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志愿填报随即提上日程。浙江省首轮志愿填报将于6月29日-30日展开。高考志愿填报是高中毕业生的“最后一课”,填报志愿的过程本身也是考生认识自我、规划未来的重要一步。如何科学合理填报高考志愿?人生关键时刻有哪些事情需要特别注意?今天,浙江在线特别邀请浙江中医药大学学工部部长、招生办主任石磊峰为你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意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工部部长、招生办主任石磊峰
新高考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将考生对于未来求学和职业的规划前置到了选考科目选择环节。此时此刻,如何结合自身的选考科目,结合考分和位次,结合个人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进行综合考量和慎重填报,总体来说,“科学选考,全面思考,理性报考”,是破解这一重大课题的关键钥匙。
科学选考,提前规划
影响志愿填报成功与否的因素,除了分数位次,还有选考科目的限制。科目的选择,决定考生在高考之后可以报考的专业,影响考生未来的择业方向。考生要尽量避免在填报志愿时才发现因为没有选考相应的科目而无法报考心仪的专业,或是埋头苦学三年,填报志愿时却没有发挥出自身选考科目的优势。所以在高一阶段确定选考科目时,考生就需要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志向爱好,提前了解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将来在大学的学习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选考科目,将生涯规划、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前置到位。
浙江考生选科的重要参考依据便是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于2021年底发布的《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考生和家长可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2024年各大高校拟在浙江省招生的五万多个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其中,文科类专业大多不提科目要求,理工农医类的大多数专业都要求考生同时选考物理和化学。以浙江中医药大学招生专业为例,学校医学、理学、工学类各专业均要求选考物理和化学(其中护理学、助产学要求选考一门化学)。所以高一已经立下学医志向的学生,需要早做准备;马上要填报志愿的高三考生,要结合自己的选考科目,发挥出选考科目的优势,填报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和选考要求的专业。
全面思考,知己知彼
做好自我探索是志愿填报的重要前提,每个考生都需要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自我探索就是对自己个性特征的摸索和世界观的界定,是对自己性格、兴趣、智商、情商和职业价值观等的集成分析。一般可以通过自评(自我分析自己的职业理想、优缺点等)、他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和心理测评(利用专门的高信度、高效度的心理测试表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性格来帮助自己选择合适的专业。只有做到充分了解自己、看清自己,才能在做出选择的时候进一步看到是否适合自己,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认为喜欢”,更要做到“我们确实适合”。
做好环境探索是志愿填报的决策依据,每个考生都需要对学科专业、院校情况、城市地域和相关政策规定等环境因素有充分的了解。一是对专业信息的了解。对专业最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阅读相关院校的专业介绍来了解,也可通过阅览行业发展资讯、请教行业从业人员来进一步观察意向专业的就业领域和行业发展前景。二是对院校的选择。开设相同专业的院校有很多,是在综合性院校中学习某一个优势不明显的专业,还是在专业特色鲜明的院校中学习优势专业,是大部分考生和家长需要面对的问题。同时,高校办学层次不同,有985、211、双一流等高水平院校、省重点建设高校、普通本科高校、独立学院、高职院校等不同层次,办学水平和育人成效总体存在较大差异,考生在选择院校的时候不能仅停留在对院校名称的粗浅理解,更要深入了解意向院校的办学层次、办学特色、社会影响力、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做出的贡献度等。三是对城市地域的考量。高校所在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就业机会也应纳入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决策中来。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势必会带来较为充足的就业岗位和择业机会。四是对政策规定的掌握。考生填报志愿前,需认真了解所在省份当年高考招生政策各项规定,全面掌握自己所在类别的志愿设置和相应投档录取规则,仔细研读各意向院校的招生章程。考生填报志愿可参考的主要数据资料包括当年的招生计划、近三年各院校投档及专业录取情况、各院校招生章程等。除了了解普通类志愿填报和录取规则外,选择填报像“三位一体”“基层定向”“军校招生”“定向军士生”等普通类提前录取志愿或可增加自己的录取机会。此外,要学会批判性地甄别信息。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个体都是信息的提供者和发布者,考生和家长在信息收集过程中,要谨慎对待个体情绪化、片面化、带有主观臆断性的评价,应以院校官方发布的招考信息为主。
理性报考,掌握规则
保持理性,充分利用规则是志愿填报的必要手段。经过科学选考和提前规划,自我探索和信息整合,考生要做好信息的综合工作,结合个人分数与位次,综合考虑志愿填报与专业选择,为自己的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设立目标,确定大体的发展方向。“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志愿梯度口诀,要建立在理性化思考的基础之上,在确保有效性的前提下对志愿的先后顺序做优化的排列才是最佳的方案。同时尽量填满80个志愿,不要轻易浪费每一个志愿给自己带来的机会。特别要指出的是,每年因为抱着不浪费分数的心态而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入学后发现无法适应而无奈选择终止大学学习的情况还有不少,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前规避风险,要记住填报志愿不是做买卖,千万不要过分追求所谓的“分尽其用”。
衷心祝愿每一位考生心想事成,顺利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