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台州市学院路小学的学生们在空中农园种植植物。
近日,我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少工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用3年左右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实践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实践教育的氛围。
《意见》主要是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机会减少、劳动实践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劳动观念偏差、轻视劳动实践、不会劳动实践、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明确提出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践教育。
安排适量的家务作业
目前,很多台州孩子的自理能力亟需加强,有些学生家里的卫生是保姆打扫的,衣服是奶奶洗的,红领巾是妈妈帮忙系的,连铅笔也是长辈一下子削了10支轮着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很多孩子都知道,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家里从小到大都没有碰过扫把。
《意见》明确指出目前的劳动实践教育有待改进,认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实践教育在思想上没有真重视,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在中小学的教学实际中,片面重视书本知识学习和结论的记忆,忽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在现实生活应用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所以,以后必须要强化课程实践中的劳动实践教育,要开足开好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化学科教学的实践应用环节,探索STEAM(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跨学科学习活动,推进学科创新实验室建设。
另外,还要开发实践类选修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普通高中学校应结合当地产业和学生需求,开发丰富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意见》认为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劳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开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木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等。
今后学生的家庭作业中,学校还得安排适量的劳动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在家里多学点劳动技能
我省出台的这项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的教育意见,马上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有很多家长也在第一时间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终于开始重视中小学生的劳动实践教育了,可喜可贺。”
我市多位小学校长也表态,劳动教育如果光靠学校来完成,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劳动教育包括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这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铺相成的,学校教育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应该要重视劳动教育,但不能把本该家庭完成的劳动技能、生活技能变成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没有这么大的功能。一个小孩成长过程中必须的生活技能,主要应该在家庭中完成。”椒江一位小学校长在记者采访时说。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比如劳动方面,学生要做值日,还要大扫除,班主任平时也会偶尔布置一些劳动的家庭作业,特别是在假期里,应该说做得已经挺不错了。”他说。
台州市不少小学已有劳动课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市有不少小学早就行动起来,开设了不同的校本课程锻炼。不同阶段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家帮助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需要学什么,课程里都有安排。
比如台州市学院路小学,刚入学的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学生就有一个入学课程,需要学会几个项目,包括打扫卫生、文明列队、自己穿衣服整理书包、学削铅笔等。每个项目又有具体要求,比如清扫地面,要学会使用扫帚打扫,会清扫角落垃圾;会将垃圾扫入畚箕,并倾倒到垃圾桶;及时倒垃圾,看到纸屑主动捡起。市学院路小学副校长李敏珍告诉记者:“我们一年级小孩子进入校园后,我们会给他们看一个学校自己拍摄的入学视频,教孩子们劳动的具体方法。”
李敏珍说,学校还会有一些综合实践课,包含了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等课程,里面就有很多与学生劳动技能有关的内容。“我们有手工与工艺制作课,制作风筝、模型船、模型房子、飞机等;老师还会布置一些家庭实践类作业,比如让学生回家学烧一道菜,帮助家长洗衣服、然后回校后在班级内交流;学校还有一块‘耕读园’空中农园,孩子们在这块土地里自己种菜、收获农作物,享受劳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