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中小学  

我和我的祖国·万名小记走读大浙江系列报道(12)

走,去天台!跟着浙江少年去传统诗意生活文化里体验

2019-08-05 09:13:3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潘心怡 实习生 李艳霄 摄影 王志

  浙江在线杭州8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潘心怡 实习生 李艳霄 摄影 王志)千百年前,文人雅士杖藜而行天台山,诗意行走在明月松涛、云蒸霞蔚之间,观飞瀑流水、听山野牧。8月1日至2日,浙江少年新闻学院的小记者们行至“发现诗路之美”的第三站——天台。

  天台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唐诗》与《全唐诗续拾》收载的2200余名诗人中,先后共有312人吟咏天台山,留下1362首壮丽的诗篇。

  研习《易筋经》,品味唐诗魅力;信步国清寺,体验活字印刷……在这一站,浙江少年新闻学院首期暑期班的小记者们“穿越时空”回到千年之前的“诗人同款”休闲游,又将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浙东唐诗之路研学基地

  学易筋经、咏《琼台》曲、品唐诗魅力

  唐朝诗人大多心怀天下,有浩然之气。《易筋经》作为一种流传至今的健身养生方法,亦有唐诗流韵。俗话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8月1日,小记者们就来到浙东唐诗之路研学基地,感知易筋经的魅力。

  依托唐诗之路研究院师资力量与学术成果,集结沿线唐诗故事,浙东唐诗之路知识抢答赛让小记者们充分体验了一把唐诗的魅力,天台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费卫元与唐诗之路研究院执行院长许增国也接受了小记者们的采访,对唐诗之路知识进行答疑解惑。

  紧接着,穿越古今,释放天性,小记者们摇身一变,穿上汉服,站上舞台,吟唱原创声声乐《琼台》。

  在“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中,小记者们一点点感知千百年前诗仙李白豪迈的气度与情怀,深度体验山水唐诗的魅力。

  天台山国清寺

  体验活字印刷 解读诗词传奇

  天台山的负氧离子高达7000个/cm3,是最好的天然氧吧之一。今日清晨,小记者们信步国清寺,呼吸天台山清新的空气,探寻天台山八景之“双涧回澜”,了解了“一行到此水西流”的典故。

  “一行到此水西流”碑立于国庆寺外丰干桥畔,上书“一行到此水西流”并唐代诗人孙誧之诗:“一行寻师触处游,到天台后始应休。因知算法通天地,溪水寻常尽逆流。”

  一行是当时世界上先进历法《大衍法》的编制者,也是世界上最早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天文学大师,他俗名张遂,一行是他出家后的法名。孙誧在诗中写到一行在全国各地求学算法,到天台山国清寺后,才找到真正的老师。因算法与天地相通,一行不远万里前来天台山虔诚拜师的行为感动上苍,连看来平常的溪水都自东向西逆流了。

  值得一说的是,“一行到此水西流”的现象实际是国清寺外两条溪涧交汇潺潺南流,只因到夏日,两条溪涧上游降水情况不同,有时东涧水量突增,会出现溪水西流的奇特之景,这一景象被后人乘坐“双涧回澜”,被列入天台八大景之一。

  进入国清寺,小记者们在导师的带领下,赏千年古树“隋梅”,观王羲之独笔“鹅”字碑,感知历史长河中的唐诗遗韵。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的一项重大革命,这一发明很大程度上改进了雕版印刷的缺点,提高了的效率。

  今天,小记者们也化身古代小“印刷工”,他们以山水唐诗为题材,在体验手工快乐的同事,也通过解读诗词中的传奇故事,深入了解了天台山唐诗文化的魅力。

  从嵊州、新昌行至天台,这个夏天,浙江少年们“发现诗路之美”的行程将告一段落,但发现诗路之美的向往,永远在路上……

  相关新闻:浙江少年新闻学院

  由浙江省记协小记者工委、浙江在线新闻网站联合主办,每年寒、暑假开班,媒体导师制,旨在发挥主流媒体在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及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以活跃在校园里的小记者和对传媒感兴趣的中小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是依托浙江省主流媒体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平台,启蒙和培养未来新闻星的摇篮。

标签:浙江少年新闻学院;天台;诗词 编辑: 陈彩燕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