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教育发布  

西湖教育正形成“全域优质发展”新格局

规划优先 提早布局 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容 打造人才队伍 培养“内心丰盈、专业精深”的西湖教师 深化内涵发展 引领区域内学校高质量实现“百花齐放”

2018-09-06 08:00:37 来源: 杭州日报 通讯员 西教 记者 张向瑜

  新学年开始的这几天,西湖教育“刷屏”的好消息不断——

  区内15所“高颜值”新校一起精彩亮相,新的中小学、幼儿园和少年宫,分布在西溪、蒋村、三墩、之江等多个板块。

  浙江省第十二批特级教师名单公布,西湖区7人榜上有名。省特级教师,四年一评,是教育圈“含金量”最高的荣誉之一,代表着“金字塔”形教师队伍中的塔尖人才。西湖区前后3批都有7人获评,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当选人数。

  在刚刚结束的第18届亚运会闭幕式上,杭州亚运城市形象宣传片发布,其中坐在巨大荷叶上的小女孩,手持良渚陶罐缓缓倒水,将现场化成一片荡漾的西湖。她就来自西湖区的学军小学,是从全市海选中脱颖而出的。

  再稍早,西湖区人民检察院、西湖区教育局联合会签《关于建立校园性骚扰未成年人处置制度的意见》,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出台的反校园性骚扰工作机制。

  新学年开始后,已摆在西湖教育“案头”,正在积极推进中的大事还有更多——

  为了更全面助力学生健康发展,聚焦学生心理关爱,将成立区级“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统筹校内外各方力量,以片区为单位,组建心理辅导专家团队,对学生成长开展全方位、跟踪式的研究和帮扶。

  作为浙江省课改实验区,在前期推进基础上,继续深化课程改革,通过初中分层走班教学实践和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促进区域教育质量再提升。

  全区新一轮校园物质文化评比开始,努力让每一处景、每一面墙会“说话”,映射学校精神和内涵……

  从硬件到内涵、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学生,细细体会不难发现,西湖区——作为一方教育沃土,在原有扎实的基础上,正在打造的是教育全域优质发展的新格局。

  教育,是民心工程;教育,是西湖发展之基。近年来,西湖区委区政府全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区领导多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深入校园一线关心慰问广大教师。“关心教育要从了解教育开始,重视教育要从尊师重教开始。”区委区政府的决心,让西湖教育系统上下备受鼓舞、干劲十足。

  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西湖教育以《西湖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西湖区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和奖励办法》两个文件为指引,高标准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为实现教育全域优质发展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和人才支撑,让西湖的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域之优质布局

  拓增量、掘存量 名校集团化战略再升级 优质教育持续扩容,覆盖率达到96%

  西湖的城市建设发展到哪儿,配套的优质教育资源就提早输送到哪儿。全区通过新建、改扩建等,不断增加新优质学校;深入实践“名校+”模式,让每一所新学校从高起点出发,缩短发展成长期;努力挖掘、充分整合、克难攻坚,突破了优质资源扩容的“瓶颈”难题,填补优质资源短板,为教育现代化提供物质和起点基础。

  放眼未来提前规划 突破优质教育扩容“瓶颈”

  新学期,打开西湖教育的版图,新增了15位“高颜值”成员:中小学6所、青少年宫2所、幼儿园7所,全新投入使用,迎来了第一批“主人”。这些学校的“颜值”,不仅体现在高端大气的校园建筑上,也体现在诸如一间教室、一面墙的细节布置上——以儿童为中心。

  而与“外表”相比,这些学校的“内在”更不可小觑:学校大多分布在之江、西溪、三墩、蒋村等区块,这是西湖区乃至杭州城市发展的新兴区块,未来的提升空间很大。其中有十五中教育集团、求是教育集团、行知小学等名校来领办的新校区,办学起点高。

  也在今年,西湖区还完成改扩建中小学3所、幼儿园2所,钱塘外国语学校学院路校区投入使用,之江一中、西湖外国语学校等重点项目也开工建设。

  相对于新兴区域,西湖老城区也面临不小的就学压力,优质教育扩容同样刻不容缓。

  今年上半年,西溪区块的文三巷,拆建工程一直在进行中,这里将矗立起的是一所义务教育段学校,周围居民对此充满期待;文一路上原杭师大图书馆建筑,也正在改造中,将成为教育配套设施;与西湖咫尺距离的北山区块,也将会有学前教育资源布点进入。

  与此同时,西湖教育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紫荆花学校异地新建项目选址,目前正在筹备学前部,为特殊教育向高中、学前两端延伸打下基础。

  优质教育扩容的“瓶颈”正在被打破。这样的一系列行动,绝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全局出发、提前规划,打通的是至关重要的“任督二脉”。西湖全区从当下实际和放眼未来的定位,修编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2个专项规划,完善了西溪、翠苑、留下等部分区块中小学布局规划,通过科学统筹、完善布局、充分掘潜,为教育发展拓展了空间,整个资源布点更全更优。

  “名校+”模式推陈出新 确保学校办一所、优一所、强一所

  先来看一所学校的成长印记:

  2001年嘉绿苑小学创办,它是文三教育集团的一个下属校区。在后来的十多年中,它不断发展壮大,社会美誉度越来越好。2015年,它从集团分离出来,成为一所独立管理的学校;两年之后,2017年它成为“新母体学校”,接管了三墩北地块的新建学校,开启了嘉绿苑校区、景汇校区集团化办学的新模式,继续发挥名校示范引领作用。

  概括来说,它是这样一个“蝶变”:子体学校—独立学校—新母体学校。嘉绿苑小学校长郑祖耀经历了整一个过程,他感受很深:“伴随着学校的成长,教师的舞台更大了、积极性更高了,全校师生的自信心更强了。这是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成长的历程!”

  嘉绿苑小学只是一个代表。在西湖区,有着类似成长经历的学校,还有多所。

  众所周知,在全国教育圈都具有范式和引领意义的名校集团化办学,起源正是在西湖区。在多年的发展中,西湖区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在实践中让“名校+”模式不断推陈出新,集团化办学持续“升级”,形成了“名校+新校”“名校+普校”“名校+偏远学校”等几种模式。

  就在这个学期,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文三教育集团文理小学,也都成为相对独立的学校。而在之前,竞舟小学、星洲小学实现相对独立办学,促进更好的发展,并分别和周浦小学、甲来路小学形成紧密型共同体,西溪中学、丰潭中学、紫金港中学、文新小学、午山幼儿园、和家园幼儿园、自在城幼儿园等也都从集团相对分离,成为下一轮名校集团化积蓄的力量。

  的确,一所名校不可能无限扩大校区,也需要“休养生息”。而成长起来的新校,也需要有更大的平台“展翅飞翔”。“源于名校、形成特色、优于名校”,这是西湖区在名校集团化办学推进中努力实现的一个目标,确保教育新生力量的源源不断。目前,西湖区新一轮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已在谋划,确保西湖学校办一所、优一所、强一所,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全域之教师培养

  强根基、精培养 不断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培养一批“内心丰盈、专业精深”的西湖教师

  作为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西湖区深入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教育人才,不断壮大优秀教师队伍,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动每一位教师去努力成为优秀教师。全区加强教师职业自信和专业定力“双提升”,培育“内心丰盈、专业精深”的西湖教师队伍,为西湖教育全域优质发展助力。

  聚焦专业实力 守望当下幸福 西湖教师要做“内外兼修”的人

  如开篇所提及,浙江省第十二批特级教师名单公布,西湖教师表现出色。如果说省特级教师的入选,是省市教育部门对西湖教育和教师的肯定和认可,那么,西湖区持续大力推进的名优教师工程建设,更是一种自我的内功修炼。正是有了这个“内因”,才能在人才济济的全省平台上,结出西湖的累累硕果。

  尤其从去年开始,西湖教育对教师人才培养和奖励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加大教育人才专项经费投入,用于培养和引进名师名校长。其中影响面最广的一项,是建立“西湖名师、区级学科带头人、校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发展及奖励序列,分别奖励每人每年50000到5000元不等。最终,经过申报、评选,选拔出区、校两级的学科带头人1362名,占到全区教师总数的20%。

  在这次评选中,有一个聚焦点就是“学科”,选拔出来的人必须始终在钻研一线教学或班主任工作。即便是校级领导,要评上学科带头人上也需在教学研究上有所建树,有真正的实力。

  “在学校里不管兼任什么职务,你的第一角色是教师,而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保俶塔实验学校校长周华松,是今年新当选的省特级教师,同时也是区第一层次学科带头人,说起这些他很有感触,从教以来,不管兼任什么岗位,作为科学老师的他,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并在学科教学上取得优异成绩。

  刚刚从之江片区结束三年支教、回到学军小学紫金港校区的姚国娟老师,也是区第一层次学科带头人,她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区域平台,让校际之间有更多交流和共享,带动更多教师成长,这是她的一份责任。“比如现在开始各校自主命题,怎么监测怎么评价,我们会有很多交流。”

  而翠苑四幼的沈雯雯老师是校学科带头人,她一直在坚持开展“绘画日记”,对幼儿的表达能力培养效果很好,目前好的做法已在园内推广。“在园内我要发挥带头作用,同时我也有明确的目标,向区学科带头人努力。”

  “坚定职业自信,让自己专业更精深;专注当下工作,让自己内心更丰盈;提升发展格局,让自己视野更开阔;守望当下幸福,让自己精神更富足……”就在刚过去的暑假,西湖区“弘扬西湖教师精神”大讨论已开展到第八轮,这一次注入的新内涵正是八个字:内心丰盈、专业精深。

  选拔人才兼容并蓄、不拘一格 为西湖教育新一轮发展积势蓄力

  在西湖教育圈,这大半年来,有一个数字已经具有了特定概念:“42人”。它特指的是西湖区教育系统首次推出的公开选拔年轻优秀副校级干部,面向全区教师,没有职级限制、没有岗位限制、没有科研限制,唯一的要求是35周岁以下。通过者,直接任命为副校级,最后42人从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

  但这并不是一次容易通过的考试。新任的文三教育集团副总校长汤佳琦,就是其中一位通过者,她还清楚记得考试内容:“对当下教育的思考、对校园各类事件的应急处理、对校园文化的提炼、对教师队伍的培养等,都有涉及。”

  她坦率地说,因为自己在班主任、大队辅导员、教导主任、校长助理等岗位上锻炼多年,才能把平时的一些思考和实践写上去。可见,这42位通过者,都是很有实力的。

  屠新词也是其中之一,1988年出生的她,2012年进入保俶塔实验学校工作。这学期,她新任西湖第一实验学校副校长。保实和西湖一实是紧密型共同体学校,当下她思考的是如何让学校的中小学德育再上一个台阶。同样在思考的还有新任蒋村花园幼儿园副园长杨佳,也是“42人”之一。

  而选拔,只是第一步。这半年来,西湖区为他们“量身定做”精准培养管理计划,输送至区各平台综合岗位挂职锻炼。据了解,42人中还有5位是“90”后,这整一支年轻管理人才的加入,相信将为西湖教育带来更多的激情和创新。

  与此同时,西湖区教育局与浙江外国语学院合作开设名优校长培训班,精选21名学员;组织175位校级干部、骨干教师分七批赴美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地开展主题研修活动等,为西湖教育新一轮发展积势蓄力。

  当然,人才队伍的集聚,来自多个方向,兼容并蓄。

  如敞开怀抱,欢迎外来力量的加入:全区灵活实施人才引进及招聘政策,畅通人才输入通道。截至目前,共引进全国及省级特级教师等名师名校长6人、省优秀教师、省教坛新秀等4人、地市级优秀教育人才26人、优秀应届毕业生213人,人数之多、层次之高均突破历史新高。

  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校长金戈,就是新引进的初中语文省特级教师,也当过多年的教研员。暑假两个月,他一直熟悉学校、熟悉教师,制订新学年的计划等。“西湖教育在全省都很有名气,很荣幸加入这支队伍,也很想为西湖教育发展增添力量。”

  全域之内涵发展

  重质量、抓特色 持续深化内涵发展 引领区域内不同学校实现高质量办学

  深入推进学科质量工程,以考核为导向,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不断深化区域课改,着力提高区域学科教学质量。完善学业水平监测机制,构建区域、校本两级质量管理体系和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引领学校“全面+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四云”网络建设,大力提升区域信息化品牌力,加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与创新,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种子课程”孵化项目 既鼓励学校个性发展又促成校际合作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爱,是什么?”“好与坏,是什么?”“为什么要批评我”……

  这是很多孩子经常挂在嘴边的问题,多读几遍,是不是觉得挺有哲学性?其实,细想一下,孩子就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又不好回答。

  现在西湖区有好几所小学对“儿童哲学”问题很感兴趣,如保俶塔实验学校、省教研室附小、学军小学、求是浙大附小、竞舟小学等,准备结成这一内容的联盟学校,一起开展研究教学。

  而作为西湖区拓展性课程之一的《人工智能》课程,区教师进修学校已经将相关教材全编写好了。有学校对这块内容感兴趣的,就可以向区里提出申报,通过后在校内开始实施。同时,区域的STEM科学学科中心组也正在积极开展活动,暑假就在省教育厅牵头下开展了来自美国的“平移课程”培训活动,来自区内的许多老师听完后,收获很大。

  求是教育集团的国际理解课程做得很不错,区域内有其他学校也想开设这样的课程,在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统筹下,大家可以形成小团队,进行资源共享。

  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王理介绍说,这套拓展性课程的培育机制,西湖区称之为“种子课程”孵化项目。除了“儿童哲学”、“人工智能”、“STEAM项目学习”、“国际理解”等,还将在“社会情绪学习”、“综合实践整合实施”等项目上开展孵化研究。在课程开发中,学校可以因地制宜想做什么,或者说想加入或组成什么团队,或者做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需要各方资源共享,都可以通过这套机制实现联手合作,不再是单枪匹马。

  小学推进评价改革 初中探索分层走班 完善区域中小学质量检测体系

  很多学生的成绩报告单,是薄薄一页纸。

  而行知小学的学生,拿到的报告单却是两本手册,一本是《儿童核心素养手册》、一本是《儿童生活力综合素养报告手册》。其中《儿童核心素养手册》,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填写,主要用来记录孩子一学年在行知儿童核心素养上的实时发展进度。

  难怪家长说,两本册子既能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又能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

  别小看一项变革,九莲小学就是因为构建了一个综合评价的云平台,让评价主体更多元、评价方式更多样、评价维度更全面,撬动了学校的整体办学。

  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1+X”监测评价体系。在基础性学科监测项目的基础上,拓展区域专项监测和校本考试评价项目,形成“期末考试+学科关键能力监测”模式,开展科学实验操作专项能力监测,启动中小学生英语口语人机对话测评项目;形成“学业水平监测+体艺素养类监测”模式,开展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监测;形成“低段非纸笔测评+校本多元化测评”模式,推进期末非纸笔测评的校本实践。

  据了解,近年来,西湖区大力推进质量工程,除了推进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还积极开展初中分层走班精准教学研究,实践完善区域中小学质量检测体系,不断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水平。较早开展分层走班探索的紫金港中学,在区教育局《西湖区推进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指导下,校本教研、备课指导、作业设计等都发生了变化,针对性实效性更强。文溪中学目前正在开展分层走班精准教学的探索,充分利用电子书包的现代化手段,使学习的反馈、指导、评价更加精准。另外,还有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发展性评价”为目标开展学教方式变革的袁浦中学,在原有基础上探索“三基五型、动态走班”的分层走班实践。

  当然,分层走班是一种举措更是一种理念,区域内更多的学校都在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业水平、兴趣爱好、态度习惯、学习风格等,实施更加精准、更加科学的教学样态,力求让学生的学习实现“轻负高质”。

  只有教育“生态”好了 学生、教师、学校才会共同发展

  采访手记

  在采访中,西湖教育提出了一个“教育生态圈”的概念,很有地域特色。

  这个生态圈,包含各种成员,有教育行政部门、有学校、有老师,当然也有家长、有社会。而主角肯定是孩子,整个生态圈是服务于他们的发展,助力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简而言之,这个“生态圈”就是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组成的满足孩子健康持续成长的支持系统。

  西湖教育的感受一,“生态好,学生的发展才会好。”

  仅举几例。就说这个暑假吧,三墩小学飞鱼男童合唱团、周浦小学男篮队,竞舟小学的潘思齐、夏梓萱,星洲小学校的洪韵致、任梓娴,文苑小学的黄海容……西湖学子在国内外各种科技、艺术、体育等赛场上,崭露头角、佳绩不断。西湖教育看得很清楚,这些学生的成绩有多好,那是因为背后支持的舞台有多大。早在前几年,西湖区就大力推进社团建设,学校形成五大节日活动传统等,区校两级不断设立丰富的成长平台。也因此,全区在体艺卫工作中成绩喜人,科技节获杭州市17连冠,体艺监测工作也一直领跑杭州市。

  西湖教育的感受二,“生态好,教师的发展才会好。”

  就说最受关注的省特级教师的入选,如何能保持每一批都有这么稳定的人数?这是因为在生态圈内,教师之间是公平的,不会有刻意地“包装”或“冷落”,每一个想要进步的优秀教师,都能得到鼓励和支持。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年轻副校级干部的选拔,同样充分体现着公平的生态。行政部门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我就是一个平台搭建者,只要有想法的教师都可以上来“跳舞”,为自己赢得掌声。

  西湖教育的感受三,“生态好,学校的发展才会好。”

  这些天,西湖区所有学校正在开展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工程,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让学校内“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个教室更温馨,每条走廊更美丽,每个厕所更洁净,每个食堂更整洁”,但这里没有“一刀切”,每所学校根据自己的特色因地制宜。而在课程推进、评价改革上,每所学校同样拥有自己的“决定权”,有充裕的发挥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的学校群像。

  一直都说,西湖是肥沃的教育土壤。肥沃的根基,或许正是这种和谐的“生态”。

标签:西湖教育;特级教师;人才 编辑: 陈彩燕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