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3月28日讯(通讯员 王汝菲 浙江在线记者 吴俏婧)日前,由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编制的萧山区进化镇旅游风情小镇发展规划、天台县雷峰乡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长兴县小浦镇风情小镇规划等通过评审并陆续进入实施阶段。规划结合当地风情资源、旅游发展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各乡镇确立了旅游风情小镇的差异化定位,绘就了发展蓝图。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和重要引擎。”该学院院长易开刚说,作为国内最早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院系之一,学院坚持‘对接社会需求,对接产业发展’的办学理念,扎根美丽乡村大地,助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做好“两山理论”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科学规划,深度融合,打造乡村振兴“金名片”
走进浙江萧山进化镇,天蓝水清,街道整洁,村口树影婆娑的古樟树,桥边晒太阳的老人,街巷里穿梭的游客,彰显着梅花、印纹陶等进化元素的城市家具和管理细节,随处可见,不禁让人沉醉进化之美。
进化镇是浙江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培育镇,具有开展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但长期以来,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旅游品牌内涵没有深入挖掘,如何从体系、品牌、战略角度系统思考进化镇的旅游发展理念、思路、举措和路径变得尤为重要。
该学院接受委托,组织专家走遍了进化镇25个村的角角落落,提出树立进化镇“来大美进化,让心灵净化”的独特品牌,将其打造成为以“生态净心、人文净心、康养净心”为体验的净心文旅小镇。同时,指明“1+3+3+X”的发展路径,将古韵欢潭核心区作为其中的“一心”;滨水休闲游憩带、乡村风情展示带、山地健身体验带“三带”,串联起乡村风情资源;东部田园康养区、中部商务休闲区、南部山水度假区“三区”,成为新兴产业培育区。此外,“微笑的梅子庄园”田园综合体等作为“X因子”成为未来发展的增长极。
在此战略指导下,进化镇“一村一品”推行开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通过了国家卫生镇市级评审,成功创建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整治样板镇。
天台县雷锋乡保留有非常适合让心灵度假的生态环境和完好的传统农业根基,规划将“花果雷峰,养心福地”作为旅游品牌进行打造,将“农业+旅游”“文化+旅游”“运动+旅游”“教育+旅游”等作为其发展路径,以期形成 “一心两带四区”即“花果雷峰旅游发展中心、田园农耕体验带、山溪活力运动带、花溪修禅养心区、古韵文化漫游区、文艺创作互动区、山水休闲度假区”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
制定标准,引领产业,牢筑乡村振兴学术支撑
“在服务乡镇振兴战略过程中,学院紧紧围绕乡村旅游的实际问题,始终坚持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前瞻性研究尤其是行业标准制定为引领,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易开刚说。
作为加快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风情小镇建设近年来在全国如火如荼。“建设高水平风情小镇,既要风情万种,还要标准统一。”课题组团队历时一年多调研了全国十几个省市,编制了《中国旅游风情小镇基本要求与评定》行业标准,细化了旅游风情资源、生态环境及保护、旅游设施与配套服务、游客满意度调查等各项指标的标准,提出只有达到一定分值,才能被认定为中国旅游风情小镇。日前该标准已通过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审。
此外,学院编制了国家红色旅游示范小镇标准、浙江省景区小城镇标准等,近两年获省领导批示七项。学院还建有旅游业大数据实验室,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为乡镇政府提供行业管理与决策参考,为企业提供营销推广与产品设计支持,为消费者旅游信息和消费引导服务,精准助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扎根乡村,现场教学,协同培养乡村振兴复合型人才
在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有一种课堂叫“移动课堂”,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定期带队赴萧山进化镇、长兴小浦镇、建德县幸福村、天台石梁镇等乡村振兴实践基地进行现场调研和学习,近距离深入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存在问题和发展思路。近一年累计参与学生达500余人。
“移动课堂”是该学院创新旅游人才专业教育的一项举措。“乡村旅游要发展,关键靠人才。”易开刚介绍,学院还通过经常邀请专家与学生探讨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和新热点、新业态、新技术,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城乡规划专业乡村规划方案竞赛、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等赛事,着力培养学生“懂规划、善管理、强能力”,成为管理型、创业型、复合型的乡村振兴人才。
通过学校课堂和乡村课堂,学生们对当下乡村旅游亟待解决的关键点、发展前景如何、是否适合在乡村工作等问题,完成了自我问答。每年不少学生选择投身乡村振兴就业创业大军,城乡规划专业大四学生金铃萍就是其中之一。她注册成立了一家乡村旅游规划公司,“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乡村是创业的热土,乡村旅游大有可为,我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