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综合  

家校共育要1+1>2

2019-05-05 08:57:49 来源: 中国教师报 武同辉

  进入新时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融合发展成一个共同体,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从而共同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学校管理者和班主任要运用系统思维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组建家校育人“联盟”,构建家校共育体系。

  家校共育需要在平等、尊重的原则下与家长共同协商、相互协作,瞄准学生的品格修养和精神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推动家校合作走向融合,学校可以从几方面着手:

  吸收家长参与班级决策。“十指抱拳力千斤,众人拾柴火焰高”,教育不是学校、教师“少数人战斗”,要在家长中广纳贤才、广开言路,凝聚和整合家长育人的智慧与力量,也可以让家长做“副班主任”,提高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学校要组建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健全家委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家长尤其是文化水平高、会教育孩子的家长主动为学校发展群策群力。让家长进入学校的决策体系,进行内部治理和监督,引导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制度、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等决策的论证和制定,既增强家长在合作育人中的存在感,也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可和支持,不断增强学校民主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深入沟通,凝聚共识。家校共育需要双方构建有效衔接、深度融合的新型合作育人关系,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大教育格局,满足学生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的发展需求。学校要引导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为人才培养助力。双方要分别将学生在校、在家表现情况及时反馈给对方,以便于准确把握学生特点和成长变化,因材施教。学校要引导每个家庭履行好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从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情趣,通过形成良好家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及时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理性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设立“第二教师”,开办家长大讲堂。家校共育最重要的目的是丰富、扩充学生的教育内容,拓展和提升教育的内涵与外延,让家长成为学校和班级的“第二教师”,充分发挥每个家长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创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有趣的教育资源。

  定期开设家长大讲堂,将人际交往、公共关系、心理健康、交通安全等教育内容搬进课堂,由家长授课,向孩子现身说法,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让学生在成长中能“多条腿走路”。例如,做交警的家长可以向学生讲授交通安全常识,增强学生的安全出行意识与能力;做医生的家长可以给学生示范讲解四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及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急救技能;当法官、律师的家长可以讲授《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常识……通过“第二教师”授课,把学生成长所需要的课外知识融入学校“寻常百姓家”,不断优化升级学生的素质结构,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家校合力,参与学生评价。学校管理者可以依托家委会,在家长自愿参加的基础上从每个班级挑选数名家长组建班级评价小组。每学期末,评价小组依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等级评价。尤其在各级学生评优树先过程中,班级评价小组要公开公正进行评选。

  引导家长组织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校外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能够极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责任担当精神。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发挥家长资源优势,由班级家委会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植树造林、社区服务、文明城市创建、参观访问、野外郊游等社会实践活动,创建校外教育基地,让家长担任学生的校外辅导员,不断拓展和深化校外教育,提升学生素质。

  总之,只有真正构建衔接顺畅、高效运转、深度融合的家校共育机制,我们才能找到家校合作的“最近发展区”,搅动合作育人的“一池春水”,推动家校共育高端化发展,共同培育学生良好素养,实现1+1>2的育人效果。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初级中学 )

标签:家长;学生;班主任;学校管理者;引导 编辑: 隋雪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