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中小学  

专家解读2018年浙江高考命题思路及试卷

2018-06-09 13:38:43 来源: 浙江教育考试院

  今年高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已于昨晚公布。那么各科试题有什么特点和用意?看看学科专家的点评。语文、数学我省自主命题;英语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

  2018年高考浙江省语文学科命题思路

  2018年是“新高考”语文统考第二年。今年浙江省高考试题命制的总体思路稳中求变,稳中求新。试卷分值、结构、题型、难度系数等求稳,在强化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考查方面求变求新,进一步加强高考的选拔功能和教学引导作用,突出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一、价值观的确立突出“一个导向”

  语文学科在高考科目体系中特别具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故此次命题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推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

  以古代诗文为例,所选的司马光《颜太初杂文序》一文发表了对读书、立身、为政的认识,李颀的《送王昌龄》书写了盛唐诗人之间美好的友谊,《论语》命题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德”与“才”的关系。

  以作文为例,语料基于对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的提炼与概括,对根植于浙江文化的浙江成就的宣扬与赞美;题干部分,力求让学生在宏观视野中找到个人意义。通过作文,引导学生回望浙江文化传统中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感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时代精神,进而思考未来人生,把握实现个人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共振点。

  二、语料的选择突出“三个关注”

  语料内容的确定对于实现“立德树人”这个基本导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思考,浙江卷在全卷的语料选择上突出“三个关注”。

  (一)关注时代

  通过选定的语料,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当下。

  如在语言文字运用题中,选择了网络语言、电商平台、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等相关内容,引发学生思考;选择“最多跑一次”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浙江改革新气象。在现代文阅读中,选择有关“自然教育”的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重视生态文明;选择叶文玲写在80年代的作品与今年“改革开放40周年”相呼应。

  (二)关注传统

  突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这是语文学科的应有之义。本次命题的文言文阅读中,结合“文中信息的筛选”这个角度,设计了涉及古代官职的考点,提醒师生要注重对古代文化语词以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同时考查了《论语》。默写题也均选择名篇名句。

  (三)关注经典

  经典作品是历经时代考验而常读常新的,无论其语言还是思想都值得考生品鉴和学习。故而本次命题,现代文阅读选择了叶文玲的散文,文言文与诗歌阅读选择了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

  三、能力的考查突出“两个重视”

  高考语文的命题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语用水平、审美境界和人文涵养。此次命题,重视回归语文本质,在能力考查上突出“阅读和表达”两大方面。

  (一)重视阅读

  1、增加阅读量,重视细读与深读

  从阅读量的角度看,全卷文字量较2017年增加了500余字,增加阅读量是为了给一线教学一个导向: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提升。

  从阅读品质的角度看,本次命题特别注重文本细读与深读。如,现代文阅读《汴京的星河》第11题“文中横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考查考生对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所蕴含的艺术意味的鉴赏和审美分析能力;第13题考查对作品中关键句的把握与分析。文言文第16题的C选项也是如此,学生只有真正读懂这篇文言文并能准确提取其中的重要信息,才能正确答题。

  2、贴近学生实际,重视跨文本阅读

  贴近信息时代学生阅读特点的实际,本次命题现代文阅读部分采用了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形式,又融入跨文本阅读理念。语料选择由过去单篇文章改为4个语段材料,第一个语段为田野调查,是叙述性文本;第二个材料为调查数据统计表;第三和第四个语段为阐述性文字,分别论述了“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大大提升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3、防套路式答题,重视知识在文本中的运用

  本次命题为避免知识和文章的剥离、语言与思维的剥离,尤其重视知识在文本中的运用,以防止学生背术语、套路化答题的倾向。

  比如现代文阅读第9题,从过去侧重考查阅读后的信息筛选归纳概括,转向了阅读之后的语言信息概括与运用。要求综合分析四则材料,得出相应的事实和理论依据。第10题“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语言特点”,考查作家情感的表达与其所选择的语言之间的内在关联,注重从语言艺术本体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能力。诗歌鉴赏第20题,考查“点染”手法的运用,既回归了教材,又极好地规避了学生用诗歌鉴赏术语简单答题的现象。

  (二)重视表达

  1、重视表达的逻辑性、连贯性、准确性

  为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此次设题重视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比如,第5题语言运用,重点考查在上下文语境限制下,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以及表达的连贯和准确性。第6题的第2小题也有相关要求。

  2、“兼顾公平”,重视鼓励学生用擅长的方式来表达

  作文命题突出了重视学生思维和语言品质培养的导向。语料部分,既有抽象的概括,又有形象的描述,为具有不同思维特点和语言素养的考生,提供了表达的空间,有利于考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情感、思想和语言积累来写作。

  考生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达体验和思考。可以记叙,叙述自己熟悉的浙江人物和故事,从中挖掘浙江精神的因素;可以抒情,或抒发因浙江精神感召而来的澎湃激情,或表达耳闻目睹浙江成就时的切身感受;可以议论,或选取浙江历史文化思想和当下浙江精神中的某个方面阐发论述,或思考地方文化传统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或探讨从古代浙江文化思想到当代浙江精神的嬗变等等。总之,该题回望历史,又紧贴时代,可以大处着眼,也可小处着手,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特约作者:语文学科组

  引导教学,稳中求新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评析

  综观今年的高考语文浙江卷,紧密围绕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任务,增强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的考查,科学规划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并重的命题构念,凸显语文在高考科目体系中所独具的“化人以语、育人以文”的优势功能,“稳”字当头、难易适中、考查全面,既反映了我省深化课程改革的成果,又凸显了浙江卷一以贯之的稳扎稳打、探索创新精神。具体说来,有如下两大特点:

  一、引导教学

  今年作文在去年开放文体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开放,有利于在不同文体写作上各擅胜场的学生充分展示,同时体现了对学生选择权的尊重,与新高考扩大选择的价值取向呼应。

  大阅读在连续考了4年小说后,散文今年如期而至,高中语文教学兼顾各种文体,做到不偏废,这是基础教育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呼唤,试卷的教学“导向”意图鲜明。

  “教什么考什么”,引导师生关注教材、理解教材、活用教材,是今年语文卷的一大特色。除了传统的文言虚词题(15题)、名句默写题(23题)等之外,今年的第20题(“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最见命题者的“用心”。“点染”手法在《雨霖铃》中的运用,在苏教版必修四《雨霖铃》的课后“文本研习”中有专论,试卷在这里考的正是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生答题需联系平时所学,很好地体现了浙江卷对教材的重视。

  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依然凸显。由于今年的大作文由“论述文”改为“文体不限”,为求平衡,试卷就在前面的基础题和阅读题中加大了对逻辑思辨的考查,第5题考了逻辑推理,第6题要求写“评述性文字”,第9题要求概括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这些都反映了试卷的上述追求。

  二、稳中求新

  今年整份试卷的结构、布局与2017年基本相同,但稳中有新,平中见奇。

  小阅读的三道小题命题思想与去年相仿,但其取材让人眼前一亮。往年都是一个材料,今年选了四个相关材料,给考生以一种陌生感。

  大阅读的四道题中,第10题(“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第11题(“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皆有“去套路化”的追求,意在倡导考生的个性化解读,命意清晰。

  语言文字运用的第5题,在我省是个新面孔,给了考生以“新颖”感。该题考查的逻辑推理,本为考生所短,今年又是第一次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提醒广大师生,在高三的复习中要立足浙江,放眼全国,重视他山之玉。

  今年我省的作文题,立意高远,大气磅礴,一改浙江卷作文题一直以来关注人文的习惯,转而弘扬时代主旋律,引领考生走进时代,要求考生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思考怎样来传承“浙江精神”,做实做强自己,争做时代的弄潮儿。这样的风格转换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无论韩愈的“文以明道”还是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都说明文章写作要贴时代、接地气的道理。值得赞扬的是,今年作文题仍然非常注重对以往重视人文传统的继承,明确揭示了浙江文化传统对当今浙江精神的滋养作用。浙江考生要写好这篇文章,须审清题意,抓住“务实”“知行合一”“经世济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等语,结合自己的体悟,化大为小,避免写大写空。

  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徐桦君

  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童洪星

  2018年高考浙江省数学学科命题思路

  2018年是浙江省高考改革不分文理科考试的第二年,数学命题组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严格遵循《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在充分吸收首次命题经验的基础上,合理定位考试目标,贴近我省高中数学教学实际,采取“放低起点、减缓坡度、增加层次”的命题策略,实现稳中有降,凸现基础,体现“育人与选拔兼顾,区分与导向兼顾” 的命题思路,命题在能力立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素养立意。

  一、稳字当先,稳中有降

  稳定试卷结构,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类题型及其题量、分值保持不变。稳定试卷题型功能,选择题、填空题仍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强调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解答题仍以考查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主,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对推理论证能力、运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稳定试题风格,试题文字叙述、字母表示、图形表述都自然清晰、叙述简洁清楚。

  难度设计上,正视现行教学实际,通过“低起点、宽入口、缓坡度、多层次”的手法,在各类题型中设计了不同难度梯次的试题,整卷难度略有下降。

  二、立足基础,素养立意

  试卷立意鲜明,强调基础。在基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框架内构思题目,不出偏题怪题。试卷力求全面考查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题量、分值与《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规定的课时数基本匹配。对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平面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支撑高中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进行重点考查;对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随机变量分布列等内容进行基本考查。

  三、倡导通法,重视教材

微信图片_20180609133151.jpg

  四、关注全体,彰显育人

  试题的选材关注全体考生。设计背景公平,设问通俗易懂,试题编排由易到难,拾阶而上。压轴题难度下调,有利于考生克服面对压轴题一看就放弃的畏难心理。设计了《张邱建算经》中的百鸡问题,彰显数学学科育人,同时与倡导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的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

  试卷从稳定性、科学性、公平性、选拔性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考量,为全体考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数学素养的平台。

  特约作者:数学学科组

  朴实于外 隽秀于内

  2018年高考数学浙江卷评析

  2018年是浙江省新高考开局的第二年,也是全国2017新课标公布后的第一年,试卷严格遵循《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依照《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既注重基础又兼顾选拔梯度,秉承了“简约中显大气,朴实中有灵气”的风格,坚持能力立意的原则,充分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学习潜能,彰显了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命题立意高、构思巧、回味浓,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又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

  一、注重基础,关注梯度

  试题立足于知识点的覆盖,选择题前8题、填空题前6题、解答题前2题都重视双基回归教材。注重问题解决的通性通法,重点考查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如第20题对两类基本数列和数列问题解决中的基本方法进行了有效综合的考查。试卷结构适合文理合卷,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纵观全卷,试题起点较低,入口较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拾级而上,整卷多题把关,梯度合理恰当。解答题最后两题以及这两题的两个小题和以往相比呈现平行难度,对能力层次较高的学生提供了恰当的思考空间,体现了较好的区分度。

  二、语言简洁,体现本质

  整卷试题表述简练精准,各类题型背景熟悉,命题角度新颖别致,载体简单、蕴含丰富。同时,许多试题让考生感到题在书外,根在书中,朴实于外,灵动于内,淡中见隽、回味无穷,如选择题的第8、9、10题以及填空题的第15、17题等均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解答题第21题凸显了解析几何化斜为直的思想,既体现了数学本质,又让人感受到了命题者的独具匠心。

  三、立意精准,考查能力

  试卷注重能力立意,以知识为载体,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领会数学本质,并能合理灵活运用,同时丰富而又深刻地考查了数学思想与理性思维。如第8题在同一问题中比较立体几何的三种角,考查了立体几何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本质思维,第9、15、21、22题等都蕴含着等价转化思想。同时,第11题通过数学史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形成的过程,体现了数学的思想性和数学的文化传承。

  四、情境合理,凸显素养

  整卷通过知识交汇等方式,呈现自然合理的情境,展示了“平和中见关怀、沉稳中显活力、自然中现宗旨”之意图,给人以自然、流畅,质朴、和谐的深刻印象。如第17题椭圆与向量的综合、第21题椭圆与抛物线的结合,都创设了较好的问题解决情境。试题凸显了新课程对数学核心素养考查的导向,注重抽象、推理、建模等要求,压轴题第22题以函数、不等式等核心知识交汇为背景,蕴含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素养的要求。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  特级教师  斯理炯

  海盐教育研训中心  正高级教师  沈顺良

  文化为先 思维基础 素养立意

  2018年高考英语浙江卷评析

  “狄更斯干过出版商吗?”“福特汽车给美国带来了什么?”“乔迁新居,如何更好地融入新社区?”“时间与金钱的账应该怎么算?”“西方人到了中国,到底更喜欢自己做饭还是下馆子?”“想当英语协会招聘的志愿者吗?”“去美国大西部,初次骑马迷路,你有锦囊妙计吗?”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者想“献计献策”吗?请来浙江参加今年6月的英语高考。

  高考英语2018年6月浙江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充分考虑本省考生群体水平,整体难度适当。试题从选材到命制,注重知识与应用、基础与创新的平衡,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入,凸现思维能力的考查,强调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素养立意,探讨文本的主题意义

  高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本试卷使用的语料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和语言水平,依托“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下创设的文本语境,倡导关注文本的教育意义,测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文化为先”便是本试卷的一大特点。

  听力材料力求创设各种日常生活情景——“旅游租房观宠物,木匠移民再求学”,涉及学习、旅游、租房等个人经历,也有象动物的生活习性等语料。

  阅读理解以说明或议论类的文本为主。A篇探讨英语文学史上的泰斗狄更斯的历史地位,以此纪念这位文学巨人。B篇聚焦塑料袋或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如棉布袋)哪个对环境更不利。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必须应用批判性思维的阅读。C篇分析美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史对美国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阅读部分的第二节是一则说明文,讲述乔迁新居后更好更快地融入新社区的四大策略,如保持清洁卫生、做个热情的有心人等,这不能不说是有一种德育功能的。

  完形填空是一则夹叙夹议的文本。作者认为,越忙的人越可能把事做好,时间“过多”反而会把事搞砸,考生可从中领会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艺术。

  语篇型填空讨论“上馆子”三大成本:费用、对身体的影响和肥胖,作者主张自己下厨。

  应用文写作要求考生写一封应聘“校英语协会志愿者”的信件,而读后续写一如既往,且与首次考试一样,还是“迷路”为“缘由”。

  二、基于语境,注重试题的思维层次

  本试卷设题注重梯度,基于语料的情境,测试考生在不同思维层次水平的表现能力。例如,听力试题虽有少量试题考生可使用听到的信息直接答题,但需要推测说话者之间的关系、对话的场所、人物的情绪等试题也有不少。阅读理解第一节的10个小题中,考查逻辑性思维的有4个小题(第21、24、25、29小题)、评判性思维的有5个小题(第22、23、26、28、30小题)、创造性思维的有1个小题(第27小题)。阅读理解第二节涉及3个主题句。夹叙夹议型文本的完形填空要求考生时间注意部分与议论部分的一致性,即例子服务于观点的意识,涉及到故事情节推进、主旨等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断能力等方面。

  语篇型填空有多处要求考生建立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如第59小题remember后的visit用visiting(即过去已经必生过的事)还是用to visit(即将去看朋友),只是意义的区别,而单纯从语法的角度看都是正确的。再如第64小题,填weighing或weight在语法上也都是可能的,但结合文本所讨论的话题,前者是错误的,因为前者作动名词,意为“权衡”。

  书面表达中应用文写作延续了近年的命题思路,但内容整合中学生需要讲清写作目的、三大原因或目的、要求被录用这三点必须合乎逻辑地表达清楚,必须考虑写信的对象,用合适的语气表达写信者的要求,这些无不与正确的思维相关。

  本次考试又一次以“读后续写”作为“大作文”,既出乎意料,更在情理之中。此题对考生的三种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缺一不可。续写部分考生的发挥空间较大。但这是人与自我主题下的一则叙事性文本,续写中可以考虑以具体的细节表达诸如父爱、做中学、体验过程等主题。

  三、关注文学,体验语言的赏析思用

  本次试卷要求对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更要关注语用、思维与文化。信息加工的层次性是历次考试设题最主要的基础。高中英语教学要不断加强阅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研究,高中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和阅读教学能力,进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思考英语教学,注重基础,重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创造机会帮助学习者发展思维能力,基于核心素养,改进英语教学。不管以后的“大作文”考的是概要写作还是读后续写,充分重视文学作品和经典美文的教学,体验语言的赏析思用,是高中英语教学和研究的重中之重。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葛炳芳

  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  高中英语教研员  周建林

标签:考生;试题;试卷;学生;命题思路 编辑: 李爱红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