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中小学  

烦打扫卫生、怕没话题尬聊……浙江网友发起网络投票,超八成家长不喜欢家访

2025-01-23 20:48:39 来源: 潮新闻 记者 朱丽珍

  寒假开启,这段时间,学校的老师们反而忙碌了起来,因为新一轮的家访高峰开始了。

  老师上门想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状况,家长们真实想法又是如何?

  几天前,有网友在微博上发起了一则关于家访的投票,结果超八成家长投给了“不喜欢”,而且占比最高的就是90后家长们。

  “平时的家访中,感觉家长还是比较热心和支持的,所以老师的感受和家长的真实想法,还是存在偏差。”对于这个结果,有从业20多年的老师感觉些许出乎意料。

  网络投票结果显示,85.9%的家长不喜欢家访

  6200多位网友参与投票

  85.9%的家长不喜欢家访

  关于家访的话题,其实每年寒暑假,都会被家长们热议。

  前段时间,寒假开启前,深圳有一位家长就在网络喊话,强烈建议取消家访。家长还罗列了目前家访存在的一些弊端,比如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意义;打乱了家长与老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节奏;干扰了老师的教学计划,而且手机和视频通讯已能迅速解决问题,将重心放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上更为妥当。

  这位家长的反映,很快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的回应——家访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也是班主任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家访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要。

  家长所反对的家访,特指的是“入户家访”。这是个别家长的要求,还是家长们的普遍想法?寒假到了,家访又被列入了老师们的日程安排,所以浙江有网友在网络上进行一场投票,如果家长们能说出喜欢家访或者不喜欢家访的原因更好。

  三天时间,投票的结果已经明显一边倒——全国各地6200多位网友参与,5300多位投给了“不喜欢”,占比高达85.9%,只有800多位网友投给了“喜欢”。

  而根据投票数据分析,参与投票的网友中,48%为80后,44%为90后,其余为00后和10后,也就是80后、90后的家长占了大多数。

  更有意思的,在两个选项的年龄分布占比上,投给“喜欢”的家长中,六成为80后,三成为90后;而在“不喜欢”的选项中,90后占比明显提高,占到了46%。

  看来相比80后家长,90后家长更不喜欢家访。

  “这个数据,我其实还是有点意外的。”发出投票的网友说,她也很好奇,家长们真实的想法到底是怎样的。

  “不喜欢”家访的投票中,90后占比最高

  最害怕为了家访要打扫卫生

  同是老师家访效果差别也很大

  对于家访,家长们真实想法如何?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几位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家长。

  “老师来家里,我都要提前打扫卫生,准备水果,心里压力挺大的。”沈女士儿子上初中,小升初的这个暑假,老师通知上门家访,因为是与班主任第一次接触,通知第二天早上8点半上门,“时间太早,真的是全家熬夜打扫卫生。”

  还有小学的家长说,刚接到老师通知,明天要来家访,“其实内心是十万个不愿意。家里乱糟糟的,还没来得及整理,原本的计划也打乱了。”

  另一位家长说,期末考完,正是家里最乱的时候。“本来就一拖二,家里还有个小的,已经精疲力竭。老师发消息通知第二天做好准备,可能会上门来家访,通宵收拾,白天也不敢休息,生怕老师临时有通知,结果等了一天也没来。”

  打扫卫生麻烦、效率低时间不好凑,都是很多家长不喜欢家访的原因。还有几位家长提到,主要是效率并不高。

  “感觉都是走流程,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家长吴女士说,家访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都很累,“老师一家家地跑,休息时间都花在路上,真正坐下来和家长聊也就几分钟,不可能太深入,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家长张先生女儿上小学,经历了两任老师的家访。“并不是反对家访,而是老师和老师的差别还是挺大的,家访效果也大为不同。”张先生平时工作忙,跟老师交流的机会不多,老师上门来家访,他觉得是加深互相了解的机会,“第一位老师就挺好,关心小孩子的日常情况,是有针对性地交流;第二位老师感觉就是走流程,说的话都是空话套话,感觉她也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样的家访就没有意义。”

  还有家长是社恐,面对老师觉得很尴尬,不可能交流真心话。“老师有没有对孩子用心,平时跟孩子的交流中就能看出来的,另外就是考试成绩也是一个体现。家访有时候还要请假,挺麻烦的。”

  图片来源于CFP

  微信、钉钉等新媒体手段增加

  家校沟通有了更多渠道

  家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家校沟通,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家访过程中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对于入户家访,支持的家长也很多。

  比如有家长说,让老师看看家里的环境和孩子的书桌,虽然都是刻意收拾和整理过的,但是还是可以让老师对孩子有个更加立体的印象。面对面观察,可以让老师感受一下家庭亲子关系,帮助分析孩子的心理状态。

  还有家长说,自己压力大,但孩子是喜欢的。老师来家里,孩子会感觉到老师的亲近。

  聊起入户家访,很多老师也有一些观点想表达。

  采访中,一位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的资深班主任感叹,家访很有必要,但不应该以上门入户“一刀切”。“20多年前还没有微信、钉钉,家长跟老师交流的渠道,只能面对面,所以那时候入户家访就是最好的沟通渠道。”不过这些年,她发现家长平时跟老师在微信、钉钉上互动就很多,再特地为了入户家访而上门,感觉必要性不大,“尤其不少90后家长,并不想把家庭情况暴露在外人面前。”

  另一位年轻老师则发现,有时候去入户家访,自己压力很大。“有些家庭的情况会让人很沉重,因为自己也无能为力。”有老师说,自己有一次入户家访,学生家长在喝酒,自己也是有苦难言。

  还有女教师回忆,怀孕九个月上门家访,路上要开车半小时,有时候还要爬六七楼。“真正想了解孩子情况的家长,平时就会跟老师沟通,不关心的家长,上门也不会关心。有些话题上门六年,每次强调的都差不多,但收效甚微。”

  图片来源于CFP

  杭州有超详细的“家访攻略”

  建议家访形式可以更多元

  关于家访,在采访中,家长们普遍反映,形式可以更多样化,不一定非要入户家访。

  有家长建议,希望家访地点可以放到学校或者会议室、咖啡馆等公共场所,老师提前排好时间,根据预约时间段进行一对一家访,这样双方都可以松弛点;还有家长说,学校提供了三种方式:电话沟通、在学校门口面聊、上门。“喜欢上门的让老师上门,我们选在学校门口,很轻松。”

  关于家访工作,早在2021年,杭州教育局就发布了关于《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指引》,明确实行全员家访。原则上三年内对每位学生入户家访一次,重点关注新生、新接班的学生、特殊情况学生等三类学生群体。同时提出,入户家访是家访活动的主要形式,具体可以采用“一对一独访”“多对一联访”等方式。根据需要,也可通过微信、QQ、钉钉等即时通讯工具开展线上家访。

  而在杭州上城区,2023年推出“家访工作指引六十条”,相当于一份超详细的“家访攻略”,包括告知学生家访时间、形式及意图,避免焦虑;不打听家庭隐私,不在家长面前随意议论其他家长或学生等等,对家访工作进行了细化。

标签:家长;不喜欢;入户家访;家访攻略;老师;90后;投票;网友;打扫卫生;微信 编辑: 吴俏婧

浙江一网友发起关于家访的网络投票,结果显示超八成家长不喜欢家访,其中90后家长占比最高。家长们反映,家访可能流于形式,打乱生活节奏,且需要提前打扫卫生等,效率低且实际意义不大。同时,随着微信、钉钉等新媒体手段的普及,家校沟通已有更多渠道。然而,教育部门认为家访是重要的教育方式,形式可以灵活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