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综合  

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制定儿童添加蔗糖摄入限量指导, “吃糖”问题引起关注——

甜蜜缘何成负担?

2019-08-30 09:53:10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陈宁 通讯员 沈瑶琦

  浙江在线8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宁 通讯员 沈瑶琦)糖,一种甜味的化合物。大多数人关于它的记忆都始于童年——家楼下叮叮当当的换糖声;儿时长辈递到手中的糖果;商店橱窗中五彩斑斓的糖罐糖盒……然而多项研究表明,甜蜜也许会成为童年的“负担”。

  近日,备受关注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正式印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在解读合理膳食专项行动时,表示将尽快研究制定我国儿童添加蔗糖摄入的限量指导。

  一般而言,只有减肥的人、健身人士要少吃甜食,为什么儿童也要控制添加蔗糖摄入?普通人应该如何饮食,才能让膳食结构更合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保健食品研究所的研究员王茵。

  对成年人而言

  它事关膳食平衡

  需要控制添加蔗糖摄入的,绝不只有孩子。

  糖摄入过多带来的超重肥胖问题正在日渐突出,比如,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2.0%和67.6%。

  “添加糖是纯能量食物,不含其他营养成分,过多摄入会增加龋齿及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王茵说,成年人平衡膳食中不建议添加糖,若需要摄入建议每天摄入量不超过50g。早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在官网上公布了糖摄入指南,更新了对糖摄入量限制的建议。王茵留意到,该指南强烈推荐将儿童和成年人的糖摄入量都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以预防肥胖、龋齿等健康问题。

  “按照年龄、性别、体力活动的不同,每个人需要的总能量因人而异,按照一般人每日所需2000kcal能量计算,10%为200kcal,1g糖产能4kcal,游离糖的摄入量应当不超过50g,最好不超过25g。”

  但是对大多数成年人而言,吃不吃糖,吃多少糖,绝不仅仅只与减肥相关。如果不加以控制,身体会提出一系列的“抗议”——可能引发龋齿、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

  “有很强的研究证据显示,摄入含糖饮料会引起体重增加、超重和肥胖,而这些现象与12种癌症有关,所以在2018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将‘限制摄入含糖饮料’列为防癌十大建议之一。”王茵说,另有研究显示,含糖饮料摄入量增加的人患高血压风险增加26%。饮食风险因素导致的疾病负担占到15.9%,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王茵分析,添加糖的另外一个主要来源是包装食品如糕点、甜点、冷饮等,减少此类食品的摄入,也可控制添加糖。

  此外,家庭烹饪时也会使用糖作为佐料加入菜肴中,如红烧、糖醋等。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主妇们在烹饪时应注意尽量少加糖。喝奶茶、咖啡时也容易摄入过多的糖,需要引起注意。

  对孩子而言  它是甜蜜的“负担”

  说起控制儿童蔗糖摄入的话题时,王茵提到:“糖只能提供能量,无法提供其他营养素。”

  有研究表明,含糖饮料、零食、甜点等摄入量增加,会导致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率增加。早在2015年,原国家卫计委等部门编写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就指出:我国6至17岁儿童和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超重和肥胖率已经超过日本、韩国等高收入国家。儿童肥胖对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肝、骨骼、心理行为及认知、智力等多方面带来危害。

  王茵认为,儿童肥胖易遭受同龄人嘲笑和排挤,不利于其身心发展。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游离糖的摄入增加(尤其是来自甜饮料的部分)会导致体重增长、龋齿,并可能增加其他相关慢性疾病的风险。在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最新一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成人每天的添加糖类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约25g以下,但对儿童的添加糖摄入量尚未给出明确参考数。“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我国需要尽快研究制定儿童添加蔗糖摄入的限量指导。”王茵说。

  那么,儿童、青少年常吃的食品中,究竟有多少“潜伏”的糖?

  一项调查显示,3至17岁常喝饮料的儿童、青少年,仅从饮料中摄入的添加糖提供的能量就超过总能量的5%,城市儿童远远高于农村儿童,呈上升趋势。《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显示,6至17岁青少年含糖食品消费人群百分比为51.1%,其中含糖食品消费构成主要有即食甜食类、饮料类、纯牛乳、面包类、糕点类、乳制品类、饼干、糖和糖果类、水果汁类等。在调查中,有25%受试儿童、少年总糖摄入量超过20.3g/d。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儿童含糖饮料消费报告》中指出:1998 年,我国城市儿童人均每天饮用饮料329毫升;到了2008年,儿童每天饮用饮料增长到715毫升。仅从饮料中摄入的添加糖,已经超过了糖的建议摄入值。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含糖饮料是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建议他们能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王茵说,此外,酸奶中添加糖为7-10g/100毫升,巧克力含糖量为50-60g/100g,糖果则基本上都是糖。

  对健康而言  它们都要合理摄入

  此次国家卫健委解读合理膳食专项行动时还特别提到:提倡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不高于25至30g,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量不低于500g,每日摄入食物种类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

  和控制添加蔗糖摄入一样,这些成分的合理摄入,也都“有理有据”。

  “我国居民盐平均摄入量为10.5克,远超建议的5克。”王茵建议,对盐要学习量化使用;尽量用其他调味品代替盐,可选择低盐酱油,减少味精、鸡精、耗油等含盐复合调味料用量。

  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儿童、老年人、高血压及心血管病人更应该注意合理低盐膳食。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42.1g,远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标准每天25至30g。

  “我国多数居民的烹调油摄入量过多,成为引起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限制烹调油的使用量,也已成为我国居民防治慢性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王茵说,平时要尽可能选择蒸、煮、炖、焖、拌、急火快炒等烹饪方式,少用油炸。用煎的方式代替炸,也可以减少烹调油的用量。动物油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较高,所以多选择植物油,尽量不用动物油。

  那么,最均衡的营养结构是什么?“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40余种,均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王茵说,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有益膳食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只有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我们建议,每日摄入食物种类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且能量低,对于满足人体微量营养素的需要、保持人体肠道正常功能以及降低慢性病的发生风险等具有重要作用。蔬果中还含有各种植物化合物、有机酸等成分,能够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人体健康。”

  以上标准主要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的建议,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就是“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糖、盐、油的大量摄入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因此,合理控制和减少糖、盐、油的摄入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延长居民健康生命。

  说到合理的膳食结构,王茵认为,目前大多数人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偏低,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存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膳食结构发生改变,畜、禽、蛋等动物性食物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此外居民烹饪习惯多重油、重盐、重糖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健康中国行动》提出了合理膳食行动。《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指出,合理膳食行动是要针对全人群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重点鼓励全社会减盐、减油、减糖。对“为什么要合理膳食,什么是合理膳食,怎么做才是合理膳食”,分别从政府、社会、家庭个人3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且特别突出了个人应对自己的合理膳食负责的理念,每一位老百姓都要行动起来。

  王茵认为,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将食物纳入可持续发展计划——一方面注重膳食均衡,另一方面考虑将环境因素加入到膳食指南中。“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研究完善盐、油、糖包装标准。修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将均衡营养的观念变成饮食文化,将这种影响带给孩子实现代际传递,让这种饮食文化、营养文化能够扎根在人们的心中。”

  为了减少“甜蜜”和美味带来的负担甚至伤害,我们需要做的,还真不少。

标签:饮料;合理膳食;研究;膳食;糖果 编辑: 陈彩燕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