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即时报 > 高校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三融合一” 打造技能竞赛金招牌

2024-06-03 09:51:24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赛事,旨在展示职业教育成果,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培养出“全国技能标兵”“青岛市十佳设计师”等众多优秀学生,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将大赛与教学紧密融合,创新实施“四维三融”技能大赛育人机制,通过“岗、课、赛、证”四个维度,开展“岗赛、课赛、证赛”三融合一的教学机制。

  布满老茧的双手,是拼搏青春的最好见证

  曾斩获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工艺组一等奖的杨柳,回忆起在校时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双眼闪烁着奋斗者的光芒。

  选手在国赛比赛现场

  当年午夜时分,其他同学早已沉浸在甜蜜的梦乡,杨柳却在艺术学院的服装车间里紧张地踏着缝纫机。此时19岁的她,为了实现青春梦想,练就过硬本领,严格地按照服装工艺操作要求,对工作的每一处细节进行了上千次的训练,她不断地揣摩工作流程、技术要点和工艺手法,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她原本稚嫩的双手磨出了泡,渐渐又变成了茧。

  “每天都泡在车间,有时甚至超过12小时,就是想有新突破。”杨柳认为,职业技能训练是“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过程,只有通过勤学苦练才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能力完美融合,也只有在不断地训练中才能练就扎实的专业能力,提升技艺水平。最终,杨柳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以全程零失误和最高效率的优异成绩,获得“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工艺组一等奖,并获“全国纺织服装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标兵”荣誉称号。她用两年的时间,实现了“从零开始”到“顶峰相见”。

  如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早已融入杨柳的血液,敦促着她在工作岗位的新征程上不断奋进。

  从投入大赛起,命运的齿轮就开始转动

  2023年,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视觉艺术设计”赛项开赛在即,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2021级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朱柳姝每天都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紧张地进行训练。

  因该赛项是首次亮相国赛,没有相关可供学习借鉴的备赛资料和备赛经验,朱柳姝和李宇建老师摸着石头过河,结合日常专业学习,通过大量实操训练,不断强化对知识点和技能要点的理解及熟练掌握。大赛要求结合设计主题,5个小时内完成logo、海报、字体、包装、IP人物形象、排版、动态视频等项目的设计工作。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设计速度,还要有高水平的设计能力。朱柳姝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实训室争分夺秒地学习、训练。她先从背设计软件的各种快捷键开始,通过一遍遍地实操,朱柳姝能非常熟练地使用快捷键;同时,通过大量的专项设计案例练习,不断修改完善设计方案、总结设计方法和技巧,她的设计速度和设计能力大大提高。

  备赛期间正值炎热暑假,当其他同学已返乡开始愉快的假期生活时,朱柳姝还冒着酷暑坚持每天在实训室训练。为使自己在短时间内有新的提高,她索性住进实训室,让自己更加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

  2023年9月,在昆明,朱柳姝永远记得开赛的那天,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当天,她在紧张和兴奋的情绪中简单吃过早饭,随即开始了长达5个小时的比赛。赛场上,她紧绷神经全神贯注地投入比赛,从仔细审题到沉浸设计,她忘却了紧张和身边发生的一切。功夫不负有心人,朱柳姝以全国第五名的成绩夺得大赛一等奖,她也因此保送临沂大学,如今即将开启本科阶段的学习。

  实施“四维三融”育人机制,培育时尚产业技能英才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该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群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院连续2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曾7次承办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大赛经验丰富。通过技能大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建设。

  艺术学院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交流月”为抓手,坚持“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将大赛与教学紧密融合,创新实施“四维三融”技能大赛育人机制,连续多次获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2021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

  学生获202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一等奖

  “四维三融”技能大赛育人机制是“岗课赛证”的深度融通。“岗赛融汇”,以工作岗位需求为目标,将实际岗位需求与技能大赛相衔接,岗位能力与大赛规程、大赛内容相融合;“课赛融合”,将大赛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大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大赛评价融入课程评价,将比赛规程、考核指标与培养目标、课程安排、教学方案设计等相融合;“证赛融通”,将企业“1+X”职业资格认证与大赛技能考核点对接,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实现校企共同成长。

  近年来,艺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将工作岗位、岗位核心技能、大赛赛项和模块内容逐个细化分析,一一对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培养。学院成立“卓越工匠班”,构建“课赛融合”课程体系和“动态、多元、精准”评价体系,传授学生新技术、新工艺。同时,结合“1+X”证书考核点,专门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与发展。

  艺术学院共培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48人,20名学生在国家级、省级一类技能大赛中获奖。师生在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教指委、行业等知名技能大赛中获奖60余项,就业去向落实率始终在9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为100%。2015届毕业生马继新在国际品牌HUISHANZHANG担任首席技术总监,曾先后参与李宇春、周冬雨等红毯礼服造型相关工作,多次参与伦敦国际时装周的服装设计等工作,成为青岛知名服装设计师。杨柳、王庆、张明明等多名毕业生获“全国技能标兵”“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青岛市十佳设计师”等荣誉称号。

  实施“四维三融”技能大赛育人机制以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三教”改革成果丰硕。艺术学院建有《服装色彩搭配》等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省级优质课程近20门、规划教材3部、开发新型数字化教材9部,完成专著2部。获评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与行业、企业联合制定《教育部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标准》等多个国家、省级标准。同时,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在世界职业技能大赛、教指委和行业协会等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23项,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30项,技术服务到账额397万余元。


标签: 编辑: 吴俏婧
相关新闻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赛事,旨在展示职业教育成果,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艺术学院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交流月为抓手,坚持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将大赛与教学紧密融合,创新实施四维三融技能大赛育人机制,连续多次获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2021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同时,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在世界职业技能大赛、教指委和行业协会等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23项,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30项,技术服务到账额397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