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综合  

2035 中国教育现代化是这样的

2019-03-01 11:09:41 来源: 现代教育报 记者 赵艳国

  上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在更长的时间跨度内指明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实施路径。此时发布这一文件有何意义,将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教育发展有何影响?业内专家对此予以解读。

  新阶段

  与世界接轨的新需要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解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时指出,制定教育现代化文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加快向创新型国家迈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加快教育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

  从全球来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多样,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教育需求也更为迫切。必须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和总体设计,推动我国教育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表示,中国教育现代化是共同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现代化,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现代化是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是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努力推进世界和平合作,致力创新,合理解决各种社会和教育难题的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应该成为影响和引领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现代化,是为世界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的现代化,是中国政府对世界作出总体承诺的现代化。

  因此,不仅要把教育放在本国现代化进程中来谋划实施,而且要把教育放在世界进步的进程中来谋划实施。同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新阶段、一个更高的新的历史起点。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

  及能力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普及、质量、公平、结构等方面整体水平的提升。在战略目标上,文件对标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安排,在深入分析教育发展趋势和进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总体目标。同时,提出了八个方面的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这八方面目标,涵盖了体系结构、普及水平、教育质量、人才培养结构、服务贡献能力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要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目标有两点最为重要。第一点就是要加大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比例。他说:“本次文件中提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一般不得低于4%。这个4%的目标是我国在发展教育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比例。2012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到了GDP的4.28%。过去6年中,一直都维持在4%以上,但如果要实现2035现代化这个目标,只维持在4%的投入比例上,我觉得还是不够的。这一次纲要里提出要实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那这些问题都将面临着更多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

  “第二点就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简单来讲就是要深化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深化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促进各个学校能够办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这实际上是提高教育质量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熊丙奇说。

  教育现代化要聚焦

  “内部装修”

  2035年的教育现代化应该怎么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按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的解读,教育优质化、普及化、公平化、终身化和创新服务能力反映了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涵,教师队伍专业化、治理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这些战略任务,既立足当前,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又着眼长远,反映了时代要求,顺应了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高书国认为,中国教育现代化要实现从“以量谋大”到“以质图强”的战略转型。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要从以关注规模增长和教育机会供给为重点,转向更加关注教育质量和人的培养质量,形象地说,就是要从搭建“四梁八柱”转向“内部装修”,从大刀阔斧的宏观改革转向做精、做细、做实的微观改革。

  相应地,教育投入结构也要从注重“物”的投资转向对“人”的投资,回归对学校、课堂、教师、学生的关注。“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质量的本质是人的成长。这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本性。”高书国说。

  未来的课堂不再只是“粉笔、黑板、课桌椅”等老三样,AR技术、人脸识别、谷歌地图,智慧课堂教学交互软件、学生行为智能分析系统、数字化多功能黑板等新技术,也逐渐进入中小学教室。在学科教室、未来课堂等现代化的新型学习场所,倡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自主学习、自由探究,对今后老师提升信息素养也提出新要求。

  天津市教育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伟认为,教育现代化与人口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0~15岁适龄人口呈下降趋势,60岁以上人口呈上升趋势。两端延伸,对教育的需求旺盛。社会对早期教育、个性化教育、主动学习式教育,职后学习,老年教育,有较高的期待。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好人才红利。

  张伟还指出,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影响,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变化,转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和组织者,而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知识将由“智能助手”提供。所以学校的“教”将会产生巨大变化。同时,学生的角色也将发生变化,转变成知识的主动搜集者、问题的提出者,主动式学习越来越普遍。因此,要加强受教育者心理认知研究,特别是对儿童的心理认知研究,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性特征,保护好激发起学生的创新创造兴趣,特别是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础。学前教育要注重习惯养成,基础教育注重优质均衡,职业教育注重交叉融通,高等教育注重创新创造,终身教育就要完善体系。

  放眼世界更要立足国情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具有立足国情世情、服务国家人民、体现前瞻引领、突出改革创新、注重规划实施等鲜明特点。

  文件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主线。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构建开放融合的现代教育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民。同时,梳理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前瞻性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对接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明确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思路和方向。

  该文件还对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战略安排,参照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国家现代化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局中考虑我国教育定位。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设定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坚持宏观引导与具体行动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可落实的战略任务,明确了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

  “在十三多亿人口的大国加快推进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人类历史上还不曾有过。”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珏认为,我们必须坚定走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之路,用中国的智慧、中国的办法解决好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既要大胆创新探索,也要借鉴和吸收世界主要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实际出发,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做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事。”张珏说。

 

标签:教育;现代化;中国教育;教育发展;战略任务;战略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强国;教育质量 编辑: 隋雪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