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中小学  

如何越学越“减负”,“金牌教练”来支招

2018-03-16 16:29:00 来源: 杭州网

  随着国家对杯赛禁令的执行,很多家长松了一口气。“以前杯赛的压力特别大,给孩子报了四五个数学班,就是怕在竞赛中掉了队。现在禁令一下,孩子们也用不着急于一时出成绩,班也一下子就少到了一个,只保留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班虽然少了下来,但是对有意想孩子学好数学或者对孩子思维方面进行开发的家长来说,对效果的要求一点也没有降低。

  如何在新的环境中,既能切实“减负”,又让孩子的学习效果更好呢?

  杭州理科集训队主教练、华杯赛金牌教练员王志远老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找准时机,“时机最重要”。虽然比赛没了,但是周围人送孩子学习数学培训的时间却越来越早。之前有媒体报道,杭州参加数学培训的孩子,正在朝低龄化方向发展。“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一是跟二胎多了有关,一些家长从大孩身上总结经验,觉得早点学有必要;二是家长的跟风现象越来越严重,只要班里有孩子在上培训班,其他家长就不淡定了,怕自家伢儿不学会吃亏。”

  王志远老师则道出了实情:“其实,并不是越早开始学越好,而是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最佳开始的时机,时机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时候开始最好呢?

  主要是看孩子是否有“小心思”。也就是,您的孩子能够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者让你觉得有些惊讶的聪明而又有道理的解释,又或者能够做出一些抽象的总结,这个就是合适的时机了。

  “有的孩子二、三年级开始比较适合,有的孩子可能到四、五年级开始反而比较适合。而且,每个孩子适合的难度和进度也不相同,没有必要一概而论。相反,我们周围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孩子因为开始的时机不合适,很难听懂老师在讲什么,反而早早掉队,失去了学好的兴趣和信心。”王志远老师说道。

  其次,建立好一些基础的习惯。

  对思维的开发不是一朝之功,而是一个不断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可以配合一下几点习惯的建立:

  1.低年级时鼓励为主,不着急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刚开始学的时候,可能个别题目孩子一时半会弄不清楚,有的家长认为题目必须都搞得明明白白才算真正掌握,就给孩子弄个半个多小时。其实遇到这种情况的话,您不妨先不着急,不要纠缠个别题目,给他放一放,把这个题目做个记录,隔些日子再试试看。而到了五、六年级之后,则要形成知识点“不留死角”的习惯,这是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年龄特点。

  2.养成练习和阶段回顾的习惯。刚开始的阶段,建议孩子每天做2-3题练习。题目不需要难。每1-2个月,回顾下孩子最近学了什么,做一些复习。

  3.自主完成练习。尽量让孩子独立自主的完成练习,偶尔遇到了读题不清的情况,家长可以适当给予帮助。不建议越俎代庖,过分辅导孩子。

  4.循序渐进,逐步加大难度。等到孩子对自己有信心,也有兴趣的时候,偶尔挑战下难题,等到他有了克服难题的成就感时,很多东西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保持好心态,不焦躁,不盲从,不盲目攀比。

  每个孩子的性格、兴趣倾向都不同。王老师介绍说,根据之前的科学研究,一个孩子的性格和兴趣倾向一半以上是先天决定,而具体到每个孩子的身体发育、心理发育、智力发育、心智发展更是有先后快慢的区别。“二月料峭梅花开,三月芳菲是桃花,四月争艳樱花盛。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更没有必要要求所有的花儿都在同一时间开放,对于孩子也是同一个道理。”

b8a38673aa8a1c132b5502.jpg

  2008年以浙江大学校级优秀毕业生荣誉硕士毕业,并开始从事小学数学竞赛教育。

  2010年开始尝试将“波利亚数学教育思想”应用于小学数学竞赛领域,并创立了“MIM”(多元智能数学教学法)教学法。利用“高观点”来审视小学竞赛内容,所教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业成绩均有较大程度提升。

  2014年,担任杭州理科集训队主教练职务,学生在全国数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多人次获得华杯赛、希望杯、走美杯全国金银牌。

  2015年,开始担任全国多项比赛出题、审题工作。

标签:减负;竞赛 编辑: 陈彩燕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