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蒋立)尺牍虽短寸心长,万金难抵一家书。
从传统的手写信纸,到后来的电脑邮件,再到现在的手机微信,改革开放四十年,无论通信方式如何变迁,不变的是字里行间流淌的情谊。
有人说家书能道出羞于表达的亲情,有人说家书是最美的家风传承,也有人说,家书是不说谎的历史。一封封家书,寄托了亲人之间的思念与爱,也蕴藏着时代的记忆符号。
为了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联合浙江省档案局(馆)首次向全球发起大规模家书征集行动,这也是全国档案系统的首次大规模家书征集。
经过3个月的时间,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2000封家书。其中最远的一封家信来自厄瓜多尔,距离杭州18000公里;写信最多的一家四口,40年间写了1000多封家书;写信最长的一对情侣,通过书信沟通了20年,将近50万字。
最终40封极具时代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家书入选,被浙江省档案馆永久保存珍藏。这一封封烙着时代印记的家书,共同书写了一部社会变迁史,是浙江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缩影。
今天(10月18日),由浙江广电集团主办、浙江省档案局(馆)协办、广播城市之声和电视钱江都市频道承办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一封家书·四十周年四十封信”大型诵读会在杭州举行,从入选的40封家书中挑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6封进行现场诵读,追寻改革开放的历史足迹。
当中有首次曝光的名人家书:高考恢复后的首届考生、浙江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在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给母亲写的信;雅加达亚运会游泳冠军汪顺的妈妈写给儿子的信;17年前牺牲的“海空卫士”王伟写给妻子阮国琴的信;浙商大佬冯海良、冯亚丽姐弟俩写给员工的家书等;也有普通人的家书:第一批回大陆探亲的台湾同胞写于30年前的家信、安吉村民裘丽琴代表浙江领取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后写给女儿的信等等。
这些家书来自不同的家庭,讲述了不同的故事,呈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各个时段、各个阶层、各类人群的小小缩影:从高考恢复、两岸“三通”,到“绿水青山”生态建设;从浙商、台商到保家卫国的英烈、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从这些信件中,能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给国家、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今天的诵读会上,这一封封家书通过李修平、文静、瞿弦和、长啸和浙江广电集团知名主持人席文、小强、龙薇薇等声情并茂地现场诵读,传递出其中流淌的暖暖家庭亲情和浓浓的家国情怀。一位位家书当事人的娓娓讲述,将我们带回昔日的岁月。
更有重量级嘉宾——浙商“常青树”宗庆后亮相诵读会现场,通过自身经历的分享、对浙商精神的解读,反映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给个人和行业带来的巨变和成就。
诵读会最后,两名杭州女孩——刚刚参加雅加达亚运会闭幕表演“杭州8分钟”演出的蒋谨悦和曾参与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的徐子琪,共同展示她们写给新中国成立100年,也就是写给30年后的信,祝福祖国,致信未来。
新闻+
部分家书
最励志家书——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考上大学后写给妈妈的信
作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之一,高考制度的恢复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浙江著名女作家王旭烽就是其中一位。她原是杭州长征无线电元件厂的一名绕线工,1977年11月28日,23岁的王旭烽参加了共和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成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届考生,并考上了杭州大学历史系,从此命运彻底改变。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她给妈妈写下了这封信。
亲爱的妈妈:
我真的考上大学了!
您真是太有先见之明了,您能够那么从容地下乡工作半年,而不用担心您的女儿能否考上大学!要知道,这毕竟是十年来第一次高考啊。
记得您走前,给我找了个网线袋,里面放了一个脸盆,一个刷牙缸,一支牙膏和一支牙刷,还有一块蓝白相间的毛巾。您指着床上一床旧被褥,告诉我,如果上学去,就带上这床被子。当您把网线袋往床底下塞时,我不禁愣住了,我问您:妈妈,你哪里来的那么大的自信呢?您回过头轻描淡写地说:你能考上,那是当然的!
妈妈,您没有看到我用一条大米黄色毛线围巾包着的脑袋,为了高考我一个月不洗头不梳头;妈妈您也没有看到我自以为初考失利时的沮丧,为了减轻绝望感我拿起竹针就开始打毛衣,直到复考通知书突然降临,毛衣再也没有完成;妈妈您也没有看到我半夜突然跳起来,咬着自己的手指头,然后想:这是真的,真的,我真的可以考大学了,我可以明正言顺地读书了。
妈妈,我已经从床底下拖出了脸盆,我还按照爸爸教我的打背包的样子,打好了棉被。爸爸跟我说,当他在院子里行步时,他的胸脯挺得高高,因为在经历了十年停考之后,他的女儿终于有机会考大学,而且考上了!要知道,这是我们父母俩个家族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呢!
收到大学通知书的那天,我们一群高考录取者正趴在单位的走廊栏杆上,得知消息,当场就和同学们抱起来大跳大叫:我不再怀疑,最好的未来就在前方,我们怎么会有如此天大的幸运,我们这代人,竟然真的等来了这个时代!
亲爱的妈妈,当您收到我的信时,您一定要知道,从现在开始,您女儿的命运彻底改变了!
旭烽 写于1978年2月
最严家书——亚运会冠军汪顺的妈妈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还附了三道应用题
25岁的宁波小将汪顺是浙江泳军新星,不久前在雅加达亚运会上打破日本队16年垄断,获得200米混合泳决赛金牌,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枚亚运会金牌。
这封信是2003年“非典”期间汪顺的妈妈写给他一封家书,那是汪顺离开父母来杭州学习游泳的第二年,当时他才10岁。为了应对疫情,基地进行全封闭,见不着儿子的顺妈按捺不住想儿子的念头,就提笔给汪顺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汪顺珍藏了15年,连顺妈自己都不记得了。
亲爱的儿子:
见信好!爸妈想你!
近段时间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我对你的了解也减少了,你现在的所作所为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重复上学期的行为?真叫人担心,陈老师对你发出警告,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有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汪顺,你能做好为什么不做好?为什么要叫老师批评你,惩罚你?你这样的表现叫人讨厌,不但叫人讨厌还直接害了你自己,懂吗?顺,你已经十岁了,应当有自己追求的目标,文化成绩进入中上,游泳成绩月月进步。你不能再糊涂了。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我想你也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人类的脆弱与人类的伟大,说她脆弱,你看这么个肉眼看不到的病毒可以夺去人的生命,庆幸的是经过一大批医务工作者的救护,科学家的精心攻克,“非典”得到了控制,病毒的面目也已基本搞清楚,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你想想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人类能避免这场灾难吗?你还能这么快乐在学校读书吗?你看,知识是多么重要,你可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未来的祖国要靠你们保卫!
汪顺,努力吧!让玩、调皮、不听话,这些字不再出现。天气变化无常,冷热自己当心!严防“非典”!
妈妈
2003年5月12日
最深情家书——“海空卫士”王伟写给妻子的信
王伟,中国海军航空兵飞行员。2001年4月1日,他驾驶的歼-8II战斗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70海里的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被追认为“海空卫士”。这封信是1991年,时年23岁的王伟写给妻子阮国琴的家书。
琴琴妹妹:
要是在以前,我也许会生气的。一个多月来,你竟然只来了一封信!我把你当作小妹妹了,而你不会像以前那样生气。我会依然给你写信,想写就写,一有空就写,一有话就写。只是当我们见面时,我一定会罚你的,罚你唱歌,每少一封信你就须唱一首歌给我听。否则,哼!
昨日我飞高空特技,爬到了12000米,半扣下来作俯冲,一直俯冲到了5000米拉起。忽然间,座舱里静得发奇,连我自己的心跳声都难以听见——琴琴,我超音了!M速超过了“1”,声音消失了。这是怎样一种奇妙啊!只有空调机里轻轻的飘出一两点雪花,只有升降速度表在打转,只有云儿在急速地向下跑去。然而,一切都是静静的……高度在上升,M数在保持了40秒后又减了下来。“轰”的一声,我又听到了发动机的隆隆声,又回到了凡间……
现在我飞的是歼六,属于重型战斗机,威力相当巨大,每当我走近并走上这飞机,心中总会有一种非常的自豪感!——是的,琴琴,我的理想,我的梦已经实现了!成功原来已经每夜都压在我的枕头底下了——我是幸福的!
当然,更幸福的是我拥有了你,拥有了你的心!琴琴,爱你,直到永远永远!
此刻的满腹柔情,你理解吗?人生之旅上,我们都只短短走了23年。可我们,却是那样幸运那样精确地找到了知音。琴琴,我相信你懂我的心,懂我此刻的满腹柔情……吻别!
Your wei
1991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