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幼儿  

浙二儿科专家教你走出儿童发热认识误区

2017-12-27 10:57:15 来源: 都市快报 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坐儿科一天门诊,就像是一个人奋力划着8人座的独木舟,纵有三头六臂还不够。”昨天,坐了一天门诊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郑朝光说。最近几天,浙医二院儿科门诊比平日增加了一倍,在浙二滨江院区和解放路院区儿科门诊中,因发热就诊的大约占了就诊量的一半以上。孩子生病发热,全家跟着揪心。郑医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整理了一份实用的孩子发热处置“心经”,可谓雪中送炭,转给有需要的家长。

  有种发烧,是妈妈觉得孩子发烧了

  郑医师说,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发热有着过度的恐惧和焦虑,其中尤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居多,这往往会导致对发热的过度治疗。

  那医生怎么认为宝宝是真的发烧了呢?“一般我们认为,体温升高超1天中正常体温(通常认为:口腔体温范围36.7℃—37.7℃之间,腋窝温度范围36.0℃—37.4℃之间,直肠温度范围36.9℃—37.9℃之间)波动的上限。”郑医师说,对于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来说,体温的变化和趋势,远比单个时点测得的实际值更重要,精准的体温测量既没必要也不切实际,因测量工具和(或)测量部位不同导致的结果差异也不具有特别重要的临床意义。此外,体温升高是否会被判为“异常”,还取决于儿童的年龄和测量的部位。

  宝宝发热的5个认识误区

  郑医师整理了儿童发热的几大认识误区,家有发热小病号的家长,建议对照看看——

  1.体温越高,就是提示疾病越严重?

  “根据从医经历,发现宝宝高热时,宝妈们的焦虑程度往往明显大于宝宝发低热。其实,发热时,人体内各种免疫功能(即人体抵抗力)指标都优于体温正常时。这是机体紧急动员全身各种抵抗力量,对抗外来病原微生物,调整机体生理平衡。”郑医师说,不能完全凭体温高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要明白体温不是越高病情越重,发热高低与病情轻重不成正比。”

  2.持续发热时间长就一定是细菌感染,一定要用消炎药(抗生素)?

  答案也是否定的。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宝宝体温高超过3天了,就一定要喂抗生素了。其实,大部分的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发烧,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作用,随意口服抗生素百害而无一益。但需要指出的是,小于3岁、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发热时间≥2天,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单凭发热时间长短,不能完全预测严重细菌感染的总体发生风险。

  3.吃了退热药体温不能下降是否提示病情严重?

  目前尚没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应用退热药的反应差能确定对严重细菌感染有预示作用。所以口服退热药体温不能下降不一定就是提示病情严重,但这时家长应该去找儿科医生了。

  4.物理降温在发热儿童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前很多文献提示口服退热药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冰水擦浴和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的方法,对降温是有一定好处,但也会出现寒颤、皮肤鸡皮疙瘩和哭闹等,明显增加宝宝的不舒服感觉,而且对病程的转归(专业术语,指转移、发展)没任何好处。因此在最新的指南中已经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

  5.一发热就用退热药或体温很高也不用退热药

  临床上会经常遇到两种极端,一种是一发热就口服退热药,特别是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家长;还有一种是过于担忧药物的副作用,即使体温已经很高了,还是一味物理降温。

  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其实正确的做法是,体温38.5℃以下可以不用退热药,但如果宝宝有因为发热引起的不舒服的表现,可口服退热药。解热镇痛药不能有效地预防热性惊厥发作。糖皮质激素不能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

标签:发热;体温;病号;家长;退热药 编辑: 陈彩燕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