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专题 > 专题稿件库  

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谢子静:“静”笔生画

2020-05-11 10:50:51 来源: 浙江在线

  【人物名片】

  谢子静,女,1971年出生于温州乐清,先后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中国美院,获硕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中国花鸟画的研究与创作,现为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连环画艺委会委员,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画院中国工笔画研究所创作员,温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微信图片_20200511104620.png

  白鹭、剑麻、鸡冠花,一纸素宣上,谢子静将女性的浪漫情怀铺陈在工笔花鸟画之中,融入了专属于她的内敛、柔和的气息,色与形交错、神与景相糅,现实和理想并行出一场万物缠绵之境,静谧,且素净。

  她专攻中国花鸟画,对大自然的一花一鸟,一草一石均投以极大的热情与兴趣。她时时被这些物象的优美情态所感染,每每此时便命笔记写,反复品味,不断揣摩,使这些生动的对象升华为初步的艺术形象存记于脑海之中。

  在她笔下,热闹是收敛的,摒弃了张扬,像一朵开到绚烂时却陡然寂灭的冷烟花;在她笔下,生机是一场秋事,盛极而败,败而再生。在她笔下,自然淳朴的个性和高尚的艺术气质辉映交织,恬静、典雅、淳朴、淡泊,积极向上,热情乐观,却能给人以无限遐想。

微信图片_20200511104739.png

谢子静作品

  “在画桌边上长大”

  “小的时候就在画桌边上长大,怎能对画不感兴趣呢。”谈起从小的绘画经历,谢子静笑着说,最初对于绘画的喜爱完全来自于家人的熏陶。“我爷爷是我的绘画启蒙老师,他在乐清是一位有名的墨铅放大画师。”谢子静说,每当爷爷铺开画纸,她便挨在一边,看爷爷如何用炭墨神奇地画出人像来。“爷爷专注的神情,邻里敬仰的眼神,这一切至今让我记忆深刻。”

  家里的氛围让谢子静从小生发了对美术的兴趣,时常要在废纸、墙板上涂鸦,这也为她此后从事美术行业奠定了基础。

  1989年,谢子静考入温州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接受系统学院派美术的教育,诸多良师的鼓励让她受益匪浅,让年轻的谢子静在大学期间确定以中国花鸟为主要创作方向,她受花鸟画家叶玉昶厚爱,追随他学习中国花鸟画。2005年,谢子静考入了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攻读硕士,师从画家顾震岩。“顾老师是研究宋人宋画的专家,在他的影响下,我也逐渐对宋画着迷。”谢子静说,那时候她就确定了宋代花鸟画的研究方向。

  2000年,谢子静回到母校温州师范学院(现温州大学)任教。时至今日,她已经成为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我现在行政、教学‘双肩挑’,而且行政的事务比较忙,但我依旧愿意奔走在教学的第一线,很享受与学生在一起的感觉。”谢子静说。

  平日里,她会教授一些花鸟画相关的系列课程,“我认为学习要从经典开始,所以比较重视学生对经典作品的临摹。让学生从宋画的临摹开始延续着宋元明清这样的经典作品,一路临摹学习。”与此同时,每年的3月春暖花开的时候,谢子静还会带着学生们外出写生,“因为艺术作品本身来自于大自然,要让学生们感受到这份‘自然’。”谢子静说。

  对老师来说,最大的欣慰莫过于学生的出色表现。许多学生在毕业后获得良好的就业,综合素质十分具有竞争力,并且获得诸多殊荣。2011年,谢子静指导的学生参加全省第三届大学生文艺展演,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12年,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第三届大学生文艺展演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

微信图片_20200511104752.png

谢子静作品

  寻得一份“静气”

  “画画是个人情感的一种宣泄,从最初灵感出现时的激动,到经过时间思考后的理性,再加上中间经历的各种辛苦,以及各种情感体验,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一种磨砺。”正因如此,谢子静在创作时会进入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她时常一个人去近郊写生,“我的创作来源于自然和生活,大自然都是我的素材。”谢子静说。写生是她记录大自然的方式,不同的景、物总能带给她一份惊喜,一份情感体验。她渴望借景抒情。

  平日里,校园中的花花草草,湖中的白鹭,都是谢子静的素材和灵感来源。她喜欢原生态的内容,追求纯自然的景致。“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以为天下正。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大自然中的自然物象,给予其一种“静气”,谢子静寻得一份属于她的安静,一片心灵的净土。她说,“中国画是让人静下来的艺术,它追求致静致远,调和天人。”净的画面、静的意境、雅的格调是她的艺术追求。

  细心观察下来你会发现,白鹭、芦苇、鸡冠花、剑麻等几种物象,会经常出现在谢子静的作品当中。她将这些素材和景别结合,结合自己当下的心境和情感,去创作出一幅属于自己的“心灵画卷”。“花鸟画很大程度上就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我会时常借助这些画中的素材和景物,来表现自己当下的心境。”谢子静说。

  在入选浙江省第十三届美展的作品《蒹葭苍苍》中,谢子静以平日里采风、写生途中所见的芦苇与栖息的白鹭为画材,以宋明院体花鸟画之雍容谨严的画风,参以文人画逸笔的幽远意境与简澹设色,营造画者心中氤氲已久的古典幽梦,旨在表现自然界动人和谐的一幕,寄寓着摆脱尘俗,融入超逸的自然景界,抒发了一种美好的心境。最终,反映在画上,这花鸟,已不是世俗的花鸟,它们构筑出画家心灵的家园。

  “翘首轻摇舞绛霞,紫衣抖擞问青纱。园林因我增姿色,苑圃红添更丽华。晓畅轻风皆瑞奇,晴柔景物尤祥嘉。蜻蜓轻展纤纤翼,款款飞回夕阳斜。”这是谢子静入选浙江省第十二届美展的作品《融风庭院总飞红》上的一首诗。在作品中,夕阳余晖下,一组组火红的鸡冠花争相怒放,一群群红色的蜻蜓在花间穿梭。“让我记忆非常深刻,野生的鸡冠花植株高大,姿态寥廓,我感受到了一抹生机,和茁壮生长的野趣。”谢子静说,情急之下她便命笔记写,后来托朋友帮其要来了一株鸡冠花,了解它的细节,再融入她的感情。最终成品后,谢子静的鸡冠花依然红艳,剔透得像是滚过胭脂的一滴水。

  工笔花鸟画是以色彩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谢子静回避了低俗呆板的忌病,以自然淳朴的个性和高尚的艺术气质去追求和探讨新的色彩境界。为了与过分的明媚、鲜艳进行区别,谢子静会在创作中大胆进行一些色彩上的革新:她画荷,虽色美,但荷叶大多呈现即将枯败之形色;她笔下的剑麻,不是现实中的浓绿,而是以蓝灰、绿灰为主调,淡而灰蒙。

  兴许是她的求艺过程一路顺遂,所以她的作品中没有明显的苦楚、悲凉,给人带去的感觉也是婉转而含蓄的。谢子静的作品以恬静、典雅、淳朴、淡泊为主旋律,而积极向上,热情乐观则是作品精神的内涵。在立意造景方面,看似寻常,但却能给人以无限遐想。

  多年来,谢子静笔耕不辍,并出版有个人画集《工笔花鸟——谢子静》,这是她辗转多个春秋,毁坏掉不计其数的半成品后留下的心血和精华。这些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第二届工笔重彩小幅作品展、浙江省美展、浙江省青年美展、浙江省花鸟展等,荣获一次金奖、一次铜奖和多次优秀奖,如2006年作品《荷风送香》获浙江省第七届花鸟画展优秀奖;2009年作品《蜻蜓与鸡冠花》入选第二届全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展;2010年作品《芦花》、《金秋》参加台湾“首届两岸当代百名女画家精品邀请展;2011年作品《乾坤生机》入选第五届浙江省青年美展;2017年作品《芦花深处》获浙江省第八届花鸟画展优秀奖等。

微信图片_20200511104725.png

  在“传承”中“蜕变”

  平日里,谢子静十分重视研习前人的传统艺术表现方法,尤其是把精力集中在探讨其原因、寻找其规律、挖掘其奥妙之上。她常常以一个探宝者的心境去逐一玩味,从取材、构图、创意、表达等多方位加以研究,直到有所领悟。而每次外出看到画工精美的彩绘时,她内心总是无比激动,也会以研习之心付出成倍的精力。正因如此,促成了谢子静与古戏台彩绘的“不解之缘”。

  2010年,谢子静赴苍南采风,当她来到静谧、秀丽的苍南碗窑古村落时,却看见了一座年代已久的古戏台,建筑完整无损,散发出悠悠的古韵。“戏台上的雕件、藻井让人赞叹,梁坊、藻井上的彩绘更让我惊叹!”谢子静说,一组组古朴、典雅的戏曲彩绘已深入脑海,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往后日子里,她陆续去乐清、永嘉等一些村落采风写生时,都不忘寻找古戏台。

  工作之余,她便开始关注和收集有关古戏台彩绘的资料。一方面,赴各图书馆及档案馆查阅大量的史料,了解温州的民间美术、温州戏曲的发展;另一方面,向民俗专家、民间艺人了解温州的民俗、习俗、戏俗。渐渐地她发现,当今全国学者对古戏台研究中,缺少古戏台彩绘的研究。

  “我也时常在想,我是一名大学老师,除了教学、创作之外,应该有这份责任对温州的文化做一些梳理研究。”谢子静说,温州作为戏曲之乡、百工之乡,文化资源丰富,如今经过多地对比发现,确确实实只有温州的戏台的藻井上有这么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戏曲人物的绘画,“传统的戏曲怎么跟民间的美术结合起来,应该是我接下来这半辈子要继续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课题。”

  于是,谢子静一边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戏台戏曲彩绘图饰研究”、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图饰搜集整理与研究”等课题,另一边开启了《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图集》的编著计划。保存较好的古戏台,基本坐落在比较偏远的山区里,怀着对古戏台彩绘的极大兴趣,这几年来,她利用节假日考察、拍摄了50多处戏台,行程近两千公里。奔赴温州十一个县(市、区)拍摄、收集现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戏台戏曲彩绘图共计450多幅。

  2017年,谢子静编著的《温州古戏台戏曲彩绘图集》一书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问世,对温州的戏曲研究、民间彩绘研究、民风民俗戏俗研究均具有相当的帮助。“我也希望能借此书引起各界注意,特别是政府的文化部门,应该有科学的修复彩绘方案,借鉴古壁画修复经验,邀集全国民间彩绘高手,以旧修旧,恢复古戏台彩绘的历史原貌。”

  与此同时,接触古戏台等温州本土文化后,谢子静对于作品的创作理念也有了些许转变。获2019年浙江省第十四届美展优秀奖《传承·蜕变》是谢子静近期的创作作品,画面表现的是温州古戏台的一组组戏曲彩绘图饰,辅以吉祥纹饰。彩绘人物动态夸张、生动,线条运用娴熟、流畅,色彩斑驳、厚重,以传统的工笔重彩技法记载了温州戏曲文化与民俗文化。作者认为其作品的得意之处在于画面以一只飞鸟置于前景,将不同时期舞台的图饰作为背景,达到穿越时空的联想。

  以花鸟画的形式来表达戏曲的题材内容可能当属首次,这充分说明谢子静对事物观察的敏锐性和大胆创意的精神。“从我本身来讲,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希望自己不仅仅是在书本理论中传承这些文化,更希望也能够在作品中传承中国画,在题材、技法、构图上,完成一种传承和蜕变。”谢子静说。这是她这两年的思考与突破,想借此以特有的视角和方式关注温州戏曲文化遗产和传统民间美术遗产,倡导温州南戏的传承与蜕变。未来,她将以身作则,竭力让这文化瑰宝永远留存在浙南大地上并得到延续。

标签:彩绘;温州;戏台;浙江省;花鸟画;作品;鸡冠花;戏曲;创作;美展 编辑: 林辰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