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吕玥)疯狂学而思、城镇“大班额”……近年来,教育领域各种问题频现,让公众的心情变得日益焦灼。
这么多问题,到底应该如何解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国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对此深为赞同。在他看来,教育应该是让所有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而要逐步解决现有问题,实现这一目标,都绕不过“公平”和“质量”这两个关键词。
全国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记者:您怎么理解“公平而有质量”这个要求?在您看来,怎样才是一所“有质量”的好学校?
韩平:公平和质量是教育的两大主题,也是对我们教育方方面面的要求。像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等问题都涉及抓公平和抓质量。
就拿现在大家反映比较多的校外培训热来说,背后就是基础教育仍然不够优质均衡,这就涉及公平和质量的问题。换一种说法,如果整个城市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优质资源差异并不是太大,就很少有这种现象了。现在很多人拼命上培训班、挤破头进民办,就是认为这所学校质量更高,会对自己的孩子更好。
不过我认为的“有质量”和他们认为的“质量高”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适合孩子的教育才算得上有质量的教育,能使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学校肯定是一所有质量的好学校。有些孩子到了一个家长认为的好学校,反而不适应,跟不上节奏,这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些甚至产生心理问题。这能算是健康成长吗?这样的例子我碰到过不少。所以说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作为家长要正确地认识孩子,理性地看待选择学校这件事。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现在校外培训班很热的现象,之前“疯狂学而思”现象也是席卷各大城市,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您建议孩子去上校外培训班吗?
韩平:我认为现在校外培训班热、学生课外负担重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是很多家长想让孩子升到民办初中读书,其实与教育理念正确与否、升学过程中过于单一的知识评价体系有关,再加上一些民办教育机构不太负责任的宣传,甚至有些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暗中利益捆绑,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加严重了。
目前,教育部等四部委已经下文提出要求进行治理,我认为要严肃查处一批没有条件、无证无照的校外培训机构,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资质管理和审核;严格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在营业范围内开展培训活动;同时开设“负面清单”,不允许培训机构进行学科类的超前教育。
小学是习惯养成、兴趣培养的重要阶段。小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报培训班我们应该支持鼓励。如果把参加校外培训班和报考杯赛作为升学工具,我们不提倡。希望家长和学校对孩子不要只重视分数,同时要重视体育和艺术类兴趣的培养,这对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记者:除了课外培训的问题,现在不少城镇孩子的一个切身感受是,班里的同学非常多,也就是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大班额”问题。这方面我省情况怎么样?有什么相关举措?
韩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差异的客观存在,现在有不少农村孩子都到城镇读书,导致城镇教育资源供应不足,就出现了“大班额”的现象。现在一般把一个班级人数56人以上的叫作“大班额”。我省在2016年底排摸发现,有33个县(市、区)存在“大班额”现象,经过大家努力,2017年底有5个县(市、区)还有“大班额”现象。
但此事不容乐观。目前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再加上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等,以前根据户籍人口规模编制的学校规划,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增加城镇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在土地、人力资源等要素保障方面给予支持,使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的要求能够真正落地。
当然,这背后也反映了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因此解决“大班额”问题除了扩大城镇教育资源外,也要加大力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学校的教师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上都不太合理。学校是否优质,一靠管理、二靠师资。农村学校就恰恰在管理、师资方面有短板。对此,2014年我们在嘉善试点开展“教师流动”的基础上,全省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以解决农村学校管理薄弱和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省内多地也因地制宜地开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比如,打造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开展教师“县管校聘”试点,鼓励农村学校音体美老师走教等。今年我们在省里要推进一项工作,即让每一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都有城市的学校来结对帮扶,通过这些扎扎实实的举措,不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