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中小学  

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力的学生?这场论坛告诉你答案

2018-04-06 15:01:06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朱戈倩 实习生 隋雪 通讯员 邵欢欢

  浙江在线4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朱戈倩 实习生 隋雪 通讯员 邵欢欢)近日,在杭州市南肖埠小学的一节公开课上,孩子们身穿不同国家的特色服饰,跳起了印度舞,打起了非洲鼓,还开起了“和谐号”动车……

微信图片_20180406144939.jpg

  这可不是学校精心安排的文艺汇演,而是来自于杭州市江干区第十七届“钱塘之春”教育高峰论坛之国际理解专场的一节展示课——《丝路同行》。

  早在一个月前,南肖埠小学的国际理解课程老师郑海英就给三(2)班的孩子们布置了这项有趣的实践任务,孩子们以小队的形式展开合作,每个小队选择一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调查研究,从服饰、饮食、人文、艺术、环境等方面入手,再以各自小队成员擅长的独有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带一路”上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

  “肯尼亚人民是运动健将,经常获得马拉松冠军”,彩虹小队的齐子涵向大家介绍道。

  课后,南肖埠小学林霞校长进行了经验分享。林校长表示:“学校的育人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懂礼仪、乐学习、勤实践、有特长的现代中国公民,丝路精神与其正好不谋而合,这才有了整体规划设计后的丝路春雨活动课程。”

  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南肖埠小学就开展了国际理解课程探索,从学科融合到独立的课程体系,让学生从小就具备国际理解力。

  论坛中,来自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杭州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的知名专家学者,也从自身教学实践、国外办学经验、国际关系等角度进行了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题分享,加深了一线的在校教师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认知和理解。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重要文件,还是热议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概念,都将国际理解教育提上日程。但是如何将理念落实,让国际理解教育走进学校一直是个难题。可喜的是,通过这场论坛,“国际理解教育”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成为有血有肉、可以具体实施的方式方法。

  “我们希望让学生从走进到学校的第一分钟,到走出学校的最后一分钟,每一分钟都在接受国际理解教育,学生应该把握世界发展的脉络”,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刘晋斌如是说道。

标签:杭州市;南肖埠小学;丝路;教育;学校;服饰;实验学校;孩子;公开课;和谐号 编辑: 徐嫣嫣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