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6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马悦 严粒粒 通讯员 刘杨 李玲)今夏第一波高温袭来,随之逐渐升温的还有钱塘江畔的青年盛会——5月24日至6月10日举办的2019首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下称“青艺周”)。
从2010年开始,中国美术学院以“毕业展示周”的全新形式,全面展示教学创作成果,向社会推荐优秀人才。今年,这场狂欢冲破了围墙,凝结起更大的力量——将常规的毕业季展览升级成为艺术周,将常设展地点从院校升级成为大众的艺术公社,3000余名青年艺术家、设计师、作家、学者等,为杭州带来了“展、演、坊、论、市”40多个主题项目,献上18天不间断、遍布杭城的艺术嘉年华。
在中国美院校园里,教学楼、体育馆、篮球场甚至草坪、回廊,都成了临时展厅:南山校区书画艺术氛围浓厚,跨媒体装置点缀其间;象山校区则被设计艺术、传媒动画等学院的创意占满……穿梭其中,人们不自觉地会瞪大眼睛、发出惊叹:“艺术原来还可以这样玩!”
你能想象吗?勺子、扳手、挂钩、衣架……这些日常用品,在中国美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研究生林仪的作品《协奏曲》中,经过橡皮筋的联结,因弹力与拨动产生振动,发出了美妙动听的协奏。她说,这是自己精心准备的作品,是回溯学习来路、怀念求学岁月,也是致敬青春时光。
热浪喧腾,青春涌动。一边是视觉的冲击,一边是听觉艺术的享受。在象山艺术公社的草坪上,浙音国乐系组建的师生组乐团将带来“音乐快闪”,用青年人的热情演绎,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流行系师生将组建音乐集市,带来小型音乐演奏会和音乐电影分享交流会,将音乐融于生活……
在浙江展览馆,“新峰计划”优秀青年艺术家作品展览中,80名“新峰人才”拿出了最新成果;在城西银泰,以“交互性艺术娱乐业态的场景与消费变化”为主题的大讲堂,吸引了观众与业内人士一起头脑风暴……不同艺术门类的青年走到一起,打破界限,正在营造艺术的共生与共和。
中国美院副院长高世名说,一方面大学要开放,要内外打通形成一所“无墙的学院”,另一方面,展览将学院内部的信息释放到社会上,让普罗大众感受到这些艺术并不遥远。这也是“青艺周”所要达到的效果——教学成果与社会共享、办学成就与城市同步、青年艺术家与时代同成长。
“青艺周”举办地象山艺术公社,位于杭州西湖区艺创小镇,已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这里是之江文化产业带的核心区域,被省政府列为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的第一批文化产业重大项目。
截至6月10日,象山艺术公社已累计接待参观者超10万人次,每天有近4万人到中国美院南山校区观展。蜂拥而至的看展、看秀人群中,既有普通的艺术爱好者,也有来自相关企业、画廊、艺廊的专业人士,当然,也少不了毕业生的强大亲友后援团以及师弟师妹的助阵加“取经”,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是“二刷”了。一位年长的观众记下自己的观赏记录:第一天,刷了11457步,6.9公里,用脚步融入了青春的海洋,用心灵感受青春的热情……
这也正是“青艺周”所期待的。艺术人才究竟在社会中起到什么作用?相信在“青艺周”艺术教育群落的现场,会找到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