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中小学  

中国式陪读

2018-03-06 09:48:45 来源: 南湖晚报 姚海芸

  海宁市青少年宫大厅里,许多家长在等待上暑期兴趣班的孩子。

  海宁市康桥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小班新生忙碌的家长们。

  海宁市图书馆,妈妈陪女儿一起看书。

  刚放学,来接孩子的爷爷已经准备好了点心。

  放学了,奶奶背着两个沉沉的书包和孩子们回家。

  【编者按】

  初心·前行

  是树苗,总会长大;

  有开花,就有果实。

  十年育树。

  2006年,嘉禾大地上栽下了一棵幼苗——嘉兴市摄影家协会女摄影家分会,如今已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结出了累累硕果。

  伴随着一声声揿下快门时动听的“咔嚓”声,一批批嘉兴本土女摄影家在成长:从举办摄影讲座、普及摄影技术、激发摄影热情,到每年确定摄影主题,展示女人眼中的家庭、亲人,家园、世界……嘉兴女摄影家们用细腻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定格时间、记录生活,捕捉了一个个精彩的影像,也留下了嘉兴女摄成长的足迹。

  2018年,嘉兴女摄迎来了本命年。12年一个轮回,嘉兴女摄在成长,女摄影家在思考;她们开始形成自己的拍摄风格,她们带着思想,带着情感和温度,记录着我们生活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的人和事……

  从今年三八节开始,嘉报视觉陆续推出嘉兴市女摄影家“十姐妹工作坊”的专题摄影作品,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姚海芸的专题摄影作品《中国式陪读》。

  爱摄影,爱生活。

  新一年,女摄影家整装待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家有读书郎,全家跟着忙。这是中国式家庭的写照。

  假期才刚刚开始,许许多多的家长就变得更加忙碌了,陪着孩子辗转于海宁市区的各类“文化辅导课”和“兴趣班”。

  单位的小王想约个小伙伴去户外游玩,一圈电话打下来,十个有九个都告诉她:“不好意思哦,今天陪孩子上兴趣班……”

  瞧,每天下午5点刚过,在乡镇小学教书的曹老师已匆匆吃过晚饭,陪儿子赶往市区的“英博”培训学校。儿子今年刚刚小学毕业,趁暑假报名参加了“小升初英语衔接班”的学习,于是每晚陪着儿子上辅导班便成了曹老师的“功课”。

  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是一种亲情的陪伴,是家长以牺牲自己的爱好和追求为代价,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全程参与和陪伴的一种行为。家长“陪读”如今已不是新闻,最近网络热搜的“妈妈吼孩子做作业”已被“吼”成了各种段子,不少小学生家长都表示有辛酸的吼娃“血泪史”,其中,不知道蕴含着多少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心血、期望和辛酸。

  陪读画面各式各样,但无不透出家长们的含辛茹苦。

  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父母对孩子的那份爱,就已悄悄地转化成了一份期望和寄托。“中国式陪读”无疑在透露着一个信息,那就是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也可以说是对孩子满怀期望的爱,以及因爱和期望产生的焦虑与寄托。

  其实,“中国式陪读”是把双刃剑,明显弊大于利。这影响了家长的事业和正常生活不说,就连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初衷恐怕也难以实现。一些教育专家也曾呼吁,过度依赖性陪读,可能会给孩子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良的影响。

  这样看来,在“中国式陪读”的背后,家长何尝不是一种无奈!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这到底是甜蜜还是痛苦呢?

标签:孩子;陪读;家长;摄影家;海宁市;兴趣班;嘉兴;初心;摄影作品;嘉兴市 编辑: 成竞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