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名大班幼儿参加各类培训班的情况统计
“英语、美术、围棋、钢琴、轮滑……周六一天要上5个培训班”,这是课题组在北京某幼儿园调研时,一名大班幼儿分享的自己的周末生活。2018年8月,针对培训班违规无序发展问题,国务院颁布了重要的规范性文件。那么,学前阶段幼儿上培训班的情况如何?课题组通过对北京市642名幼儿园大班幼儿进行访谈后发现,幼儿在园外上培训班的情形仍不容乐观。
艺多不压身?孩子的苦谁知道
超过九成的大班幼儿报了园外培训班。调研显示,仅有7.6%的幼儿反映没参加培训班,92.4%的大班幼儿参加了不同类型的校外培训班。其中,既有以培养“兴趣”为主的绘画、舞蹈、乐器等才艺类培训班,也有以英语、拼音、识字等小学化内容为主的知识类培训班。
“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充斥着幼儿的生活,有81.5%的幼儿参加了3门以上的培训班,最多的高达7门。访谈中有幼儿说道,“妈妈给我报了英语、跆拳道、围棋,周六还要练轮滑,只有周日下午可以在家玩”“我周一到周五至少三个晚上都有课,有时候一晚上有两门课”。“赶场式”的培训多头并进,已经成为幼儿园小朋友们生活的常态。
高频率、超前学的校外培训课使幼儿身心疲惫。调研结果显示,近1/3的幼儿明确表示“上兴趣班很累”,61%的幼儿反映回家后要完成作业及练习,还有2/3以上的大班幼儿表示在校外培训班学习过拼音、汉字、算术、英语及背古诗等。超前超纲的小学化培训内容及各种技能练习,挤占了幼儿原本就不多的游戏和休息时间,更加重了幼儿对学习的厌恶情绪。62.1%的幼儿表达“想有更多的时间玩耍”,有不少幼儿告诉研究者,“我很烦英语,每天追着我,还要打卡”“周三、周五下午连着上课,一直到晚上7点,中间只有一个小时吃饭时间,有几次我都累哭了”“有时候我都在路上睡着了”。
丧失选择权的被动学习令幼儿有苦难言。调查发现,60%以上的幼儿表示兴趣班是爸爸妈妈挑选的,只有27%的幼儿表示家长在报班前会征求他们的意见。有的幼儿愁眉苦脸地说,“妈妈要我上油画班、学钢琴,可我只喜欢跆拳道”“我不想去兴趣班,可妈妈不同意”。当被问到“如果你不愿意上某些培训班,是否会和爸爸妈妈说”时,近八成幼儿回答“不想说,说了他们也不会同意”,两成的幼儿表示“不敢说,因为爸爸妈妈会发脾气”。幼儿无奈地选择服从和“被安排”,默默承受着沉重的“爱的枷锁”。
理性选择,还幼儿快乐童年
今年3月,针对全国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再次发声:“这一次,不获全胜决不收手。”如今,专项治理已进入攻坚阶段。
整治培训机构,将儿童从过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对于儿童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幼儿处在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启蒙性的、奠基性的,如果将有限的时间过多地集中于某项或某几项内容的学习,必然会弱化其他内容的学习,导致幼儿的发展失衡。面对校外培训,家长必须理性选择,学会聆听幼儿的心声,从幼儿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出发,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学习机会,让幼儿享有快乐幸福的童年。
充分尊重幼儿,将兴趣的选择权交给幼儿。校外培训应该是在幼儿感兴趣的前提下,基于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它是“学有余力”的培训。家长要学会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发现幼儿的深度兴趣,让兴趣成为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同时,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愿望和意愿,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
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减轻幼儿学习负担。一方面,家长要密切关注幼儿学习中的身体状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安排幼儿的时间和活动,不可盲从攀比,致使幼儿过度疲劳;要及时关注幼儿在学习中的情绪感受,当他们表现出“不想去”“不愿意去”等抵触情绪时,要尊重幼儿,不强迫幼儿去做不愿意做的事。
珍视游戏独特价值,让幼儿回归快乐童年。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和主要学习方式,也是幼儿的基本权利。面对名目繁多的课外培训班,要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理性而有限度地进行选择,避免占用幼儿过多的游戏时间;要为幼儿创造更多游戏和玩耍的机会,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在游戏中回归快乐童年。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