纪轻轻,已经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和第四作者,在《自然》上发表了两篇关于抑郁症的长篇论文。与工科生给人沉默讷言的刻板印象不同,董一言性格活泼,唱歌有专业水准。他还是辩论队队长,是师弟师妹眼中的“暖男”。
最“虐狗”的是,这枚小鲜肉已结婚,女儿都快1岁了!
抑郁症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在《自然》杂志上连发两文
今年2月,董一言师从的胡海岚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自然》上同期发表了两篇长文,在抑郁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自然》上同时发表两篇论文,这是极其罕见的。”《自然》杂志驻中国办公室主任印格志评价道。
这两篇论文,发现了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是导致抑郁症的神经密码,并破解了快速抗抑郁药物“氯胺酮”的作用机制,还从大脑中主要的两类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之间的互相作用这一新的角度,解释了抑郁症的发病原理,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案。
因其重要性,这两篇论文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董一言对这两篇论文的贡献很大,他突破了光遗传实验的关键瓶颈,以及运用分子遗传操作发现了胶质细胞在抑郁症中的重要作用,在两篇论文中分别为共同第一作者和第四作者。
董一言通过实验证明了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是导致抑郁症的充分条件,大大推动了团队对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醉心于科研
以攻克抑郁症为己任
今年27岁的董一言多年来对科研孜孜以求,坚持不懈。他于2016年从北京大学毕业,随后到浙江大学读直博,攻读神经生物学。从高中时代起,他就对科研十分向往。尽管身边的同学都觉得科研高不可攀,鲜有从事科研的意愿,他却仍然决心放手一搏。
董一言回忆起2011年高考后选择专业的情景,北大的招生老师得知他想从事生命科学的研究,建议他放弃。因为老师觉得他性格活泼,坐不住冷板凳,不适合搞科研,建议选择管理类等跟人打交道的专业。然而董一言不为所动,坚持选择了基础医学这个专业。
当时他就想,如果生物科研的圈子真那么闷,自己开朗的性格好歹能注入一点新鲜血液。“后来我发现,生物科研圈内到处都是活泼开朗的科学家。毕竟科研工作者也都是活生生的人,又不是木头。”董一言笑道。
大三时,机缘巧合之下,董一言结识了国际顶尖神经科学家胡海岚教授。后来,他决定加入胡海岚教授的团队,开启了攻克抑郁症的漫漫征途。在这场与疾病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他深刻了解到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的严峻形势:3亿患者,每年80万人自杀,终身患病率16%。
更令人吃惊的是,目前上市的一线抗抑郁药物,起效很慢,疗效较差,对1/3的抑郁症患者完全不起作用,并且只能治愈不到一半的患者。
董一言说:“我虽然不是一名医生,无法直接治愈病人,但是我的终生理想是所有人都不会得抑郁症。”
在《自然》杂志连发两文后,整个团队没有停下步伐。董一言说,团队已发现一种天然预防抑郁症的策略,可以不用任何药物,就能帮助更多人远离抑郁症。
目前,团队正联合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启动临床试验,希望能找到药到病除的快速起效药物,直接造福抑郁患者。
性格活泼的他
还是校园十佳歌手
科学研究是一件枯燥的差事,董一言却是一个很活泼的人。他乐于帮助别人,导师胡海岚也乐意将实验室新进的人员交给董一言来带,他负责、耐心地解答学弟学妹的疑惑。董一言没事的时候喜欢研读文献,因此他又被导师称为“移动的数据库”,大家在文献方面有问题都会去向他请教。
做研究最重要的是坚持,对董一言来说,坚持已经是一种习惯。之前的用光遗传研究外侧缰核与抑郁症关系的实验,董一言做了一年,失败了无数次。不过董一言的坚持,不是“硬着头皮”上,而是在每次失败后总结教训、不断改进,才换来最终的成功。
在研究之外,董一言还热爱唱歌。从大二开始,他开始接受专业训练,每天都要抽出一个小时来进行专门的发声练习。刚开始的时候,他发现练习唱歌很累,练完一个小时就两腿发酸。但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后来,他发现唱歌的学问博大精深,是一种全身性的平衡协调训练。大三时,他和同学组队参加校园歌唱比赛,最终拿到了校园十佳歌手称号。现在投身于实验室后,董一言有空时仍会唱两句。唱歌已经成为他日常的放松方式。
一生遭受抑郁症折磨的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把抑郁症比作一条一有机会就咬住他不放的黑狗。最初就对抑郁症感兴趣的董一言现在仍怀抱初心,希望驯服抑郁这条“黑狗”,为维护人类健康添砖加瓦。
长相俊郎的董一言早早地就结了婚,并于2017年年底有了女儿。“女儿的名字叫然然,这个名字还是导师胡海岚为纪念两篇Nature发表所起,对我们一家来说意义重大。”聊到女儿和家人,董一言充满幸福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