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高校  

东北农业大学:特色校园文化育人实践思考与探索

2019-08-29 11:18:5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田起香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承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实践。彰显学校特点、历史渊源、地域文化及发展创新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对加强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东北农业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始终秉承“育人为本”,既重视对人“才”的要求,更注重人“德”的完善。多年来,高度重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的现实作用,在探索实践中书写了文化育人的精彩篇章。本文是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9KSE240)研究成果。

  彰显农业院校特色

  打造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显性文化,以学校建筑、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等客观实体存在为表现形式。是校园精神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和文化精神的重要外在表现。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蕴含文化魅力及个性的物质文化,对学生品德情操塑造、个性发展完善具有浸润熏陶作用和影响。东北农业大学秉持彰显农业院校风格与文化内涵原则进行校园景观设计建设,以期发挥环境文化育人的自觉作用。“后稷园”,冠“农神”后稷之名,取其“教民稼穑”之追求,乃“彰农庠之特色,弘大学之德光”,铸造“文化东农”的品牌力作。以后稷文化、河流文化和名亭文化为设计来源。挖掘阐释“与农”“与校”密切相关的“人”“物”“事”“技”,突出育人功能、研究功能和文化内涵。后稷雕像、二十四节气地雕、东农名人浮雕、稼穑桥、兰亭等实物景观体现“农耕文化”鲜明特色,亭台花园和水榭曲桥相互交融,民族传统和校本特色有机统一,表达远古后稷“教民稼穑”与当今“东农科教”一脉相承的文化意蕴。彰显师生薪火相传,始终为万民苍生丰衣足食求索奋斗的精神力量和人文情怀。

  秉承特色育人传统

  建设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即为大学精神,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观念,乃校园文化之魂、大学理念之柱。彰显一所大学整体风貌、特色、声誉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其建设要坚持传承育人传统、融汇地域特色及回应时代需求,方能保持文化教育先进的时代性、鲜活的生命力和坚实的实践性。东北农业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首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以振兴祖国农业为初心,牢牢恪守“把文章写在黑土地上,把学问做在黑土地上,把学校建在黑土地上”。秉承培育和引导优秀学子投身祖国农业发展事业、为黑土地留住“金种子”的育人传统,彰显办学理念先进性与时代性。学校兼收并蓄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北大荒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优秀精神文化,形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通过师生交流与感悟、学术大师人格魅力与声望熏陶,代代传承。恰如著名大豆育种专家、农业教育家王金陵先生所喻:“我是一条老泥鳅,你们都是小泥鳅,只要我在你们中间一转,你们身上就有腥味了。”“老泥鳅”精神深远影响着东农师生。

  遵循人文关怀理念

  创新发展管理文化

  人文关怀是文化育人创新基点,它“既是一种价值理念的精神范式,又是一种行为实践的操作模式”。创新文化教育“人文关怀模式”,丰富校园管理文化内涵,于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是文化育人实践的题中之义,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现实诉求。学生成长发展过程是系统的,也是具体的。抓住关键节点,将人文关怀落实落细,将有效提升文化育人实效性。新生入学,东北农业大学创新采取省内首创的“学校自训、学生承训”军训教学模式,“学长变教官”,成为“入学导师”。训练场上严格要求、以身示范;训练场外将思想引导、文化引领和生活关怀延伸到新生饭桌和寝室,拉近学生间的距离,也建立了共同的精神纽带。塑造了校园“忠诚·淬炼·蜕变·传承”为核心价值的军训文化育人典范。毕业生离校,深刻阐释中国优秀传统饮食文化中“上车饺子下车面”的古老习俗,关照毕业生离校前情感需求与离校后发展需要,校内“‘上车饺子’送毕业娇子”、校外校友会送“下车面”迎新,引导学生“成长思源,毕业思进”,努力给予学生持续一生的人文关怀,有效强化学生感恩意识和爱校情怀。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田起香)

标签:彰显;文化;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校园文化 编辑: 林辰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