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所有家长都一致以文化课成绩为衡量孩子的标准,无疑是残忍地扼杀了一个个在某一方面有天赋的孩子。
一个人的成长成材,离不开教育。也正因此,尊师重教在全社会被普遍认同。
但中国教育,因为学生多、名校少,实行的一直是选拔式、淘汰制精英教育,其结果是人人争先恐后,想尽一切办法往前冲。
对于教育本身来说,学生努力争先本是好事,但问题的关键是,不少时候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着急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
焦躁不安的中国父母,最愿意为教育花钱,从而催生了全世界最炙手可热的教育生意。
双语幼儿园,虽然价高到有些吓人,但上门者仍然络绎不绝,似乎根本不缺生源,似乎家长根本不缺钱;想读热门民办小学的孩子更是浩浩荡荡,上千甚至数千孩子争抢几十个名额几乎是常态,由此不仅民办小学火,各种幼小衔接生意也持续火爆;到了初中,一年学费几万、十几万、数十万的各种国际班、航空班、包分配班等等,更是继续掏空家长的口袋……
在国家逐年加大义务教育投入的情况下,高价教育越来越成为一门赚钱的生意,值得引起全社会的警惕。
高价教育是什么?其本质就是花钱吃小灶。吃小灶的目的很显然,也就是想把别人抛在身后,或者是弯道超车意图后来居上。
何谓前?何谓后?何谓上?何谓下?无他,唯分数是也。可悲的是,大多数的父母从来不去关注,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特长是什么?他们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那是因为用了不同的衡量标准。但如果用同一把“分数”的尺子去测量,长短已定,优劣已分,哪个父母能甘于承认自己教育的失败呢?
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百家,呈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最盛大的一次思想大碰撞,其存在的基础条件是春秋战国各国各成体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正是因为对事物的衡量标准各不同,才催生了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空前绝后的繁荣。后世不论焚书坑儒的秦朝,还是独尊儒术的历朝历代,都再也没有出现诸子百家。
如今的教育也一样,如果我们所有家长都一致以文化课成绩为衡量孩子的标准,无疑是残忍地扼杀了一个个在某一方面有天赋的孩子。
教育不尊重孩子的爱好、特长,绝对不是一种好的教育。逼迫爱画画的孩子物理考高分,就好比强迫飞行员烧出一桌好菜一样不可理喻。但大家想想,当你毫不犹豫花高价给孩子学习“吃小灶”的时候,请你俯下身去,问问你的孩子,他(她)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未来想做什么?
教育不仅是舍得花钱。