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中小学  

甘肃武威古浪四中:让农村娃能接受最好教育

2018-12-26 15:42:06 来源: 光明日报 记者 宋喜群 通讯员 席翡斐

  原标题:让农村娃能接受最好教育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学校篇】

  提起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四中这所学校,古浪的老百姓都说“这是全县最好的中学”。一是因为它升学率高,普通高中一次性上线率可达80%以上;二是教学设施好,高标准建设的教学楼、宿舍、操场、餐厅一应俱全。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这样一所好学校,却是由三所贫困山区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

  重整山区学校

  “以前山区学校的教学环境很差:22个孩子挤在1间不到30平方米的平房里,冬天取暖只能用火炉,很容易一氧化碳中毒,每到冬天师生们都提心吊胆。”原新堡乡初级中学语文教师李万福回忆说。教学设施跟不上,教学工作难开展,很多学生都转学到离家很远的学校。

  针对这种情况,古浪县委、县政府下决心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穷根,将教育扶贫放在第一位,把最好的设施留给学校,把最好的老师留在四中,打造一个全县一流的品牌寄宿制学校,让农村孩子也能接受全县最好的教育。

  2017年8月,结合贫困山区农民易地搬迁项目,由古浪县南部山区的古浪四中、横梁初级中学和新堡初级中学三所山区学校合并组建而成,位于古浪县黄花滩镇马路滩生态绿洲移民小城镇的新古浪县第四中学正式开学招生。

  目前,古浪县第四中学建有教学楼两幢,设有25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314名,教师74名;建有综合楼1幢,内设图书馆、图书阅览室、劳动技术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等功能教室;建有标准学生公寓2幢,可容纳1200名学生……各功能室以及各场馆设计新颖、装备完善,可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各类社团活动的开展。

  再塑学生自信

  新学校开学后,老师和学生都进行了大组合和大调整。如何让有差异的学生成为一个集体,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山区来的孩子几乎都是跟着父母易地搬迁过来的,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大多数缺乏自信,甚至有些自卑。”古浪县第四中学校长邸光琦说,孩子们很羞涩,见到老师不是绕路走,就是不说话撒腿就跑;课堂上回答问题也是扭扭捏捏的。

  古浪四中的老师们看到眼里急到心里,经过和同学面对面谈心,精心制定了师生三大融合理念:师生融合,血浓于水;生生融合,亲如兄妹;家校融合,互尊共赢。为了不让孩子们相互攀比形成落差,导致自卑心理,古浪四中还提出:不设重点班,但班班是重点,师资均衡;餐厅饭菜品种、价格完全统一,饮食相同;在学校必须穿统一的校服,穿着一样。

  “古浪四中不会因为新学校和家庭条件的差异而导致一个学生掉队。”邸光琦自信地说,现在明显感觉孩子们自信了、阳光了、团结了,上课抢着发言,课外活动也互相帮助积极参与。

  发展特色教育

  “学校不仅仅是学知识的地方,也是学做人的地方,教书和育人从来都不曾分开过。教育要有自己的特色,学校发展要有文化引领。”邸光琦说。

  在保证高升学率的同时,如何做高质量、有特色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既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又能有一技之长成了新的挑战。古浪四中以“仁、义、礼、智、信”为校园文化建设设计理念,校训及各幢建筑物的名称也按仁义礼智信的含义命名。同时学校还开设了国学馆、红色文化长廊等一系列特色场馆,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融入生活。

  “在新学校我不仅经常参加诗歌朗诵等社团活动,还学习电子琴演奏,现在已经会弹三首曲子了。”古浪四中九年级学生马维婷开心地说。

  有细节的德育、有特色的课程、有品质的课堂、有活力的学生、有智慧的教师,古浪四中经过重新组合,现在正扬起新的风帆朝着办成“知名、放心、满意”学校的方向航行。

  (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席翡斐)

标签:学校;山区学校;古浪县;教育;学生;农村娃;第四中学;孩子 编辑: 赵磊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