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4月21日讯(通讯员 林晓莹)“火神山医院建设从方案设计、建设施工到交付使用仅用了10天,让我们感受中国速度,体会中国力量,造了一个城市建设的神话。”浙江工商大学教师田敏在《建筑结构》课上变身思政课教师,向学生讲起战疫中的建筑精神:“应急医疗设施建使得中国建筑成为世界奇迹,这不仅对广大设计工作者,也对我们在校的工程管理学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思考。”
一段火神山医院建设过程的视频引起了师生热烈讨论,也引入了对课程主题的思考:火神山医院建造反映了什么精神?未来城市需要什么样的建筑?
冰冷的建筑,暖暖的真情
以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切入,田敏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责任感。
“宅”在家中快60天了,每天读着疫情相关的信息,大二学生李思玥有些焦躁、困惑。直到看到这段视频,在田敏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她红了眼眶:“这是一种民族自豪和自信心,让我忽然感觉青春是可以延伸的,因为我看到我的同龄人们正成为这一代最勇敢的人,也让我思考我能为国家、为自己的青春做些什么呢?”
“场地环境条件差,东西高差10米,周边只有一条主干道路通往工地,物资交通进出压力巨大,其次人员调集难度极大。”田敏告诉学生,火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中存很多困难,“4000多名工人和1000多台各类机械同时作业,箱式板房需求量大且各个厂家型号参差不齐,如何协调?这些都是工程管理过程中会遇到的……”
与疫情赛跑,为生命加油,短短7天火神山医院的双层病房已具雏形,雷神山医院也进展顺利。田敏结合建筑专业讲述建设者攻坚克难、逆行而上的励志故事,勉励学生在面临困难时坚韧不拔、从容不迫,培养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
这是一节建筑专业课,也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除了大学生,家长们也“挤”进直播间,这堂课也由此打上了与国家同向同行的烙印。
用最有“温度”的教材,丰富思政案例库
“许多专业课中都蕴含着思政教育资源,我们要把最强势的资源,最丰富的教材,最生动的教法带进学生的成长里。每个课程都要最大限度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将我们植根血脉的基因传承下去。”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金一斌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受到专业课程的‘魅力’,就会更有动力去学好这门专业来温暖更多的人,也才能更好地引导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月,浙江工商大学在“云”上开学,教师们从疫情为突破口,把“课程思政”做出“大商科特色”,打造在线教学的课程思政金课。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60多年她始终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的难题。”在浙商大教师冯立芳的《高级生物化学》课上,他向学生讲述屠呦呦发现、提取、纯化青蒿素的过程,让大家明白了科学的探索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要不畏艰险,敢于实践,一丝不苟,才能做出成果。
来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一的学生小程听完感触深刻,“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化学人,身上的责任很重,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要像科学家学习,时刻把祖国放心里,埋头苦干,潜心钻研。”
冯立芳还用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点去挖掘合适的素材建立思政案例库。他说,这一个个鲜活的思政案例是培育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最好教材。同样,在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就有个“红色管理案例库”,目前已经梳理了百余个与教学内容配套的红色案例,“企业危机管理”“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广泛导入运用。
课比天大,讲“有料有效”的思政金课
这样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思政课教学在浙江工商大学比比皆是。去年推出的“课说浙江”系列示范课“一课难求”,“领略浙江精神、收获中国智慧”,这是每一个上过“课说浙江”的学生的共同感受。满屏的“点赞”弹幕,整齐的走心好评,“课说浙江”滋养着一颗颗心灵拔节生长。
这次“疫情大考”极好地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在线学习平台上,浙江工商大学教授们主讲的“疫情防控公开课”火了。这些公开课主题涉及“疫情下的城市管理”、“疫情下的社会组织”“防控疫情中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等。仅一节课的时间,多门课的点赞数超30万。
按照教师和学生“两中心并重”的定位,无论是线下课堂还是在线教学,全部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全覆盖。如今,浙江工商大学立德树人的“大思政”越走越笃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