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4个教师节,老师们共同的节日。上城教育也借此机会向人民做一次汇报。
最近一年,是上城“美好教育”深入发展的一年,教育现代化、国际化、优质均衡步伐不断加快,发展内涵持续提升——
上城区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成为全省唯一获评的县区级教育局;在2017年度浙江省教育工作业绩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单位;在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绩效考核中获得三连冠;在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比中,获得1个一等奖和2个二等奖,成绩领跑全省;在省第十二批特级教师评选中,7位教师上榜;推动“入学跑零次”改革,经验被省委办公厅采用并推广……
现象
全区教师总量只占全市的4% 一届走出7位“省特” 居各区首位
在此次的区教师节总结表彰大会上,何慧玲、邵虹、吴恢銮、叶晓峰、俞林亚、张娟萍、钟玲,7位新晋省特级教师悉数亮相。
浙江省特级教师,每四年评选一次,其含金量非常高,是教师的最高荣誉之一。在教育界,一位老师业务好不好,专业素养够不够强,“特级教师”是最高的评价。
今年浙江省公布的省特级教师名单中,杭州有47人,其中17人来自是直属单位和高中学校,30人来自于区、县(市)的初中、小学、幼儿园。按人数统计,上城全区教师总量只占全市的约4%,却在一批中走出了7位省特级教师,居各区首位,实属不易。
算上新晋的这一批省特级教师,上城共有52位“省特”,目前在职24位。此外,还有28位区特级教师。
在表彰大会上,看到张天孝、张化万、杨明明等一张张在全省甚至全国名气很大的“省特”老面孔,再看看那些省特级教师中的“新人”,不得不让人感叹:上城教育根深叶茂,新老名师之间,精神、学术、德行的传承一直延续。
揭秘
为什么上城教育“根深叶茂”? 四级人才梯队计划保障师资队伍“造血功能”
打造教育强区,师资是核心竞争力,是第一资源。这些年,杭州各区对于教育人才都是“求贤若渴”。而打造教师队伍,相对于“输血”,上城区更善于“造血”。一个只有18.1平方公里的城区,自主培养了如此之多的特级教师,这正是上城基础教育一直保持全省领先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这样强大的“造血”功能背后,则是上城探索出的一套科学严谨的教师培养制度。这套制度,也被不少地方借鉴。
近年来,上城区逐步构建了以省特级教师为“尖端”、区特级教师为“高端”、区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五阶段”获奖教师为基础的“四级人才梯队计划”。
用“环环相扣、承上启下”形容这个四级人才梯队建设再合适不过。在上城,各个层级都有名师开设工作坊。如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学员,可能是区学科带头人,而区学科带头人可能摇身一变又成了名师工作坊的导师。“每个层面的老师,他也许要承担两个角色:一是上一层的学习者,二是下一级的导师。名师的自我学习属性和辐射属性,得到了最好的释放。”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说。
“我就是这套教师培养体系的受益者。”新晋第十二批省特级教师钟玲说,她教师生涯里的两次研修,都对她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一次是2003年,申请参加了3个月骨干教师脱产研修班,当时的研修班云集了张化万、杨明明、王燕骅、王莺等大咖名师。还有一次是2006年到2009年,在浙派名师工作站做了3年学员,张化万老师是工作站领衔人。
“有时候上课的一个环节,经名师指点后,只要稍微改变一下顺序,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名师视角。”现在已成长为名师的钟玲,自己也在上教院附小开设了名师工作坊,她要把自己从“老前辈”身上学的东西,传递给年轻一代教师。
如果说根据业务能力的多级人才梯队,是上城名优教师培养体系的一个“多维生长台”,那么根据教龄长短划分的“五阶段”获奖教师助力计划,则是名师成长的“基础平台”。“新苗奖”“新秀奖”“能手奖”“风华奖”“红烛奖”,各教龄段教师都有舞台和前进动力:新教师需要手把手关心扶持;青年骨干教师在专业上已经有了成长,需要前辈切中要害进行点拨;老教师进入职业“高原期”,需要重新点燃激情。
在这个“多维生长台”上,上城区的每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同时也对下一步奋斗目标了然于心。而教师们的成长轨迹,就像一条曲线图,永远是朝上走的。
政策
落实行政管理考核奖励 扩充青年公寓“容量” 让老师们“安居”“安心”“乐业”
今年上城区委书记陈瑾的讲话中,透露出的不少信息,让全区教师们感到振奋:
继续实施人才经费奖励,在原有骨干教师奖励机制基础上,统筹安排正、副校级干部以及学校中层管理团队的考核奖励,激发更多教育骨干积极性,实现教学业务成长与管理干部提升的双轨并行,形成教育人才选拔、培养、评估、激励的完整体系;
在确保原有青年教师公寓供给基础上,再大力挖潜,为青年教师再提供150个以上床位,确保新教师三年内不用为住宿问题而发愁,并力争延长到四年。
……
“一项项政策的背后,体现着上城区委区政府对教师的全方位支持。”项海刚说。
为了鼓励优秀教师,近年来上城区不断提高全区优秀教师受表彰的比例。今年“君子兰奖”获奖人数增加到2个,上城区教育发展基金会一次性奖励30万元;“米兰奖”也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10个,基金会给予奖励10万元。此外,“红梅奖”“金桂奖”“银桂奖”分别给予50000元、5000元、3000元的奖励,这个照顾到了面的教师奖励体系,让更多的上城优秀教师增加了职业获得感。
“今年我们还将统筹安排正校级干部、副校级干部,以及学校中层管理团队的考核奖励。”项海刚说,过去谈到教育人才,一般都指向教育教学层面,但要办好一所学校,还要管理层面的提升,所以上城未来要着力培养一批管理人才。只有学校这艘船的“舵”掌稳了,才能朝着“美好教育”的目标稳步前进。
“这些奖励政策,对我们来说绝不仅是物质上的激励,是对我们坚守在行政岗位的高度认同,能有效推动着我们在学校管理上下功夫、扎实干,为上城教育持续出一份力。”一位学校中层干部告诉记者。
教育强区,除了有名师骨干的引领,也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对于年轻教师的生活问题,上城区教育局这个“大家长”也非常关心。利好政策再次袭来。今年,在确保原有青年教师公寓供给基础上,上城区大力挖潜,为青年教师再提供150个以上床位,确保新教师三年以内不用为住宿问题发愁,并力争延长到四年。“区里给我们解决了住宿问题,让我们新老师的生活一下子没有了后顾之忧,我们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回馈上城对新老师的关爱。”一位刚入职一年的新老师说。
这种对教师群体的重视,对教师价值的认同,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向心力,牢牢地拴着教师们的心,也让大家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满满。
延伸
走出省市 迈向全国 奔向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上城教育要做好“纽带”
今年5月,省特级教师蒋军晶、区特级教师陈滔,出现在湖北鹤峰五里乡苏区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支教送教活动。
名师们在给当地孩子上课的同时,也让当地的老师们受益匪浅。一位听了蒋军晶作文课的老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蒋老师通过讲写作方法,引进动画观察、看电影、办报刊、加强各种生活体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听了这节课收获太多了,感觉今后对待写作课有了新思路。”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对于上城教育来说,其优质师资不再只是辐射一个区域,而是以更大的胸襟和气魄,去惠及更多人。这里还有一份名单——
2018年,上城区优秀教师赴淳安千岛湖支教3人,赴衢州常山支教5人,赴湖北恩施鹤峰支教7人,赴黔东南雷山支教6人,赴新疆阿克苏支教4人。从杭州市到浙江省,再到全国,都能看到上城优秀教师的身影。对此,项海刚说:“上城的教育是一种共享式的教育,助力推动整个国家的教育优质均衡,上城教育人有这个大局意识、担当意识。”
除了辐射全国,上城教育人其实已经走向了世界。继“胜利实验”教师胡珏作为浙江省首位阳光学校教师,被选派到肯尼亚支教后,今年上城又有两位优秀老师——清河实验的马益彬和崇文实验的徐岚,分别被选往肯尼亚和美国芝加哥支教。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就是一条很好的纽带。实现教育文化输出,能将教育国际化推到新的高度。”项海刚说。
这些年上城区的教育国际化稳步推进。比如杭城首个国(境)外教师培训基地就落户在上城。加拿大高贵林市教育局局长亲自带队到访,和上城区签订“加拿大高贵林教师杭州培训基地”协议,今年起会有更多的加拿大教师来上城做交流培训。未来,将有更多上城教育好声音、中国教育元素通过培训基地传递给全世界。
项海刚本人,还曾受邀参加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组织的第二次全球教育创新智库会议。在此期间,他组织了多个层面的专题研讨活动,对比国内外教育前沿理念,定位上城教育的优势和方向,同时梳理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性教育”的上城经验,就优质公平、优秀师资、课程供给、科学评价等方面作重点交流,为会议提供了一个中国样本,“讲好中国故事”。
“最近一年,上城‘美好教育’发展势头很好,教育现代化、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优质均衡水平稳步提升。当前,上城正处在高质量建设一流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区的宏大实践之中,每一个领域都与教育息息相关。上城教育人要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切实推动上城‘美好教育’更上一层楼,站稳全国教育第一方阵。”
在上城区庆祝教师节总结表彰大会上,区委书记陈瑾不仅对上城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还对上城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许。同时表示,要尽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加大教师专项人才经费投入,逐年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安居”“安心”而后“乐业”。她的一席话,也让所有上城教育人在心里泛起阵阵暖意的同时,提振了更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