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1月12日讯(通讯员 程振伟 李强)“这是一个2.5寸的10T移动硬盘,如果浙江省内每一个人拍一张照片,它都可以装得下。最重要的是,这完完全全是中国设计和生产的芯片。”
“我们说国家信息安全,软件安全很重要,但是我要强调的是,硬件安全甚至更重要,就好比盖房子,只要房子是自己盖的,才能确保硬件和软件都安全。所以硬盘必须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我想告诉新老师们,搞研发,不要整天惦记着房子、职称什么的,做好工作,这些都会有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自信!”
一位中年男子在杭电下沙校区科技馆的微电子研究中心展示大厅,“手舞足蹈”地给一群年轻教师做介绍。这是上周五杭电新教师主题教育之“初心之旅”的“开篇课程”。
带新教师们踏上“科研初心之旅”的,是杭电微电子研究中心主任骆建军教授。2013年,应学校邀请,骆建军携研发团队回国加盟母校,带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研究中心开展科技攻关,以数码存储和数据安全为两大支柱研究方向,以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为核心,形成了数码存储卡、移动存储盘、固态硬盘(SSD)等为核心的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2014年1月23日,固态硬盘控制器芯片S661/S681通过专家鉴定。当时的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联想集团创始人之一倪光南评价说,这是从构思、设计、验证、加工、测试、生产、应用地地道道自主产权的“中国芯”,是我国在固态硬盘控制芯片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光明日报》称赞骆建军“把‘中国芯’推上新台阶”。
“选择当高校老师,得有什么样的科研观,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骆老师的‘激情创新、用心造芯’理念很让我神往。当然,最让我醉心的,还是他的科研初心,那就是为信息电子产业的国产自主化而奋斗。这很值得我们学习。” 今年刚加入杭电的机械工程学院郑军强博士表示。
而在杭电老校区、文一路校区的一堂课,则让在座的近四十位最近一年才入职的新教师深刻理解了作为电子科技大学教师的教育使命。
在“杭电人与共和国电子产业振兴一起前进的故事和杭电的建设发展初心”PPT屏幕的前面,站着一位神情激昂的老者,他声音高亢,讲到激动处不时用手大幅度比划。他就是在上世纪末担任杭电党委书记、院长的周行权教授,今年86岁。
“杭电是一所随着共和国电子产业振兴发展起来的高等院校,从在当时的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直接领导下搞科研教学,到现在的参与国家、浙江省波澜壮阔的数字经济大发展,杭电都是站在为国家培养第一流的信息电子人才的最前沿。”
“我们学校的老师们,身上都流淌着为国家为民族鞠躬尽瘁奋斗不已的血液。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第一任院长蒋葆增在病床上写下‘国家大事 千万尽力’的遗训,王祖耆老院长与钱学森同船回国,投身国家电子科研与教育事业。邓先灿老院长是中国第一个晶体管的研制者。还有……为国育栋梁才,为民族电子产业发展播种。这正是我们的办学初心。”
对新教师如此交心谈心,谈教育、科研的初心,由周行权教授担任这个角色,是再合适不过了。周行权,1960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航空工程系,也是钱学森回国后的学生,先后任国防科委某研究室副主任,国防工业某雷达厂总工程师、技术副厂长等职,参与了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人造卫星研制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立功多次。“从国家电子信息事业初创时代走出来、亲身参与不少大事件的人,给我们讲初心、讲使命,最令人信服。”刚当老师不久的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孙宏伟博士说。
据了解,杭电工会、党委教师工作部和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联合组织的此次新教师“初心之旅”,紧紧围绕学校主题教育安排,让新教师通过重新参观校史馆、聆听电子强国亲历人物讲故事、深入重点实验室、到红色教育基地打卡等形式方式,让“未来的教育科研栋梁”,接受一次终身难忘的“初心教育”和精神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