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化名)是一名9岁男孩,就读于杭州某小学四年级,因反复咳嗽,在当地医院治疗未见好转。最近,他的症状加重,并伴有发热和气促,于是转入浙大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诊治。
一个丢失的笔帽 溜进了支气管
主治医生查看了小雨的胸片和CT,发现胸片上他的左肺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并伴有气管左偏及肺不张,CT也提示左肺阻塞性炎症伴肺不张。似乎像一个塞子把左肺堵死了。
医生详细询问了关于这次生病的前前后后。小雨和他妈妈回忆,前几天,小雨在学校上课写作业时咬笔头,不慎把笔帽弹进了嘴巴,当时呛咳了几下,笔帽没咳出来,他以为自己把笔帽吞进肚子里了,由于当时也没感觉不舒服,就没当回事。
“该不会是那个消失的笔帽吧……”一个可怕的念头在小雨妈妈脑海中浮现。考虑到不能排除异物的可能,医生开了住院检查单,准备第二天一早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惊险的一幕发生了:小雨突然出现了剧烈咳嗽,还感觉到呼吸困难,口唇、面色发绀,当班护士立即汇报主管医生,高度怀疑异物吸入,于是紧急联系了手术室、麻醉科、耳鼻咽喉科等医生联合救治。
果不其然,医生在小雨的右支气管开口处取出了一个透明物体,这就是小雨妈妈前面提到的那只“消失的笔帽”。原来这个笔帽从小雨左边的支气管口移位到了右边,导致两侧肺都堵塞了,这才发生了那惊险的一幕。
手术后,小雨家人和主治医生都捏了一把汗,要是小雨没及时到医院来检查,晚一天住院,后果不敢想。
3岁以下婴幼儿
特别容易发生异物误吸
近年来,从各大医院儿科接诊意外伤害的患儿病例来看,气道异物大概占到10%左右。有调查显示,一岁以内的意外死亡病例中有40%是由气道异物所致。儿童气道异物大多是外源性的,常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当然也不乏学龄儿童。
导致气道出现异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小儿臼齿未萌出,咀嚼功能差;喉头保护性反射功能不良;
2.进食时哭、笑、打闹;
3.将一些小玩具、笔帽、珠子等物品含于口中玩耍,当受到惊吓、哭闹或深吸气时将异物误吸入呼吸道;
4.重症或昏迷的孩子,因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将呕吐物、食物或牙齿呛入气道。
孩子发生气道异物误吸
会表现出这几大症状
浙大市一医院儿科主任黄先玫说,常规情况下,孩子发生异物误吸是有症状可循的——
比如,有发热、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等表现;
部分病例有声音嘶哑或失声的症状;
如无呼吸道感染而突然无故剧烈咳嗽。
家长们要从孩子的这些反常表现中,更重视“异物吸入”的可能性。异物停留时间较长,则导致疼痛和咳血等症状。若异物嵌于声门区,可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对于家长来说,儿童气道异物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专家建议,3岁以下小儿不应喂食花生、瓜子、豆类及其他带核类食物。在儿童进食时,不要追跑打闹以免其跌倒导致误吸;不要惊吓、逗乐、责骂,以免其哭闹误吸异物。同时,家长要教育孩子改掉口含笔帽、哨、小玩具的坏习惯。如发现孩子口中含有异物,要耐心劝导其自行吐出,不可责骂或强行挖出,以免使异物被深吸入气管、支气管。孩子呕吐时,应该把他的头偏向一侧,使其容易吐出,避免吸入气管。”
黄主任提醒,一旦发现可疑异物吸入,应将孩子送往就近医院救治。若发现孩子气道梗阻情况严重,可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